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名很有名的诗人(原来唐代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的评价。在余光中先生看来,李白一个人撑起了半个盛唐,于诗歌确实如此,那么另外半个盛唐是哪些人撑着?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诗歌文体相继成熟,诗坛上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可以说唐代给诗歌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盛唐时期尤其如此,不仅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样神级人物的存在,同时期还有其他很多优秀诗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撑起另外半边天。
王维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同年,王维出生。也就是说王维和李白是同岁的,两人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又都是盛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但是两人没有任何往来,实在令人费解,所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两人不仅出生在同一年,去世时间也非常接近,李白是公元762年,而王维是公元761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称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孟浩然
老王和老李两人不仅同年生,而且两人有着很多共同的好友,最熟知的就是孟浩然。孟浩然比两人大12岁。王维跟孟浩然的关系就不用说了,两人同为山水田园诗人,合称“王孟”。
据《唐摭言》记载:有一日,孟浩然到王维的衙内去玩,忽报唐玄宗驾到,孟浩然身为白丁,没有官职,不能见皇上,于是便急忙躲在床下,不料被玄宗发现,命他出来,并问他最近有没有新作。孟浩然便念了自己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念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让玄宗极为不悦,便说:你自己无心仕途,我有没有抛弃你,你怎的反倒怪起我来了。你为何不念“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于是放其归乡,老孟此生与仕途无缘了。
说完老王和老孟,再来缕缕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如何,那自然就更不用说了,一首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足以证明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赠孟浩然》更是一首“表白”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心中装着宏图霸业,但是他又羡慕孟浩然那样随性散淡的生活,所以才会对孟浩然如此钦羡。
王昌龄
说到孟浩然,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有名的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夫子”之称(有人说是“诗家天子”,以为不可,天子乃皇帝尊号,寻常百姓如何用得)。王昌龄比李白大3岁,也就是比孟浩然小9岁。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什么说到孟浩然,必须得提提王昌龄呢?不仅因为他们是同一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好友,更主要的是老孟的死和王昌龄有关。怎么回事呢?话说老孟终生不仕,纵情诗酒,日子过的好不自在。但是某天突然染病,背上长了个大毒疮。适逢王昌龄来看他,两人聊得热火朝天,欢喜的不得了,就跑去吃海鲜,结果老孟毒疮发作而死。
率性而生,率性而死,怪不得李白说老孟是“风流天下闻”。
同时,李白和王昌龄也是好友,后来王昌龄被贬,李白写诗相赠表示关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高适
上文提到的高适就是和李白、杜甫一起“采仙草、访仙人、炼仙丹”的那位。高适是公元704年出生,比李白和王维小3岁。高适也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时与王之涣、王昌龄、岑参合称为“边塞四诗人”。这四个人可以说撑起了盛唐诗歌中名叫边塞诗的那边天。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崔颢
此时间与高适同年出生的还有唐代诗人崔颢,崔颢虽然与李白不是好友,但是他最为人称道的《黄鹤楼》,据说曾让李白搁笔,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之涣
王昌龄上面已经做了介绍,下面来看看另外两位王之涣和岑参,王之涣是公元688年生,比孟浩然年长一岁,王之涣在前面有篇文章专门讲过,王之涣留存下来的诗作虽然只有6首,但是一首被成为“五绝之最”——《登鹳雀楼》,一首被称为“绝句之最”——《凉州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
岑参,公元715年生,比李白小14岁。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为突出。岑参尤长于七言歌行,像我们所熟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都属于此诗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杜甫
公元770年,岑参卒于成都,同年,大诗人杜甫病逝。杜甫,公元712年生,比李白小11岁,也就是这个比李白小11岁的男人成了李白一生的迷弟。杜甫是初唐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他说“诗是吾家事”。杜甫的诗自是没得说,不然也不会被后世尊为“诗圣”,诗圣者,“诗中圣哲,笔底波澜,民间疾苦”。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此时李白已经是名扬四海的大诗人,而杜甫进士落第,正是困顿彷徨之时。但这并不妨事,两人因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荒芜尘世,从来不缺繁华。缺的是天真快味,缺的是诗酒清欢,缺的是快意江湖。杜甫和李白在一起的这段时光,“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也许就是他们彼此生命中最快意的时光。于彼此,他们不仅是朋友,更是知己,是兄弟。
但是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人终将分别,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两人再未见面。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杜甫虽然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是其作品也不乏狂放不羁的一面,例如他的《饮中八仙歌》,就彰示来他的豪气干云。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贺知章
诗歌第一句提到的“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同乘船。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的就是贺知章。严格意义来说,贺知章不算是和李白同一时期的诗人,毕竟两人年龄差着42岁。但是正因为年龄差距如此之大,贺知章和李白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忘年交。贺知章不仅为他解金龟换酒喝,而且“诗仙”这个名号也是由贺知章而来。
贺知章去世后,李白回忆起贺知章对自己的赏识,有感而发写到: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常常以管仲、晏婴、姜子牙、诸葛亮自比,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于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四处干谒。但是之前都石沉大海,唯有贺知章极力向唐玄宗举荐他,而且在自己退休前顺利为李白谋得来一个翰林的公务员,专门给皇上写诗文娱乐。虽然李白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他肯定是发自内心感激老贺的。
因为老贺的极力推荐,老李方才给我们留下了惊艳绝伦的《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所以这样读来,你会发现,我们中学课本里经常出现的唐代诗人,大多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而之前读到他们的诗文的时候,感觉他们之间好像跨了几个世纪,其实不然。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另外半个盛唐你觉得谁可以来撑着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