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1)

文 | 翛然

“不走程序,请直接戳开视频开始爆笑。”时隔一年,曾受到网友好评的日语宣传片《成都出差注意手册》日前推出续集。

5分钟的视频中,被公司总部要求驻守成都的原田部长和坂本君,继续带着《手册》深入到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瓜娃子”、暴露年龄的公交车让座、夜半觅食的人声鼎沸,将这座城市的市井侧面,以日式“鬼马”解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2)

从一本正经的城市宣传片,到日式中二冷幽默的短视频,由官方“操刀的”对外城市宣传片一改“正襟危坐”的气质,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捧腹大笑。该片不仅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成功“出圈”,也受到国内网友的追捧。原来城市宣传片还可以“笑看”。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3)

城市形象宣传随势而变

过去,信息闭塞、渠道单一,我们靠城市宣传片认识“远方”,从而建立对一个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如今,万物互联、秒读时代,城市宣传片只是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短视频、音乐、影视剧甚至新闻事件等,其实无不建构和传递着城市形象。

就拿成都来说,最早出圈的宣传片是由张艺谋执导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让杜甫草堂、都江堰 、火锅、蜀绣、熊猫 、川剧、茶馆等众多符号成为成都的标签;赵磊的一曲《成都》让玉林路上的小酒馆成为心向往之的新地标;充满大量成都元素的《功夫熊猫2》中,让这座城市在动画电影里又火了一把。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城市形象宣传也必然走向多元化,不只是传播渠道,更关乎城市的打开方式。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4)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熊猫雕塑

当围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变成躺在沙发上“刷一刷”的网友,城市形象的传播方式势必面临转变。我们也看到,当短视频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入口和渠道的同时,瞬间造就了一批网红打卡地。

“马上成名”的女副县长贺娇龙,让“天马故乡”之称的昭苏县火了;四川理塘的雪山下,一个名叫丁真的男孩羞涩的微笑,让川西小城理塘一夜成名。他们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现在是不少人心向往之的“诗意和远方”。

在此之前,重庆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电影《千与千寻》现实版场景洪崖洞、空中巴士长江索道让人们看到山城的趣味,一时间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城市代表,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当年“五一”期间,重庆就实现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33.5%。

地方形象的提升,带来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文旅产业的增长,但却又不止于此。2021年4月,贺娇龙由昭苏副县长调任伊犁州文旅局副局长,短视频的账号名称从最初的“贺县长说昭苏”,更新为“贺局长说伊犁”,她利用业余时间直播带货当地农产品,探索数字经济带动乡村振兴。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5)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6)

“讲好城市故事”已经越来越难

事实上,良好的城市形象,逐渐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吸引人才的一大法宝。从这方面来说,成都的城市形象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古语说“少不入川”,如今这句话已变为“少要入川”。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继重庆、上海、北京之后,成都是第四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达到2093.8万人。近4年来,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过57万人,带动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率较2016年降低2.8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城市形象的展现,独特的城市气质,都给予城市发展不同程度的回报。

当下,在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传播者的语境下,公众俨然已是城市故事讲述者的主角。普通人手机拍摄的“城市宣传片”,去掉了精致滤镜,也不再热衷于宏大叙事,市井百态、美食旅行、建筑文化自此拥有了个性化的表达,传播内容进而变得包罗万象。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7)

《成都居家注意手册》视频截图

但要讲好城市故事,却并非易事。要知道,短视频平台有上百名“带货”县长,却只有策马扬鞭的贺娇龙“出圈”;康巴汉子在丁真之前和之后,也再难现“顶流”。同质化模仿复制,恐怕已经很难吸引“注意力”。

另外,即便打动人心的故事有了,如何用互联网语言讲好这个故事变得更为关键。从独特的个体表达,到引发更广泛的群体共鸣,这样的跨度远非“意外”所能涵盖,深层次的心灵共振则是更难的课题。

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而城市拥有什么样的形象,已然成为每个市民和造访者的权利。他们既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又在一次次“一键三连”中,获得个人身份的认同感。

城市宣传片6分钟(你还爱看城市宣传片吗)(8)

《成都居家注意手册》视频截图

城市形象的宣传,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城市美誉度,继而反哺城市发展。显然,这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绝非凭借“网红景点”和“一时功夫”就能一劳永逸。只有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城市的“硬实力”,才能在民间为主的大众言说中“有口皆碑”,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字:翛然

图片: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