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话的味道(泰国潮州话初探)

文:杨锡铭摘要:潮州人(简称潮人)很早就移居泰国由于历史、人数、经济和华文教育等原因,潮人本身所使用的潮州话(简称潮语),成为泰国华人、华侨的主要通用语言潮语在泰国特定的环境下独立存在发展,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潮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泰语和其它外来语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有别于现时潮汕本土潮语的泰式潮语目前潮语在泰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并将被逐渐边缘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泰国话的味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泰国话的味道(泰国潮州话初探)

泰国话的味道


文:杨锡铭

摘要:潮州人(简称潮人)很早就移居泰国。由于历史、人数、经济和华文教育等原因,潮人本身所使用的潮州话(简称潮语),成为泰国华人、华侨的主要通用语言。潮语在泰国特定的环境下独立存在发展,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潮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泰语和其它外来语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有别于现时潮汕本土潮语的泰式潮语。目前潮语在泰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并将被逐渐边缘化。

关键词:方言;潮州话;泰国潮州话

潮州人(简称潮人)很早就移居泰国。大量的潮人长期在泰国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为泰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泰国潮人所使用的潮州话(简称潮语),不仅成为泰国华人移民的主要语言,也对当地泰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潮语词汇被泰语所吸收融会,成为当代泰语的组成部分。潮语在泰国特定的环境下独立存在发展,还逐步形成了有别于现时潮汕本土的泰式潮语。

1993年至1997年,笔者曾在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工作近四年时间,回国后也因工作关系经常访问泰国,与泰华社会有较为密切的接触,对潮语在泰国社会的地位、影响,及其本身的变化,颇有感受,现结合有关资料,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潮语是泰国华人的主要通用语言

泰国的国语是泰语,生活在泰国的华人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当然必须以泰语作为主要的沟通工具。但在华人聚居区,以及华人圈的活动中,潮语则是华人彼此之间的主要通用语。以泰国中华总商会为例,在泰国被视为华人的最高社团,其成员来自泰华商界最有影响的名流,长期以来,其会议用的工作语言便是潮语。至于其他众多华人社团,也几乎一样。如泰国的华人各姓宗亲会或总会活动时,通常都用潮语。在泰国的华人,无论是大埔和丰顺这些历史上曾是潮属的半客籍华人,抑或与潮属完全无关的福建、江浙、客属、广肇地区等籍的华人,多能操用纯熟的潮语。涉及各华人社团参加的大型活动,也均以潮语作通用语言。

在以往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泰国绝大多数华人都会讲潮语,无论哪个地方的中国人,一旦移居泰国,就得学习潮语。泰语中的“pha-sa-cheen(中国话)”,泰国华人所谓“唐话”,就是指潮语,要指潮语以外的中国话时,则须加以说明是什么cheen。甚至有些在泰国出生的华人以为中国人都讲潮语。中泰建交之初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华侨到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办事,使馆人员不能用潮语应对,这些老华侨往往惊讶地问:“你们这些中国人为什么不讲中国话?”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一次大城府一位老华侨还问我说,在中国是说潮语的人多呢,还是说国语(即普通话)的人多?而笔者在泰国工作期间,不时还得充当潮语的翻译。由此足见潮语在泰国华人中普遍使用的程度。

在泰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潮语在泰华的地位。暨南大学的陈晓锦老师曾以《轻风吹在湄江上》为例[1],胪列该书中所用的诸多潮州方言,包括对事物的称呼、对一些动作的表述以及形容词、数量词等的表示法,还有潮语惯用语和潮州民谣等。泰华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潮州方言,正好证明潮语在泰国华人语言中的主流地位。

潮语成为泰国华人的主要通用语言,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下面几点:

(一)历史的原因。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67-1782)的郑王是潮人的后裔,潮人又曾经帮助他打败了缅甸军队,“在吞武里王朝的郑信王时代,潮州籍华人比其它华人群体更受尊崇。提起‘皇族华人’,自然会被理解为系指潮人。” [2](P63),潮人的这种优越地位,使潮语在华人群体中也享有特别崇高的地位。

(二)人数的原因。18世纪以后,大量的潮人涌人泰国,使泰国的华人华侨中潮人逐渐占了大多数。目前,一般估计泰国的华人华侨有700万,约占全泰国人口的12%;而其中潮人约占70%[3](P191)。大量潮人的存在,为潮语的流行提供了雄厚的载体。有一些华人由于一直生活在华人聚居地,一辈子都不会讲泰语,他们只用潮语也足以谋生。

(三)经济的原因。从近代到现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人在泰国的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以致有“无华不成市”之说[4](P55)。这里所指的华人,是以潮人为主体。因此,“潮语成了商场语言”[5](P1006)。泰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谁想要做生意,都得学会讲潮语。就连一些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的商人,也得学会讲潮语。目前,在泰国的耀华力一带的商店,潮语还是主要的通用语言。

(四)华校教育的原因。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内,泰国华文学校林立,最盛期全国曾超过500所。大多数的华校系由潮人创办,以潮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直至20世纪90年代,不少华校还是以潮语作为教学语言,当然更促进了潮语的流行。

二、现时泰国潮语与潮汕本土潮语的不同

根据笔者与泰华各地人士的接触,觉得泰国潮语的口音大体与潮安、澄海一带的潮人接近,比较轻柔。长期以来,潮语是以潮安话作为标准语,泰国的潮人,以及其它地区的人学习潮语,自然效法潮安音。至于澄海,其樟林港是早期潮人出海的主要口岸,郑王的父亲就来自澄海县。泰国潮人当然会以澄海口音为荣。而事实上,就口音而论,潮安人和澄海人差别甚微。因此泰国流行的潮语口音,并不像潮汕本土潮语口音有那么多分支,比较统一。

另一方面,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原因,中国大陆与泰国几乎隔绝了30年,泰国潮人与潮汕本土的潮人很少直接交流,因而不受潮汕本土潮语变化的冲击和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潮语传进泰国以后,一直保持原来的面目,潮语泰国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笔者观察,泰式潮语与潮汕本土潮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用词方面,一些现时潮汕地区已经不用或很少用的词,泰国的潮人还在继续使用。如:

肉—ba 镀锌铁板—砂璃板

肉松—ba绒 厕所浴室—浴棚

肉脯-ba脯 冲凉—zang5

饼食(潮语俗称物食)—罗的 老板—头家,其妻则称头家娘

企业—kia6业 富家子弟—亚舍,其妻则称舍娘

碾米厂—火砻、米绞 连环画或小人书—古册

锯木厂—火锯、火绞 附近—左近

钱—擂 从别人转手而来—承顶(有时也作“顶承”)

西方人—红毛

水泥—红毛灰 汽车修理厂—车坞

秦国土著人—番仔 热情—ruah8情(读作ruaha8还有对泰中粗俗用语的避忌)

中国人—唐人语

华裔—唐人仔 热烈—ruah8

宾馆—客栈 火烧厝—火ruah8

货物仓库—栈房 开车—绞车

百货商店—洋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此类用词,在泰华文学作品中也常见。

(二)一些词直接用泰语或其它外来语发音,如:

1.法律用语:

律师—窗乃(泰语) 囚禁—康(泰语)

报案—种宽(泰语) 监狱—鹤(泰语)

法庭—讪顶(泰语) 检察官—挨耶干(泰语)

传票—迈(泰语) 警察—波立,police(英语)

供词—还干(泰语) 警察局—波立廊(英语 泰语)

证人证物—鼻远(泰语) 税—帕司(泰语)

判告—达信(泰语) 纳税—社帕司(泰语)

高级法庭—呼吞(泰语) 承办专卖权—缚帕司(泰语)

大理院—离胶(泰语)

2.称呼用语:

省长、府长—昭妄(泰语) 苦力—龟里(中文“苦力”转为英语再转为泰语)

县长—乃庵坡(泰语)

区长—甘难(泰语) 佛寺中的师父—銮抱(泰语)

乡长—浮猋(泰语) 佛寺中的师兄—銮鼻(泰语)

贵妇人—坤仁(泰语) 佛寺中的弟子—律实(泰语)

夫人—坤乃(泰语) 女小贩—夜巧(泰语)

行长—乃行(泰语) 医生—慕(泰语)

雇工—律将、碌将(泰语) 导游—个,guide(英语)

3.计量用词:

配额—苛打(英语)

公斤—基罗(简称罗),kilo(英语)

百分比—波生、巴仙、保生,percent(英语)

4,其它用词:

领带—胎,tie(英语) 电梯—立,lift(英语)

(菜)市场—达叻(泰语) 房屋—陶豪,townhouse(英语)

摩托车—摩托西,motorcycle(英语) 公寓—孔多,condominium(英语)

寺庙—越(泰语) 空调—A, air(英语)

(三)一些事物的习惯叫法与潮汕本土潮语不同。如:

赞助费—白食(也指投标或租赁的第一次缴款)

泰国国务院总理—国务院长

印度人—曲仔

捐款—题钱

寮国人、寮族人—老仔

富豪—座山

猪肠—猪番(肠与“唐”潮语同音,叫猪肠如骂自己为猪,改叫猪番,骂番人)

近郊较豪华住宅—食风厝

洋楼—土(涂)库厝

柠檬—酸柑仔 甜—的(读作di,据说“甜”是天后圣母的乳名,故为避忌而改读“的”音)

冰箱—霜橱

新修的道路—新拍路、大新路

曼谷以外的外府或内地—山巴 墓地、坟场—山庄

此类现象在泰华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反映:

阿叔,几天前,接到山巴的家里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我爸跌倒,脚受了伤,请叔叔星期日和我一起,到山巴看我爸,看看能不能吃中药,或针灸。[6](P46)

(四)说话时泰语与潮语混用,主要表现在一些名词以及一些常用的动词。如:泰国潮人见面和告别时,多用泰语的“沙瓦底”(你好、再见);打电话时,首先会说“哈罗”;说话中间为了表示谦虚或礼貌,不时会加上一个“khrob"或“kha";在表示存疑或不太肯定时,往往会加上“rer"。与在泰国生活多年的潮人交谈时,你时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句子:

我绞车去客栈Iak你来厝内—我开车到宾馆接你来家里。

我绞车song你deng客找—我开车送你回宾馆。

你行thang--Juan有阿无—你有没有走高速公路?

你无行thang--duan,cai mai—你没有走高速路,是吗?

值鬼个丹—值多少钱?

开air—开空调。

Iiao(辽)对只条soi—拐进这条路。

叫你liao(辽)里唔Iiao(辽)—叫你拐弯你不拐弯。

你欲来,真真rer—你要来,是吗?

Khor thod,路顶rogdi—对不起,路上塞车。

正罗扎个昂—正在筹备一个盛会。

在泰华文学作品中,此类现象也不少:

三十年前,我曾在这所华文学校读过二个月书,不幸,学校被封,我们组织了华文学习小组,才读不到二个月,波立来抓人。老师被抓走了,我越墙逃跑时,天黑得不见五指,一个铁钩,把我的右眼球勾坏了。[7](Pl5)

记得吗,半年前,我常陪我妈到曼谷找慕曾(曾医生)治脚酸病呀![7](37)

他们若听见客人中有的人口音不同,就会含笑问:岂是“马扎问津”(来自唐 山)?[8](P463)

来到泰国,好吃的树叶就更多了。如差翁、甲停……与辣汤辣酱“侬真”同吃,是一泰餐的常菜。[9](P49)

看他嚼得沙沙作响,且边吃边赞说:“阿犁”(很好吃)……[9] (50)

幼年时,我最爱吃蕃薯。那时候,曼谷到处是河流贯穿,居民点傍河而立。“夜巧” (即小贩)划着小船,穿梭其中,日常交易,大多就在河溪边进行。当年,我家时面就是一条宽约八、九米的河溪,时时有划着小船叫卖的“夜巧”,满船的蕃薯,满船的“香种”,总吸引着我。为此而得时时向母亲讨了几个士丁(当时的硬钱币),然后蹲在河边,挑选着又大又好的“香种”买上一、二基罗,一回家就洗净两三个,放在“炉窗”(木炭炉底)里烤。当“香种”烤熟时,真是香味四喷。有时,还惹得母亲说我“蕃薯肚”呢![10](P4)

母亲读完小学四年级,没有能力继续升学,在哒叻摆地摊,售自家种植的瓜果、菜蔬,附近一带有昂时,也制作一些甜品或零食,挑到昂场上摆卖,换取蝇头小利,帮助家计。母亲虽然只有十五岁,但生得标致,是一个惹眼的“夜巧”,难免会引来一些狂蜂浪蝶的追求,父亲是其中之一。[11](P76)

泰国潮语的表述,也受泰语语法的影响,把修饰词置于名词后,如某兄称为兄某,某叔某伯称为叔某、伯某等,此外还有如:廊主木(经营木材的廊主,指20世纪中期泰国知名人士赖渠岱),越三振(三个唐人的佛寺)、座山王(即:姓王的富豪)等等。此种情形也常见于泰华文学作品,如:

临走那人又不忘叮嘱阿强一句:“兄强(“兄强”实则是“强兄”),必要我效劳的地方,可按址去找我。”[12](P14)

三、潮语在泰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潮语在泰国的地位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年轻一代的泰国华人中,许多已经不会讲潮语,包括潮人的后代也如此。究其原因,管见以为有几个。

首先是环境的因素。由于在泰国出生的年轻一代华人,一出生就处在泰语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泰语,用潮语主要是在家里跟父母沟通。

其次是政治的因素。泰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政治上的原因,限制以至取消华文教育。潮语只能是在华人家族里,由长辈言传身教而得以延续。如果长辈无暇顾及,则其后辈潮语也就长进不大。

第三是华文教育教学语言变化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中泰经贸活动的日益增多,泰国方面需要大量华文人才,开始放松对华文教育的限制。泰国方面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了解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潮语的局限性。因此,现在泰国的华文学校以及大学的中文系,逐渐采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力求让学生会说普通话。不少华人和泰国本土人也开始学习普通话。1995年以来,中国还在泰国开办了“汉语水平考试(HSK)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能够说流利的普通话。相信随着中泰友好往来的不断深入发展,普通话在泰国的使用将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潮语在泰国的地位势必被逐渐边缘化。

参考文献:

[1]司马攻,梦莉,老羊,等.轻风吹在湄江上(第一版)[C].曼谷:泰国八音出版社,1988.

[2]旺威帕·武律叻达纳攀·素攀·占塔匿.吞武里王朝和曼谷初期泰国社会中的潮人[A].素攀·占塔匿,杨作为,等.泰国潮州人及其故乡潮汕研究计划第一辑:樟林港(1767-1850) [C].曼谷: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1991.

[3]范如松.东南亚华侨华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4]邓永正.19世纪中期以前泰国华人经济概述[A].素攀·占塔匿,杨作为,等.泰国潮人及其潮汕原籍研究计划第二辑:汕头港(I860-1949) [C].曼谷: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1997.

[5]吴凤斌.潮人在泰国的发展与贡献[A].郑良树.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6]曾心.大自然的儿子[A].曾心.一坛老菜脯(第一版)[C].曼谷: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

[7]郑若瑟.偷天换日[J].泰华文学(泰国),2000, (8).

[8]王燕春.笆里风光别有天[A].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第六届亚细亚华文文艺营文集(第一版)[C].

曼谷:泰华文学出版社,1998.

[9]倪长游,树叶的美味[A].倪长游.春的漫笔(初版)[C].曼谷:泰华文学出版社,1996.

[10]洪林.故乡水情悠悠长(第一版)[M].曼谷:泰华文学出版杜,2000.

[11]刘扬.黎明前[A].刘扬.岔道口[c].曼谷: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

[12]黎毅.瞬息风云[A].黎毅.春迟(第一版)[C].曼谷: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

来源:和潮文化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南澳百事通团队,致力于传播潮汕文化,宣扬潮人精神,也不遗余力的提供汕头南澳岛的住宿、餐饮、游玩等服务。来南澳岛不知道怎么玩,可咨询小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