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放过苏轼(鸠为何称为九只鸟)

王安石放过苏轼(鸠为何称为九只鸟)(1)

王安石故居

稀罕,王安石曾经给苏轼出过几道千古绝 对,他竟然憋得面红耳赤,硬是对不出来。

而这几句对联,又扯出来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恩恩怨怨,一对师生,如何反 目成了仇呢?

冯梦龙曾在《警世通言》里这样评价苏轼——聪明不可用尽!

北宋仁宗年间,苏轼就已高中进士,东华门外唱了名,一时风头无两名动天下。

后来神宗年间,苏轼官拜翰林学士,拜在王安石门下,以荆公为师。本应仕途顺利的他,却从此在官 场上连连走着下坡路,一路被贬,Z后成了小小的团练副史。

有人说因为苏轼不满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所以被处处掣肘,以致被贬丢官。

历史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王安石曾主编《字说》一书,一字解作一义,他为苏东坡的“坡”字注解:有土有皮,所以坡就是土之皮。

苏轼虽然拜在他门下,但性格依旧孤傲,调侃道,那按照相公所言,“滑”字难道是水之骨?

这些话私下里开开玩笑也就罢了,这位仁兄好死不死地要去当面炫耀,有一日假装请教王安石,“鸠”字有九鸟,该如何解。

王安石没那么多套路,思索半日不知何解,苏轼笑道,《诗经》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算上这七只鸟的爹和娘,刚好九只鸟~~~

王安石愣了半晌,方知他在嘲讽自己的《字说》,老王是什么人,万 言 书征服了英宗、神宗,主 导 变法的急先锋,当年能R下这口气?

当即上奏,罢了苏轼的翰林学士,把他迁到湖州当刺史去了。

王安石放过苏轼(鸠为何称为九只鸟)(2)

苏轼

三年任满,经过现实捶打的苏轼性格上内敛了不少,到了朝京的日子,原本想拜会王安石与之和解,谁曾想又把聪明耽误了一次。

管家领着苏轼在东书房等王安石,苏轼左翻翻右看看,发现了一首写了一半的咏菊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一看就笑了,这恩师学问半点没长进啊,写了一半写不下去不说,还乱写一通,菊花开在深秋,本就寓意与秋霜鏖战不败,越是秋风寒洌,越是傲然不谢,怎么被秋风一吹花瓣落了一地?

于是他又加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意思是说,老人家您听好了,我提醒您一下,菊花是不会被秋风吹落花瓣滴!

写完忽觉不妥,自己怎么被贬的又忘啦,慌乱之下竟然鬼使神差地把诗稿又放了回去,后担心王安石会怪罪,逃了。

后来都不用多说什么了,王安石回来一看,哎呀,哪个混球又在讽刺老子,一问方知,原来是苏轼来过了~~~

于是苏轼又一次被贬官——黄州团练副史。

连续被贬官的苏轼心灰意冷,一个秋日,他拉着友人去后院赏菊,到了之后大惊,天下菊花都能与秋风鏖斗,但唯独在黄州,秋风果然吹的菊花花瓣全落了,金黄 色的花瓣落了一地,正如诗句所云,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这才有些醒悟,王安石迁他来黄州,难道是让他亲眼看看这菊花的。

当场泪眼婆娑,心中对恩师的良苦用心感激涕零,心想要回京磕头认错,但却苦于没有赴京的机会。

瞌睡碰到枕头,黄州太守给了他赴京送贺表的机会,也许是他文章写得太出神入化了吧,无论去哪儿,都有迷弟给他打榜。

苏轼想起来王安石和他说过,取三峡中峡水回去给他煎茶的嘱托,立刻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来感动恩师。

什么是中峡水?

王安石放过苏轼(鸠为何称为九只鸟)(3)

三峡地貌

三峡为西陵峡、巫峡、归峡,虽然为同一条江,但太医吩咐,一定要巫峡的水。

苏轼信心满满地从西陵峡坐船而下,谁知,他在船只路过巫峡那段路的时候,睡着了!

他醒来后发觉不好,想要回头却被告知江水湍急回不去了,于是他又一次“聪明”了一回,找来一个当地人问,这三峡之水有何不同啊?

当地人说,一条江的水,哪有什么不同~

苏轼放下心来,打了一罐归峡的下峡水,快快乐乐进京了。

到了汴京后,师生二人好一顿互诉衷肠,王安石大体上对苏轼的认错态度满意了,想起来打水的任务,苏轼连忙拿了出来,王安石大喜,这学生果然是幡然醒悟了啊。

王安石放过苏轼(鸠为何称为九只鸟)(4)

于是烧水煮茶,王安石盯着茶罐看了半晌,忽然问道,你从哪儿打的水?

苏轼强言,依您老人家吩咐,中峡取的水啊~

王安石失望地笑了,你又来欺负老人家了,你这是下峡水!

苏轼大惊,连忙坦白道,是学生误听了土人之言,他们说上中下三峡水一个样,所以我取了下峡水,相公如何得知?

王安石解释道,你确实有些聪明,但切忌张扬自傲,老夫如果不是亲 自到过黄州,怎么敢在诗中乱写菊花落瓣?

《水经补注》上说,上峡水性急,下峡水太缓,只有中峡水缓急相半,以作药引,刚刚用此水烹阳羡茶,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苏轼听得心惊不已,心道完了,连忙离席请罪,王安石又送他几句对子,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这对子写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又出两句绝 对,世人至今也只能勉强解出。

以苏州七里山塘街作对: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以镇江三山作对: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 地。

目前网上并无完 美对出的下联,可见王安石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不过宰相肚里好撑船,王安石看到了苏轼的反思和醒悟,自己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愤世嫉俗的中年人,本着惜才之意,不再追究他一次又一次的不敬,于是上奏神宗皇帝恢复了苏轼翰林学士的官职。

所以说,学问茫茫无尽期,强中自有强中手,做人做事,低调谦虚才是正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