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逝世已33年)

文/墨染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千万年。”建国初期,国力微弱,百业待兴。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水洗礼的国家,脆弱得宛如一个幼童,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它心惊胆战。周围全是虎狼豺豹,瞪着绿油油的欲望之眼一瞬不瞬地盯着,只等你一个晃神便对你发起死亡攻击。

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的国家需要武器,需要威慑力,需要一双强大的臂膀挥出有力的拳头。当年毛主席说:“既然他们都认为要那个东西才算数,那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搞一点导弹,搞一点氢弹出来吧。”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逝世已33年)(1)

幼小贫穷的中国在别国看来是一块物质丰厚的香饽饽,谁都想来吃一口。但他们却不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片在战争后已是残垣断壁的大地,是他们的故土,是生他们,养他们,培育他们的摇篮。他们热爱它,无论别人如何诋毁它。

1924年出生书香门第的邓稼先,从小热爱学习且极有天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远赴美国留学的机会。次年又去往普渡大学深造物理专业。他天赋极高,而且学习刻苦,当别人都在苦恼如何获取学分时,邓稼先已经积满学分并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样一位年轻的博士,哪怕对当时国力强盛人才济济的美国来说依然是十分难得一见的,所以无数的科研院向邓稼先伸来了橄榄枝。面对优渥的薪资,先进的科研环境,人才集聚的外国科研院,邓稼先无动于衷。他始终记得他来自哪里,要报效的是哪个国家,在经过重重阻碍下回到祖国,誓要为祖国母亲闯出一片新天地。

回国之后,面对这样一个国力衰弱的祖国,邓稼先深感责任重大。当他接到毛主席下达的原子弹研究任务时,他甚至激动得几夜未合眼。他这一腔爱国的热血总算是能够实现,就算他知道这项任务有多艰巨。为了完成原子弹的研发,他们必须隐姓埋名秘密前往戈壁大沙漠进行科研,他们的名字也就此消失。

沙漠里的条件艰苦得令人无法想象,他们有时候甚至几天都喝不上一口水。可是,再艰难的处境也浇灭不了邓稼先和一众科研人员的忠贞热血。他们在大沙漠里,日日夜夜与核武器相伴,整整二十八年。人这一生短短几十载光阴,他们几乎将半生时间都留在了沙漠里,只为了国之重器,为了祖国免于虎口之下。1964年10月16日,全国人民一辈子都记得的日子,在新疆罗布泊上空,一颗巨大的蘑菇云升起。刹那间,无数国人泪流满面,是心酸更是欣慰!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了,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了,再也不用怕了,我们中国在世界,崛起了!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逝世已33年)(2)

大爱无疆,英雄无悔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无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作为“两弹一星”之首的邓稼先,无疑是中国核武器研发的创始人,奠基者。原子弹研发成功后,邓稼先的身体早已在长期的核辐射下变得千疮百孔,残破凋零。哪怕国家用了无数的医疗手段,仍然没有留住他的生命。

1986年,年仅62岁的邓稼先在饱受了癌症的折磨后,因为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导致的大出血而与世长辞。这个时代的英雄,就此长眠不醒,举国哀悼,人们的耳边犹还听到他说:“我爱和平,但和平需要武器,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中国人,还做核武器!”英雄之爱,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逝世已33年)(3)

英雄离世,儿女现状

邓稼先的离世,不仅让全国人民哀痛,更让邓志典和邓志平觉得晴天霹雳,心痛难忍。因为,他们是邓稼先的一双儿女!虽然父亲为了科研工作,陪伴他们的时间屈指可数,但是在他们心中,父亲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永远的偶像,是他们未来前进路上学习的楷模。

邓志典作为邓稼先的长女,性格坚韧顽强,在年仅15岁时就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了上山下乡的活动。从小崇拜父亲的邓志典主动要求到内蒙古建设军团学习,只为了离父亲工作的地方更近一点。

她从不拿父亲的功劳来要特权,工作努力刻苦,作为骨干子弟,她本是首批回城的一员。但她不愿辜负父亲对她的期望,在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下坚持了4年,成为了最后一批回城的干部子女。

之后,她和弟弟邓志平一样做起了最普通的工人,早出晚归。等到1978年,国家开放了高考制度,她和弟弟通过努力地学习,一起去参加高考,并且都拿到了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邓志典同父亲一样热爱学习,希望能出国深造,在出国之前父亲带她看了一场关于女特务的电影,并告诉她不能贪图享乐而出卖自己的国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逝世已33年)(4)

出国之后的邓志典牢记父亲教诲,潜心修学,心无旁骛。因为她实在太过低调朴素,极少有人知道她的近况。

而作为儿子的邓志平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就一心在重庆学习。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对科研的兴趣极大,一有空闲就研究学习。等到毕业之后,他没有像大姐一样出国留学,而是选择留在国内发展,做一名和父亲一样的建设祖国的科学工作者。通过他的刻苦钻研,在机械领域有了显著成就,最终成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发表了许多科研论文,为实现父亲的强国梦添砖加瓦。

“啄木矜奇服。牵牛蔓碧花。一樽虽草草,笑语且喧哗”。邓稼先已然逝世33年,他的儿女虽没有继承他的科研之路,但他们也都继承了父亲的意志,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他们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伟大的理想。平凡的人生是泥土的芬芳,是晨曦的灿烂,是淡雅的品尝香茗,悠悠的看浮云变迁。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甘于平凡,但并不甘于平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