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流放海南哪些地方(苏轼在海南有多倒霉)

谪贬三年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日离开海南,在渡琼州海峡北赴廉州时,抬眼云飞斗转的无际高天、俯瞰浪涛奔涌的辽阔大海,回想大起大落、荣辱变幻的人生经历,感慨化为诗曰:“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我们仿佛听到了苏东坡迎着朝阳的大声呐喊,一吐胸中块垒,荡涤污水脏名,抚慰难平心绪,还原生命本色。

绍圣四年(1097)六月十一日,东坡弟弟苏辙送东坡父子上船。陪苏东坡到海南的是他三儿子苏过。二夫人走后陪东坡患难的妾王朝云在惠州染上瘟疫去世,对他也是个打击。宦海沉浮、人生起落、浪迹天涯,不断地折腾,没有惊恐,而是习惯。离别之前,苏东坡给朋友广州太守王古写信表达心迹:“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抚柩,此亦东坡家风也。”悲凉中更显豪气。

过海登岸后,苏东坡父子往目的地儋州走,七月初二到达。初到南荒,举目无亲,一个被贬的官员,也没人认得,其困难可想而知。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剩下的就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

苏轼流放海南哪些地方(苏轼在海南有多倒霉)(1)

绍圣四年八月刚到昌化军(今儋州市)任军使的张中来看望“有罪”之臣苏东坡。原来,张中在来儋途中,路经雷州,拜访雷州知州张蓬,张蓬是苏东坡的门生,详细介绍了苏东坡的情况,并请张中到儋州时多多关照自己的老师,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上。张中看到苏东坡住的条件太差,就派士兵修葺自己公馆旁边的一个破旧不堪的驿所,把苏东坡接过去住。

当年十一月,苏东坡与新军使张中一同拜访儋州逸士黎子云。《广东考古辑要》载:“黎子云,儋州人,家居城东。昆仲贫而好学,城南有别墅,所居皆林木水竹,清幽潇洒。苏轼雅敬礼之。每与弟载酒过从,请益问奇。”这次拜访,在座的许多客人建议大家凑钱建一屋,以为往来游息之所。东坡欣然应许,并取《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名其屋曰载酒堂。苏东坡《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也有记载:“儋人黎子云兄弟,居城东南,躬农圃之劳。偶与军使张中同访之,居临大池,水土幽茂。坐客欲为醵钱作屋,予亦同之。名其屋载酒堂。”于是军使张中就在离城二三里、黎子云家园里建起了载酒堂。从此这里便成为苏东坡和朋友聚会之地。当地黎子云兄弟、符林、王霄等读书人常“请益问奇”“日益亲炙”,过从甚密。儋州,乃至海南文化从此出现新的面貌。

元符元年(1098)四月,朝廷派官员视察并报告贬谪大臣的情形,那个官员发现苏东坡住在用公款装修的官舍,还颇受军使张中的优待关照,回去禀报朝廷,于是将张中革职,并把苏东坡逐出。苏东坡在城南一片林子里找了一块地,用仅有的一点钱,在当地居民和朋友的帮助下,盖了一栋简陋的房子,并给房子取名“桄榔庵”,又打了一口井。作《桄榔庵铭》和《新居》诗,以记其事。当时这里鹿很多,夜里躺在床上,能听到黎民猎鹿的声音。有时早晨猎人叩门,以鹿肉相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