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名著导读文言文卖油翁)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这篇文言文广为人知,也一直是中学课本中的必选课目之一。

文章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手,讲述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卖油翁,面对善射的陈尧咨,不仅没有被他的精湛射箭技艺惊倒,反而出言讥讽,在陈尧咨的注视下,卖油翁当场露了一小手,油从覆盖葫芦口的铜钱小孔中高高流入,没有丝毫外溅,一招让陈尧咨折服。

展示完自己的技艺之后,卖油翁还像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一般,以教训的口吻告诉陈尧咨,“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思是说,我的本领不值得卖弄,只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侧面讽刺了陈尧咨的自夸行为。

全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虽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却令人深思无限。相信大多数同学,如果学习过这篇文言文,依旧能全文背诵。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炭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名著导读文言文卖油翁)(1)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zhuó)轮者何异?

看到这里,同学们也许会问:怎么和我平时背诵的不一样呢?文末为何多了一句话呢?难道权威的语文教材,会出现这种明显的疏漏吗?

当然不是。中小学语文教材,是经过几代专家学者认真精选出来的佳作名篇,这样的低级错误自然不会犯,其中的问题又出现在哪里呢?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文末这一句上。“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显然是作者在讲述完故事之后的感慨话语,这里面包含了两则典故,一个是庖(páo)丁解牛,一个是轮扁斫轮。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故事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梁惠王手下有一名叫丁的厨师,杀牛技艺高超,动作行云流水,很有节奏感。梁惠王感到很惊奇,就询问他为何有如此高超的杀牛技巧。

丁这个厨师就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我苦练了数十年的杀牛技艺,逐渐了解了牛的骨骼结构,因此杀牛时才不费吹灰之力。

卖炭翁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名著导读文言文卖油翁)(2)

这则故事告诉世人,世上任何一件事,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之后,便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而轮扁斫轮,则出自《庄子·天道》。说的是在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时代,一名叫作轮扁的木匠,看到齐桓公在大声读书,于是询问齐桓公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回答说,是圣人的书籍。

轮扁就说,你读的这些书籍,其实都是圣人留下的糟粕而已。不等齐桓公发怒,轮扁继续解释说,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木匠,不过我知道做车轮的技术,要从实践中逐步掌握,虽然我知道其中的道理,不过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说,能够说出来的都是糟粕,说不出的心得体会才是精髓。这则故事告诉世人,实践才能出真知,不能过分迷恋书上的东西。

原本专家学者精选《卖油翁》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读书学习也应日夜勤奋练习,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如果加上“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尤其是“轮扁斫轮”这个典故,意思就变了,给人一种“读书无用论”的错误理解,因此在多方综合取舍下,学者们只好删去了文末这一句子,这也是他们的良苦用心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