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

喜欢二战德国部队资料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未来这个小小的头条号会成为二战德国军队各部队资料最详细的资料库。

科尔森—切尔卡瑟包围战,开始于1944年1月24日,结束于1944年2月6日。1943年8月26日至1943年12月23日的第聂伯河会战,苏联方面重创了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深知丢失乌克兰地区自己将面临怎样命运的德国人,拼死抵抗,在苦战3个月之后,虽然丢失了若干意义重大的战略要地和城市,但是自己也最终维持住了脆弱的防线,没有全线崩溃。1943年12月24日,苏联方面没有给德国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发动了第聂伯—喀尔巴阡攻势,旨在拔掉之前的进攻之中,战线上形成的若干个德国方面占据的突出部。而科尔森—切尔卡瑟包围战则是该次攻势之中最为著名的附属战役。

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1)

科尔森—切尔卡瑟包围战中,苏联的突击部队

1944年1月24日,苏联军队对以科尔森为中心,宽度足足有130公里,位于第聂伯河沿岸,以切尔卡瑟为前沿的卡涅夫突出部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1月25日,以隶属于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5近卫装甲集团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为核心的突击力量,迅速突破了德国人的防线,大量的苏联军队随之涌入,尽管进攻大大的出乎德国人的意料,但是德国军队仍然迅速的做出了反应,对突入己方阵地的苏联军队进行进攻,德国人甚至一度还切断了苏联突击力量的退路,但是此时的苏联军队早已今非昔比,凭借着悍勇之气,硬是一路突进,到达了既定目的地,至1月28日,苏联方面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第20装甲军,已经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第6装甲军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经过随后3天的激烈战斗,苏联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太稳固的包围圈。

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2)

科尔森—切尔卡瑟包围战之中,德国的机枪阵地

而南方集团军群的统帅曼施坦因调兵遣将准备营救包围圈内的部队的时候,纳粹高层却提出了一个远超于此时德国真实能力之外的要求——不仅要救出被围困的部队,还要调集重兵对苏联军队形成包围,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原本有机会为包围圈内部队打通一条通道的第3装甲军,被命令尝试包围苏联的军队,然而缺乏重型装备的德国军队在苏联方面的抗击之下,无功而返,但此时的日期也已经被拖到了2月8日,战机稍纵即逝,当第3装甲军想再次为包围圈内部队打通走廊的时候,苏联方面已经集结了4个装甲军的力量严阵以待,此外,翻浆的战场让德国人的装甲部队举步维艰,而1944年的苏联方面不仅熬过了最为艰苦的岁月,还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四轮或者六轮驱动的越野性能良好的卡车,机动能力大为增强。

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3)

不甘于束手待毙,德国人对包围圈内的部队展开了积极的营救

至2月10日,德国人终于将救援部队集结完毕,并于2月11日展开了对包围圈内的部队展开营救,早有准备的苏联军队立刻与德国人展开激烈的对攻,并将德国人阻挡在包围圈之外不到10公里的地方,德国方面的救援行动最终失败,2月15日,实在无力为被围部队打通逃生通道的解围力量,无奈的向被围困部队发出自行突围的电报。

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4)

泥泞的道路造成交通的拥塞

面对着苏联方面咄咄逼人的攻势,德国人很早就将包围圈内接近6万余人的部队整编为,以炮兵上将威廉·施特摩尔曼为指挥官的施特摩尔曼战斗群,而该战斗群的部队之中,武装党卫军则占了大约有55%以上,武装党卫军维京师、武装党卫军瓦隆旅、武装党卫军爱沙尼亚纳尔瓦步兵营,此外,该部队也包含有大批的俄裔伪军兵源,也正因为包围圈内包含有如此之多的苏联最为痛恨的部队,使得包围圈内的部队根本就打定心思作战至死,拒绝投降,双方的僵持使得该次包围作战的过程极为惨烈。接到自行突围指令之后,德国军队于2月16日,以维京师为掩护部队,开始了突围行动,大量的德国士兵在突围过程之中遭到了碾压式的击杀,或者成片的倒在突围路上猛烈的炮火之中,或者死于苏联的装甲部队碾压之下,或者被追击的苏联骑兵用马刀直接砍杀,根本没有任何投降的机会。甚至该战斗群的指挥官施特摩尔曼将军,也在突围的过程中战死。至战后盘点,最终突围的部队之中,被围困的德国军队不仅损失了几乎全部的重型装备,减员率额更是高达34%,而武装党卫军维京师的减员则高达57%,瓦隆旅的2000人,最终生还的只有600余人,足见当时战况之惨烈。

切尔卡瑟战役双方损失人数(东线南段最惨烈的突围战)(5)

战场上被击毁的德国装备

关于科尔森—切尔卡瑟包围战,虽然较之东线战场的其他大型战役,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该次战役却对交战双方产生了若干意义重大的影响,首先苏联方面,通过此次战役,实践了许多新兴的战略战役思想,同时其指挥官也获得了越来越多自主决定指挥的权利,苏联人在战略战术上日渐超越自己的对手,而德国方面,纳粹高层对军事上的独断专行,甚至达到了有些战术决定都要高层亲自下达的程度,诸多才华横溢的高级军官彻底沦为了传递命令的话筒,而曼施坦因,这位极具才华的元帅,也最终因为违抗元首恶意志擅自撤退部队,而遭受了免职。此消彼长,使得1944年胜利的天平在战略上越来越倾向于苏联一方,获得最终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杂七麻八的头条号,更多德国各部队资料持续归纳、整理和放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