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入学仪式(古代入学冷知识)
来源:中国新闻网时间来到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学生密集返校开学的日子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的入学仪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的入学仪式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来到9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学生密集返校开学的日子。
在中国,教育从古至今都非常受重视,开学仪式也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古代其实也有“入学礼”,那当时的学生们多大年龄入学?“入学礼”又有哪些环节?
古人的入学年龄是几岁?
古代,学生的入学年龄没有一定之规,但通常比现在晚。
当然,也有个别神童入学较早。如唐朝中后期理财名臣刘晏7岁考中科举考试中专为少年儿童应试设置的科目“童子举”。《礼记》中有关于学校教育的内容,但没有规定入学礼仪。
《旧唐书》中记载,“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这里也说明,他是七岁就学,而且十分聪明,能够“日诵千余言”,所以有人称赞他“此圣童也”。
明代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还提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
什么时候“开学”?
古代的入学时间,可能跟现在也不太一样。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有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十一月)砚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等字样。综合看,彼时入学,大概是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小退”,十一月“砚冰冻”的时候。
另外,《北齐书·李铉传》中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开学时间大概是农历十月。这个时候,一般农事活动也不是很繁忙。
古代入学礼有哪些环节?
在中国,从古至今教育都很受重视。有说法称,过去,“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其他三项是成人礼、婚礼、葬礼。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栏作者吴鹏介绍,“入泮礼”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入学礼,“入泮”一般是指科举制度中,童生通过州县考试考取秀才后,以生员身份入学时的典礼。根据一些国学培训机构的演示,古代入学礼有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正衣冠”是第一个环节。《礼记》认为“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正衣冠是明事理的起点。入学时要由先生为学生整理好衣冠,方能拜见夫子像,只有衣冠整洁才能静心做好学问。
“朱砂开智”是最后一道程序。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点,寓意希望学生日后在学习中能够一点就通。
“但这些并不一定是古代原始的入学礼仪,古代可能并没有这种统一的入学礼。”他表示。
国子监是不是古代的大学?
对古代的“学校”,此前常有一种说法流传,即国子监就是古代的大学,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官学是古代官府兴办的学校,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国子监和太学是中央官学,是国家最高学府。”吴鹏说。
他提到,中央官学还有学习史学、文学、算学、律学、医学等的专门学校。地方官学由地方官府举办,有府学、州学、县学等。
私塾则是民间和私人设立的教学机构,有乡村塾师自己创办的学校,也有地主、商人等富裕家庭聘请塾师设立的家塾,还有村社集体在乡村祠堂等地方举办的义塾等。
“国子监并不完全是古代的大学,也算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同时具有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太学生就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吴鹏解释。(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