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让你爱上这座城市(让你爱上这座城)

绝对让你爱上这座城市(让你爱上这座城)(1)

伯克利音乐学院与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共同献唱

10月29日晚,著名歌手张杰、张靓颖在成都大运会青春歌会上倾情演绎《世界是我们》,缓缓吟唱“地球村”命运与共的和谐之美,让成都的音浪辐射全球。张杰说他很喜欢歌词里那句“青春的微笑 是爱的名字 你和我 在一起 世界有我们”。这也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者王平久、著名音乐人常石磊所想象的画面:一群年轻人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奔跑,笑靥如花,青春洋溢。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世界是我们》以一种平实的力量响彻心底,触及青年人内心深处对梦想、对世界的热爱,这正与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相契合。

爱音乐的人都是幸福的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一场国际体育盛会,相遇会激发出怎样的浪漫想象?一座青春时尚之城,如何从一场国际赛事中寻找音乐灵感?一曲曲引发民族与世界共鸣的唱词曲调,何以让大众轻轻哼唱,感受幸福?成都大运会歌曲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球音乐人及各行业音乐爱好者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一首首优秀作品,蕴藏着一个个音乐故事,传递着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对成都大运会的美好祝福与热切期待。成都的音乐元素与大运会的交集,早在2019年那不勒斯大运会闭幕式上的“成都时间”表演里,就已经实现了一次完美的“碰撞”。成都大运会“文化交流大使”廖昌永与意大利歌唱家共同演绎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李宇春和冯喆用《蜀绣》和《成都》两首歌串联,展示成都的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质,诚邀世界青年2022年到成都追梦。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廖昌永曾多次说,成都人“爱音乐,爱生活,爱成都”,而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人是幸福的,爱音乐的人是善良的。

“蓉漂”和“Z世代”心中的歌

“大山里的客家人嘞!……”每当张西他开口演唱,双眼就会闪烁炯炯的光芒。张西他的家乡在四川丹巴,高原上的飒飒风声与熠熠日光跟随他来到成都。家乡水土从未离开过这位“蓉漂”音乐人,当他在距离家乡数百公里外的成都放声歌唱,草原的草木气息依旧会吹向听众。这位对成都有着“第二故乡”般情感的藏族音乐人,与好友峨沱·泽朗金一齐为成都大运会创作了应征歌曲。张西他创作的歌曲开头有一段川剧变脸和川剧高腔的采音,同时加入了成都地铁“天府广场站”广播音,“象征着大运会这班‘地铁’将带着各地朋友来到成都。”

从流行到民族,从古风到嘻哈,在成都,音乐人总能找到创作的灵感、想象的空间。叶佳鹰,一名19岁出头的小伙子,凭借自己独立创作的作品,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录取。这名成都小伙凭借着自己血管里流淌的“音乐基因”,交出了一首电子流行英语歌曲,还加入了说唱内容。“我们这个年龄需要奋斗的东西很多,青春也很短暂,应该利用青春时光发光发热。”叶佳鹰说道。在这场属于世界年轻人的盛会来临之际,“Z世代”少年用自己的风格,唱出了充满青春力量的大运之音。

这是一种对城市的眷恋

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的创作者当中,有教师、影视制作人、警察,还有还在上小学的小乐迷……城市的文化底蕴、时尚的运动元素以及翻天覆地的城市变化,让他们与成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这正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天府印象》歌曲创作人之一的秦巧琳,是龙舟路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她说在歌曲主体已经创作成形的时候,间奏念白部分却迟迟没有灵感。一次偶然的经历,她与丈夫在杜甫草堂周围散步时遇到天空下起小雨,避雨时看到一位老者在亭子里画山水,吟诗的少年、抚琴的女子都出现在画中,于是灵感迸发,写下了“草堂吟诗赋,巷弄抚丝竹,锦城烟雨绸,万户入画图”的诗句,这首开放融合、温婉柔美的《天府印象》也便成了形。

成都,从千年以前就是一座被古籍描绘为“好音乐,少愁苦”的音乐城市、天府之国。以深厚历史古韵为灵感,以城市人文底蕴为题材,几位成都市文艺工作者携手推出了一支礼赞城市、歌颂大运的歌曲——《千年之约》。歌唱家马薇作为主唱之一,也希望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对成都的一分眷恋,向远道而来的国际朋友展示独具当地特色的曲风曲调。

爱乐之城的一次跨界融合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杜甫笔下成都的音乐场景,韵味悠长,令人神往。千年蜀都,也是爱乐之城。从青歌赛金钟奖到超女快男,再到如今的网络流量、青春综艺,遍布全城的大小演艺场,成都制造的音乐人活跃度数不胜数;社区音乐嘉年华、电音节、童声合唱音乐周,让越来越多的蓉城市民习惯了音乐打卡。不仅如此,成都市民只要有半日闲暇,就可到东郊记忆和少城视井、城市音乐坊、梵木创艺区等音乐园区和龙泉驿洛带、彭州白鹿、崇州街子、邛崃平乐、大邑安仁等音乐小镇,去寻找音乐的浪漫与风情。这里,还聚集了咪咕音乐、摩登天空、爱奇艺、酷狗音乐等知名文化企业……

在成都,无数乐迷爱好者流连于此,共觅知音。大运会的到来,体育与音乐的跨界融合,展示了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气度,让成都人能更加充满激情地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这些都应该是流淌在一座城市血液里最美好的东西。

本报记者 黄一可 摄影 李冬

来源:成都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