为什么说涂磊是铁公鸡呢(涂磊为何被口诛笔伐)
熟悉电视节目《非你莫属》和《爱情保卫战》的人都知道,舞台上的主持人涂磊经常表情严肃,任凭嘉宾的情绪多么激动,他也能面不改色,理智面对。而比他的表情更酷的,是他的点评,就像是根根利箭,无比精准地直戳人心。#涂磊作为公众人物,同时他也是普通人,个人行为为什么会被无限放大到口诛笔伐的地步#
在看到这个热点话题之后我去涂磊微博里转了一圈,什么都没发现,我一时不知道涂磊的什么个人行为被口诛笔伐了。经过一番检索,我姑且认为是涂磊三年前坐飞机把脚架在墙上的事了。附上图片供大家参考。
涂磊曾经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最讨厌的就是把两个人的事情总是能够上升成一种公共事件,就两个人的问题自己内部解决就可以 了,他非得把这个东西弄得满城风雨。(Battle of Love on Jan. 8th, 2019)”
这陈年旧事我也不知道它怎么就又成了热点话题了,对于有思考能力的人来讲,凭涂磊的一则回应以及这位元元的抨击文章足以认清这就是赤裸裸的网络信息平台中的道德绑架现象。
今天就谈一谈“涂磊作为公众人物,同时他也是普通人,个人行为为什么会被无限放大到口诛笔伐的地步”这个热点背后的对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问题。
近年来,网络信息平台中的道德绑架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已成为社会 生活领域的一个新问题。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精英群体,与普通人相比拥有更多的社会 资源和话语权,而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普通民众也拥有了发声的机会和平台, 双方的话语权趋向平等。在这样的情势下,公众人物因为广受关注更容易成为道德绑 架的受害者。
“现在,如果你要‘杀死’一个人,你甚至都不需要有一把枪。只要你能让他们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相较于普通人而言,民众对于公众人物的道德水准要求更加 苛刻,不分事态、场合,盲目要求公众人物做到“尽善尽美”。普通人身上的小事放在公众人物身上便成了大事,并且都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公众 的舆论监督和道德检验,一旦有“越轨”的事情发生,道德绑架便会接踵而至。
网民中的大多数正处于道德观念并未完全确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充满激情且 冲动易怒的阶段,而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较大,社会幸福感较弱,社会敌对情绪积累较 深,因而很难做到以理性、冷静的态度分析讨论问题,常常凭借自己简单固定的观念 和印象,来作出价值判断和定性分析,彻底沦为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 情绪化、粗鄙化、偏激化、盲从化等非理性特征,令这部分网民不仅坚持极端主义思想,同时也患上了“道德洁癖”。尽管他们自己并不是道德完人,却假定自己占 据了道德的制高点,用崇高的道德标准苛求他人,公众人物往往成为他们的受害者。
缺乏精神依赖的“电脑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求得自我存在感与自我价值认同感, 时常感到空虚和焦虑,于是,投身网络世界去寻求填补精神空虚的方式,而道德绑架公众人物,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道德绑架公众人物的过程中,他们化身“道德使者”,赋予自己道德审判的权利,不仅刷了存在感,博取了关注, 还因为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情而大大提升了自我价值认同感,并且最终达到逃 避“群体性孤独”、填补精神空虚的目的。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越缺少自我存在感与自 我价值认同感的“电脑人”,越易成为道德绑架群体的煽动者或领头羊,越易说出过 激的言论。而网络媒体的匿名评价体系,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发泄平台,来发泄在现实生活中积聚的各种负能量,比如失意、嫉妒等。
我个人认为在这个事件中肆意批判涂磊的那些人无端制造公共事件以博取眼球,这是一种无耻的行为。这种行为消费了公众人物的公信力,还占用了公共资源。政府以及平台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乃至惩戒。
康德认为,人性中既有着善的原初禀赋,又有着趋恶的倾向,为善为恶取决于人自身。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诗中所言:“将人间变成地狱的原因恰恰是人们试图 将其变成天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