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著名节选(论语易读1318)
#论语#【原文】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我们那里有个叫躬的很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们那里直率的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就在其中了。” 【注释】
(1)《朱注》:“语,去声。直躬,直身而行者。有因而盗曰攘。为,去声。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并引谢良佐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2)《集释》引陆德明《经典释文》曰:“‘躬’,郑本作‘弓’,云直人名弓。”
(3)《杨注》引许慎《说文》云:“证,告也。”
(4)《皇疏》引樊光云:“父为子隐者,欲求子孝也。父必先为慈,家风由父,故先称父。”
【解读】
关于“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事,《吕氏春秋·当务》和《韩非子·五蠹》均有提到,只是前者谓直躬未见诛,后者谓直躬受戮刑,原因就在于其“直于君而曲于父”,乃“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从文中可知,叶公所谓“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直”,当是法律上的是非曲直,可谓之“法直”;而孔子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直”,则是天理人性之直,可谓之“性直”。许仁图说:“‘性直’和‘法直’之别,正是德治和法治的分野。”(《子曰论语》)皇侃《论语义疏》引范宁云:“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隐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故相隐乃可为直耳。今王法则许期(jī)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现代人多有对此非议者,实则两者并不矛盾,比如即便当下欧美国家法律对于直系亲属亦允许有“沉默权”的存在,其或即“亲亲相隐”之西方版也。《论语》讲“直”,多和人的真诚性有关,如《雍也篇》讲“人之生也直”(6.19 ),《公冶长篇》讲“孰谓微生高直”(5.24)等,均可与此章互参。又在讨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时,我们曾赞扬过《周易》蛊卦六五“干父之蛊,用誉”的做法(1.11),其实此章所谓“子为父隐”者或亦“用誉”之法也,读者察之。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