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多劳多得工作(多劳多得)

“呼叫崔校,呼叫崔校,下周一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写了没有?求共享”QQ里,刘校的信息跳了出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什么多劳多得工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什么多劳多得工作(多劳多得)

有什么多劳多得工作

“呼叫崔校,呼叫崔校,下周一国旗下讲话的发言稿写了没有?求共享。”QQ里,刘校的信息跳了出来。

“写好了,你们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哈,讲话的语调语气可能不太一样。”我当即回答,并且把新鲜出炉的发言稿发送到群里。

“好高的效率,我正准备问崔校要呢。”郑校也不在“潜水”,“都周五了,相信崔校一定给我们准备好了。”

“要不下次我们开始分工,轮流写发言稿?”我老神在在地调侃着。

“不用了,不用了。崔校站位高,写得大气全面。能者多劳嘛。”刘校马上接了一句话。调皮的郑校连点几个大大的赞,表示站在刘校一方。

大家嘻嘻哈哈,相当默契。

国旗下讲话一旦安排到校级干部,因为有一位副校长正在休产假,三个校区,基本上是我们三人各自负责一个校区。而撰写发言稿的任务,已经潜规则似地留给了我。

习惯就好。我是习惯了,能够自己动手的,绝不让别人代劳;可以交给别人代劳的,只要时间允许,我也会自己捉刀。作为校长,这种主动自发的“觉悟”,虽对下属的成长不一定好,但对我而言,却是极好的。

做校长十多年来,我还没有让办公室或者教导处撰写过一份发言稿,亲自操刀,才能理清头绪,演讲时才会思路清晰底气十足;更不要说学校的计划规划总结、学校办学思想凝练与升华等等,这些是校长的主业,更无需他人费心。

“崔校出品,必属精品”,对于同事之间少不了吹捧之嫌的溢美之词,我经常是置之一笑,不以为意。自己写出来的,肯定不是精品,甚至谈不上良品,但绝对是真情实感,“真材实料”。因为主动写、经常写,自己倒是得益良多。码码文字,已经没有太多的压力感,而且速度很快,效率较高,一般材料都能马马虎虎拿得出手。听说有些同行,办学理念梳理提炼找专家,三年发展规划起草找专家,甚至有些重要论文的撰写也要找人代笔,很为我不齿。另外,勤于练手,也在锻炼着自己的思维,观察着学校的教育生态,清晰着自己的办学理念,提炼着自己的办学思想,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我是理科生,按道理舞文弄墨并非专长。但入了教育之门,就要适应,就要自我改造,毕竟,与文字亲近,是教师必备素养。从写教学反思入手,再到写一些教育叙事,接着是教育杂谈,越写越上瘾,越写越停不下来。至于国旗下发言这些豆腐块文字,只需要融入一点点激情、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再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就能写得绘声绘色了,实在不需要耗费太多心神。

岂止是写写文字,多劳的方向还有太多太多。经常自己研究制作精美的PPT,现在已经得心应手了;经常录课做视频,现在都不需要专业人士支援了;经常网上查找资料,现在已经轻车熟路了;经常听课,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评析策略了;经常看书,已经看出味道看出经验了;经常和老师和同行做一些分享报告,已经有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之感了。

多劳多得,实在是天道自然,尽人皆知。但是,多数人却在“多劳”面前望而却步,踯躅不前。原因也很简单,谁知道多劳后必然多得?教育不是工厂里的计件工作,付出和收获,并非明文规定,一一对应,实实在在。教师付出后的收获,往往是隐性的,漫长的,精神的。所以,有些学校里经常流行一句话,“净欺负老实人”,又或者,“越能干的人,事越多”。反正工资都差不多,少干一点反而落得清闲。的确,在可见的物质收入方面,“多劳多得”是站不住脚的,至少是不能即刻兑现的。

如果只是为了生存和生活,“多劳”是不可能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开始淡化物质生活,开始追求更高层面的需求,开始关注精神世界的满足,那个时候,“多劳多得”的市场基础才足够庞大。

我的身边,就有一群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劳多得”型老师,有青年骨干,也有中老年精英。不抱怨,不推诿,不扯皮,有任务就接住,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充实而自足。“奋斗者最幸福”,这句话,没有一定的境界,是理解不了参悟不透的,因为“奋斗”就是“多劳”,“幸福”就是多得。慵懒者嘲笑奋斗者,殊不知,在奋斗者的眼里,慵懒者才是真正的可悲可叹。

有时,我试图尽己所能打造一个“多劳多得”的工作氛围与环境,让多劳多得成为更多教师的座右铭与人生信条。学校教育,不仅仅在影响和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更要影响和促进教育者自身的主动发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人开始,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多劳多得的团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