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深山公路(神农架早期交通)

早期,阳日镇境内大部分中高山村民居住分散,偶有村民长年甚至几年难得出山一次因山高谷深,尤其是高山边远地区,村与村、组与组之间,只能以人行便道相通对“说话大听见,见面走半天”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村民修辟便道,方便往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神农架深山公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神农架深山公路(神农架早期交通)

神农架深山公路

早期,阳日镇境内大部分中高山村民居住分散,偶有村民长年甚至几年难得出山一次。因山高谷深,尤其是高山边远地区,村与村、组与组之间,只能以人行便道相通。对“说话大听见,见面走半天”的地方,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村民修辟便道,方便往来。

【旱路】

阳日湾至房县城的人行道路 自阳日湾出发向西经戴家坪、钱家湾、折向西北翻越文昌垭、蒋家冲、天花坪、三淌峪、麻栗湾、母猪峡、滴水岩、东蒿坪、横峪河、邓家沟、桥上到房县城,全长90公里。早在清朝,阳日湾便是房县八大集镇之一,此条人行道路往来行人较多,也是阳日连接上级政府重要的驿道,多用来传递朝廷公文及军事情报。

阳日至兴山县城的人行道路 由阳日湾向南经苗峰、冷盘垭、唐扎营、庞家山、皇界垭接兴山县城,全长275公里。该道自古为兴山县、房县两地群众互往的主要通道,商旅游较多,有兴山骡马队往返与此条路上,运输山货等物品。在清朝嘉庆元年(1796),清朝政府为强化治安曾在冷盘垭设立千总衙门,并在烟墩垭等险獈之地设立塘汛,此道为其重要驿道。

明末清初,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很快占领大半个中国。官府的顽强抵抗,把农民起义军压缩在鄂西北,豫西、陕西、晋翼一线,为剿灭农民起义军,官府阻断海上供盐的盐路。为打破官府封锁,雄霸四川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便派部下开辟了第二条古川鄂盐道。

川鄂盐道的背盐人从巫溪走大昌、官阳、当阳、茅坡,穿过一线天,阎王鼻子鬼门关,上五磴子岩在四川境内走完200多公里崎岖山路进入湖北神农架,穿过大九湖,在学堂沟分成两支,一支经塔坪、大岩屋、九鹿池、八卦庙、松香坪到阳日镇;一支经板仓坪、野马河、宋洛、盘水河也到阳日镇。在神农架深山老林中曲曲折折由西向东穿行250多公里山路。阳日镇薄磨街是汉江支流南河上游的水码头,川盐集散地之一。川盐在薄磨街码头被装上木船,通过水运到谷城城关镇隔路嘴码头。随汉江南下,可到江汉平原及湖南;陆路东进,经豫东可到安徽达山东;陆路北上,经豫西可达陕西、山西、河北或更远地区。

巴柯道 即巴东至均县(今丹江口市)柯家垭子的人行道路,连接老(河口)白(河)公路,全长322公里,由保(康)、房(县)交界之长岭入房。阳日镇境内长105公里。

1938年10月,日军进犯武汉,省府迁恩施,抗战日趋紧迫,时第五战区李宗仁驻军河口,为防襄沙公路为日军截断,经省府和第五战区多次磋商,并报中央军委会和财、交两部核准,拟修巴柯道,1939年12月,巴柯道分南北两段进行测设,该路以通行骡马驮运为前提,要求平地路宽2至2.5米,山地路宽1至2米,最大纵坡30%,纵坡超过10%者,设石级,桥梁采用石拱桥或半永久式,载重一吨。整个工程由省建设厅具体实施,下设巴柯道南北两工程处,北段工程处设房县城,负责柯家营至东蒿坪段;南段工程处设房县阳日湾,负责东蒿坪至巴东段,1940年4月正式动工,翌年7月全部竣工,参加施工的有均县、房县、保康、兴山、秭归、巴东六县民工和联一公司、泰昌、祥泰、何茂记、利济等包商。据不完全统计:巴柯道动用万余名民工,修涵洞28座,完成土石方32.9万立方米。

巴柯道不仅是湖北省境内抗战期间最早建成的驿货两用干线,也是沟通鄂西、鄂北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线。据1941年《驿运月刊》第7﹣10期记载:“自抗战军兴,(湖北)省境残缺,交通遂梗,目前(恩施)屏障陪都,地处施鹤,南接三湘,西逼川蜀,北沿巴柯道而通陕豫,……形成战时交通上重要地位”可知巴柯道在抗战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及至抗战结束后,该路遂成为房县、神农架、兴山、巴东等县地群众互往通道。1960年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兴起,巴柯道逐渐失去作用。

阳日辖区通道 1957年2月15日,开工改建“长建路”。自长远村长岭起,经柏树包、长沟、石门、寨垭、窑沟、阴坡至建设村(现龙溪村)止,长25公里,民工建勤500个工日,历时半年。

1957年2月15日,开工扩宽修建阳日湾至天花坪长15公里的人行道为骡马路,建勤民工350个,雇请工250个,历时两月余,名曰“阳日路”。

1957年3月,改扩建阳日湾至冷盘垭长15公里人行道为骡马道,建勤民工5000工日,雇工1000个,历时1年竣工,命名“青峰路”。

1957年4月,改扩建阳日至宋洛全长45公里的人行路为骡马道,建勤民工和雇用工计9000个,补助经费0.8万元,命名为“青泉路”。

1957年11月,改扩建阳日湾至麻湾的人行道为骡马道工程开工,全长30公里,建勤民工200个,雇用工日8000个,补助经费0.9万元,次年春末完工,命名“古水路”。

1987—1989年间,阳日镇苗峰乡人民政府组织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修筑了太阳村三组到五组,学屋村四组到五组的人行道。

1990年间,阳日镇以“政府补助、民修为住”的办法,筹集资金10万,组织乐意、龙溪两村村民修通了关口到龙溪村山路16公里的人行道路,比原路要近14公里,路也相对平缓,山上村民上下方便安全,无不交口称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