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1)

他是荆轲,一个失败的刺客。

历史记载,荆轲特别喜欢读书和剑术,曾经凭借自己的剑术去游说卫元君,但是卫元君并不重用他。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卿好读书击剑,

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2)

后来在荆轲游历期间有一次路过榆次,与当时的剑术高手盖聂谈论剑术,可能是他说话有些不得当的地方,把这高手盖聂惹恼了,我估计荆轲自己琢磨了一下,想想还真不是盖聂的对手,所以就很识趣地赶紧跑路。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

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然后他又去了邯郸,遇到了一个叫鲁勾践的人,荆轲同他博弈,但是鲁勾践觉得荆轲这个人不按路数,骂了他一顿,荆轲觉得鲁勾践跟他不是一路人,啥也没说就走了。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

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

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3)

而当他到了燕国以后,才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在那里他遇到了两个人——狗屠和高渐离。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轲既至燕,

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他们三人天天在集市上喝酒,似醉非醉时,高渐离就会击筑,伴随着酒意,荆轲就在这击筑声中旁若无人地大声歌唱,假如没有遇到田光,他们三人也许会一直这么快活下去,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

荆轲嗜酒,曰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4)

荆轲应该是知道田光这个人的,毕竟田光是当时有名的豪侠。

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想找人行刺秦王,最初找到的是就是田光,但是田光年纪大了,就把荆轲推荐给了燕丹。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敬诺。”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5)

燕丹在分别时请田光不要泄露此事,田光大笑着答应了,当田光将此事告诉荆轲之后,因为想起燕丹的叮嘱,感觉是自己被燕丹怀疑,而田光自认为一个侠义之人是不该被别人怀疑的,于是他拔剑自刎,想来田光也明白,死人的嘴最为严密,不会泄露任何秘密。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

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6)

荆轲带着田光的遗愿去见了太子丹,太子丹对于田光的死也是异常痛心,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而初始时,荆轲是不想卷进去这是非中的,但是太子丹跪地叩首而拜,荆轲最终还是答应了。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

其实我个人觉得太子丹不值得同情,他明知刺杀秦王乃是死局,天下之势并非杀死秦王就可以解决,却仍然要走这一步棋,荆轲从容入局,却也只是一颗棋子。

但是燕丹待荆轲确实不错,房、车、美女、金钱、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凡是荆轲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他都送去了。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日造问,供太牢异物,

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7)

荆轲跟太子丹要秦国降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图,在荆轲的计划中,这两样东西可以让他接近秦王,并使秦王放松警惕。

但是燕丹没有答应,他并不忍心杀掉樊於期。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自己找到了樊於期,说明了自己的计划,樊於期的父母家人都被秦王杀死了,他也特别想报仇雪恨,听完荆轲的计划,他愿助一臂之力,拔剑自刎而死,燕丹知晓后也是无可奈何,只好将樊於期的头颅装在匣子中密封起来。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8)

然后太子丹求得当时赵国徐夫人所制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淬以剧毒,天下至利加之以剧毒,可以见血封喉。

但是荆轲还在等一个人同行,我查遍手头资料,并未发现记载荆轲所候之人是谁,可能是那个记载中没名字的狗屠。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

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

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而燕丹也给荆轲找了一个燕国的武士,名叫秦舞阳,据记载,秦舞阳十二岁就杀人,当时没有人敢跟他对视,不过荆轲或许没有瞧上秦舞阳,他依然在执着地等着自己朋友,燕丹以为荆轲要反悔,他催促荆轲,言语间尽是激将之意:“秦国留给我们的日子不多了,荆卿还没有动身的打算吗?要不我先派秦舞阳去吧。”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9)

荆轲怒了,他不允许自己的尊严遭受如此践踏,于是就告辞踏上了征途。

易水河畔,一众人为他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留下了千古名诗——易水歌。

当然,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图穷匕见,但是荆轲却没有刺杀成功。

虽然未能成功刺杀,但是秦王也是受了很大惊吓,荆轲被秦王砍伤以后,将匕首用力掷向秦王,但是没有击中,他倚着大殿内的柱子,岔开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解释道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想让活捉秦王以迫使秦国签订契约。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10)

但是秦国大殿的武士已不再给他说话的机会。

秦王虽然受了惊吓,但是一代君主怎么可能被这种事情吓倒,他立马发兵攻打燕国。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我前文说了我个人并不同情燕丹,但是燕王喜更是可笑,他居然认为把自己亲生儿子杀掉就可以让秦王消火,从而保住燕国。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

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五年后,秦灭燕,俘虏燕王。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秦复进兵攻之。

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再后来,高渐离刺杀始皇失败,也被杀。

《战国策·燕策三》记载: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

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评价(一个失败的刺客)(11)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荆轲知道最终的结局,他还会这么义无反顾吗?

反复思量,我觉得是的,只是如果他知道后来的故事是这样发展,我想,从头来过的话,他还会选择遇见田光,但他绝不愿意再遇到高渐离。

冬日的易水河透着寒气,数千年来都是如此,荆轲已去,高渐离已去,田光已去,太子丹已去……

河水不曾间断,有些英魂也从来不曾离开。

【版权声明】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