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

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1)

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2)

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3)

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4)

八上语文19课苏州园林笔记(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苏州园林教学解读)(5)

一、选文概述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说明。首先总写其“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宣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点,最后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微观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文章有三个主要特点:

1.严谨的结构。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不止分类剖析。先做鸟瞰式叙述,后做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这种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结构,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例。

2.审美的视角。《苏州园林》与本单元其他说明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作者在文中处处提到“画”字,使读者无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感觉,不见其景,却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

3.对人的关照。园林,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特定人的审美的结晶。作者不仅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更关注了这些美的创造者。文章三次写到因为设计师和匠师们的别出心裁,胸中有丘壑,别具匠心;三次提到他们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才使得一百多处苏州园林各具风韵,却都能达到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对苏州园林的学习,也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园林创造者、古代文人的赞叹之情,并且透过园林来一窥他们的审美趣味。

二、单元定位

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课文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园林、动物和绘画艺术。其中前两篇课文是教读课文,后两篇是自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上体现了说明们的文体特点。《苏州园林》则在说明文的结构、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方面更为突出。和前一篇文章相比,《苏州园林》的文化意义更值得珍视。《蝉》《梦回繁华》发展了《苏州园林》文艺性说明的特点,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品味课文典雅而生动的语言。因此,《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一起展示了说明文文体的典型特征,同时也为后面文艺性说明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对苏州园林内容和特点的分析,本科教学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从整体到局部的多方面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把握课文图画美的总体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段首中心句的作用,学习作者文心周密、层次清晰的说明结构。

3.领会园林设计者和建造的独特的审美意趣,理解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激发学生对园林文化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

让学生抓住以读为本的宗旨学习课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说话,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鉴赏,在读中感受。具体来说,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领悟最能表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整体把握全篇关键所在。然后通过朗读,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独有的艺术魅力。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园林背后的人,体会园林的文化意义。同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自主解决问题,用电教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四、学习过程

结合本文文本特点、学情分析和拟定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这样展开。

1.激趣导入说园林。由学生假期文化寻访说起,学生说自己的感受,从学生视角去看苏州园林,迅速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所说的这些建筑反映出学生虽然游过园林,但对苏州园林的了解更多的是粗略的、浅层的,这是本节课的起点。接下来顺势导入本课学习,看看在叶圣陶先生眼中的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特点。

2.自主学习读园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了解文章总分的结构以及从主到次依次说明的文章思路。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了解文章总分的结构以及从主到次依次说明的文章思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老师要提示学生中心句包括全文中心句和段中心句,然后全班交流,确定“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等三个句子为文章中心句,“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等三个句子为段中心句。明确这些句子都是作者叶圣陶先生心中的苏州园林,分别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总体特点和实现这个总体特点的具体做法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文章的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合作学习品园林。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围绕“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展开,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文中有几幅画,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这幅画具体有怎样的美,用一个词准确概括。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也可以使自己概括。在讨论交流和老师的点拨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苏州园林不同层次的美:假山池沼图的灵动之美、花草树木图的活力之美、花墙廊字图的层次之美、阶旁墙上图的图画之美,门窗的图案之美、色彩搭配的安闲之美。再进一步,将苏州园林和颐和园、故宫博物院等北方建筑园林做比较,发现苏州园林的自然灵动之美、小巧精致之美、朴素安适之美。

4.探索发现悟园林。苏州园林之美是“天人合一”的典范。作者赞美园林,实际上更多的是赞叹园林背后的人的智慧和审美意趣。出示文中关于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文中作者对人的关照视角。补充两则关于沧浪亭和拙正园的资料,介绍原主人和建造者苏舜钦、王献臣、文征明,了解人物身份、特殊经历、造园的缘由,理解园林的文化意义。对文人雅士借园林体现自然之趣、精神之托的园林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五、评价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梳理本课所得。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具有说明文的一般特征,同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点,是这篇课文教学不能忽视的价值所在。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梳理。

1.学习文章总分的结构和用中心句脉络清晰的组织文章。

2.到苏州园林去游览,要细品它的廊亭、门窗、山石草木等等。

3.欣赏园林要和人物、故事联系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体会其中的文化味儿。

4.在结语中提出文化寻访的概念,提倡学生们在旅游中学会从显性的物质文化中感受精神文化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