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认真的样子惹人爱(小欢喜被爱绑架的孩奴)
二刷《小欢喜》目睹乔英子为了母亲的期望委曲求全,压抑自己真实的需求,连续失眠34天,她的懂事让人心疼。在大家痛斥妈妈宋倩窒息式的关爱时,有谁为这位单亲妈妈说过一句公道话?孩子很苦,做父母的也不轻松。
为了全身心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她辞职放弃自己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根据女儿的学习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她把女儿视作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母爱,你可以不理解,但是不可以贬低她。《奇葩说》傅首尔曾经这样评价对手的高谈阔论,你就是没有亲自养过孩子!有些瞬间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滋味。三更半夜怀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冒着风雪赶往医院那一刻;十月怀胎感受孩子第一次胎动的那一刻;牙牙学语第一次会喊爸爸妈妈的那一刻……无数的那一刻汇聚成父母对孩子沉甸甸的爱。
常言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中国教育面前,被爱绑架的不仅仅是孩子,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心甘情愿成了一辈子的“孩奴”,为子女辛苦打拼一辈子,竭尽全力倾其所有来爱孩子。可是最终的结果并非都能获得回报。社会舆论会用“孩子的错就是父母的”批判父母的教育方式,网上出现了10万成员的讨论小组以“父母皆是祸害”细数他们的罪状。中国教育面前,谁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1、 避无可避的“青春期”:过了一关又来一劫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纪录片《生门》告诉世人:每个母亲和孩子都是过命的交情。生育孩子不容易,当合格的父母更难。
父母的养育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培训与指导,一个只会用“哭”表达情感小生物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好不容易摸索到窍门,各种敏感期接踵而至:口腔敏感期什么都喜欢舔一舔、自我意识敏感期打人骂人、完美敏感期龟毛挑剔求完美……父母养育孩子过程就如闯关游戏,过了一关又来一劫,终极boss避无可避的“青春期”就像噩梦挥之不去。
无论多么乖巧懂事的孩子,只要一进入青春期就像脱胎换骨变成了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生理上硬件成熟背后是自我意识膨胀,孩子与父母无可避免进入“权利之争”,可怕的是这场战争没有输赢。如果父母无法做到全身而退,那么他们可能会陷入亲子关系破裂的僵局。当父母容易,做父母难!
2、筋疲力尽的“陪读”:赔了孩子又得病
在中国陪读成本有多高?天价学区房、辞职全职陪读、昂贵补习班、出国留学陪读……任何一项都是价格不菲的支出。这都不算事,咬咬牙就过去了,最贵的陪读成本是父母的生命。
前几年“陪孩子写作业”这一话题刷爆朋友圈。“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两个支架”、“我此刻光荣的躺在急救室急救,病因是脑出血,我深刻怀疑就是教孩子写作业弄的,请不要再让我陪他写作业”……不少人在同情父母遭遇,也有些人说这都是父母在自己为自己“加戏”。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间长达2.82小时,位居全球第一。陪写作业与买房、职场升迁并列为中国家长幸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陪写作业这件小事让75.79%的家庭发生了激烈的亲子冲突,成为亲子关系恶化的头号杀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为孩子挡风遮雨,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陪读妈妈》向观众展现了妈妈们孤注一掷放弃事业、与丈夫两地分居,独自忍受着寂寞与教育子女压力。把孩子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轻。这种心态让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患得患失,焦虑不已。
3、层出不穷的“补课”:瘦了荷包遭埋怨前不久一篇名为《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刷爆了朋友圈,层出不穷的花样补课班已然让暑假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刚刚学校放假,培训班就开课了,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也是叫苦连天。高昂的补课费已然成为家庭主要开支之一。
培训学校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贩卖教育焦虑。尽管心有不甘家长们也不得不随波逐流穿梭在各类培训班中,才艺班、编程班、逻辑思维班、画画班、钢琴班……中国的孩子几乎365天全年无休,中国的家长荷包瘦身。
蓝象资本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素质教育行业的融资总额分别为0.409亿元、4.457亿元、9.141亿元、13.66亿元、28.362亿元。这么欣欣向荣的教育行业背后是焦虑的中国父母,你的钱包到底养育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商家的钱途?
作为弱势群体的父母如何自我救赎?
- 1、释放焦虑,重新定义人生的价值
中国父母的焦虑追根到底在于认知偏差,他们过分狭隘定义成功的含义,认为有权有钱有势才是成功人生,否则就是碌碌无为。
《小欢喜》童文洁三令五申方一凡一定要打好高考这场战役,争取鲤鱼跃龙门。宋倩告诉乔英子,如果高考考不好,一辈子就完了。这种功利主义放大了高考的作用。诚然,高考的确是迄今为止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优异成绩,孩子可以进入好学校接收到好的教育资源。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它提供了一个平台,关键还是看孩子的选择与努力。
有个人拒绝70亿元投资,只靠资助为生,乍一听是不是觉得他很傻很失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改变了美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免费教育传递到世界各地,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你就能受到免费学习他的课程。他的名字叫萨尔曼•可汗,他的可汗学院打开了未来教育的曙光,他被评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位人物之一。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曾说过:每个父母的努力和教育其实都是在回答“我对孩子的人生有什么期望?”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富可敌国,权势滔天,每个孩子生来就有自己的天赋异禀,父母不应该简单以成绩、工作来评判孩子的成功与否,改变原有的认知,释放焦虑,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 2、适当放手,解除以爱之名的捆绑
美国畅销书作家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说:爱,往往成了控制的理由,无视别人的存在,即使目的很好,结果却不好。父母以“我是为你好“之名绑架孩子的意志,为其决定人生道路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剥夺。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是独立个体,他拥有自己的意志。教育并非是捆绑,父母过度干预会忘记一个事实:这究竟是谁的人生?
《小欢喜》童文洁想要方一凡放弃艺考专心备战高考,这是妈妈童文洁认为最好的人生之路,可是方一凡热爱唱歌跳舞,觉得艺术是自己的梦想。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父母的捆绑剪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这远离了教育的初心。
以爱之名的捆绑不仅束缚了孩子,也捆绑了父母。谁能为孩子的人生负责?父母吗?谁的人生谁做主。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你无法让腊梅在炎炎夏日绽放,你也不能要求荷花在秋日散发出阵阵花香,这不符合自然规律,也扭曲了花朵本身的特质。聪明的父母会选择静待花期,根据不同的品种习性因势利导,悉心栽培。棍棒教育、正面管教、快乐教育……没有一种教育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所以无需人云亦云,适合孩子就是最好的。
- 3、 终生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有人说,中国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正所谓,育儿先要育己。《小欢喜》表面上是在诉说4位高考考生的蜕变与成长,其实展现的是父母的变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方一凡是春风四子中最坚强的孩子这离不开方圆乐观引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永远不是孩子的事情。父母的认知一定是对的吗?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知识更替速度加快,父母的经验与知识已经无法让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的新问题。那么父母能够传授什么给孩子呢?答案就是成长型的思维方式。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与孩子一起探索新知识,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朗读手册》中有一段话发人深省:也许你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让孩子爱上阅读,勤于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的榜样。永远不要以年龄为借口,想要孩子做到喜爱阅读,那么请父母先爱上阅读。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成为教育的先锋者而非弱势群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