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
王麓/文
张好古的故事当然是虚构出来的,但在清朝,却发生了一件跟张好古相似的真实故事
机缘巧合
有个叫刘玉书的人,生性迟钝,脑子不开窍,小时候读书,每天教他10个字,一天下来忘了八九个。
父亲很着急,儿子笨成这个样子,今后咋得了哦!就花钱给他捐了一个杂职候补,希望有一天能捡个差事混口饭吃。
等了20年,刘玉书终于得到了广东某地巡检的职务。
按照清朝的制度,候选的官员级别低的,不用进宫谢恩,在午门外谢恩即可。但在午门谢恩的做法,已经很久没有实行了。
刘玉书虽然笨,但他心眼实在,举止庄重,走路规行矩步,说话时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刘玉书以前听说过午门谢恩的事情,他得到职务后第二天一大早,就穿戴好朝服朝冠,恭恭敬敬地到午门外行三跪九叩的谢恩礼。
当时下着大雨,刘玉书仍一丝不苟地跪拜着。这一幕,被赶去军机处值班的某亲王看到了。
亲王大为诧异,让随从去问是谁,刘玉书恭敬地回答说:“新选广东某司巡检刘玉书叩谢天恩。”
亲王到了朝房,遇到刚进京来觐见皇帝的两广总督。亲王想把看到刘玉书的事情当做笑话告诉总督:“你那里某县某司巡检刘玉书……”
话刚说几个字,太监就喊皇上召见亲王。亲王打住话头,去见皇帝了,也没再与总督谋面。
总督回到广州,刘玉书到省城报到。总督看到他的名字,想起亲王专门给他提到这个名字,对刘玉书特别和蔼,叫刘玉书代为问候亲王好。刘玉书讷言,唯唯诺诺应承着。
一年不到,刘玉书被任命兼管附近某厘金局,捞了一大笔。
不久,刘玉书因公事拜见总督,总督说,你的职务太小了,为何不捐资升升官呢?
刘玉书嗯嗯嗯地应承着,很快因捐资升为知县。他又不断捐资,不断升官,居然升为候补道台。
按规定要进京觐见皇帝。行前,总督准备了土特产并书信,叫他带给亲王。
亲王早就把多年前刘玉书的事情忘了。总督一直以为刘玉书是亲王的关系户,在信说刘玉书心地忠厚,才干优异,已保荐为候补道台等。
亲王看得莫名其妙,认为刘玉书是总督的关系户。恰好有个道台的位置空缺,皇帝问谁能胜任,亲王一时间想不起别的人,就只记得刘玉书这个名字。
于是,刘玉书当上了道台。
犯忌
湖南有一个大领导,姓名中带“申”字。他最讨厌别人别人在他面前提到“申”字,所以手下人汇报工作时,都很注意避开这个字。
一天,有个李知县来见他。这个李知县并不知道领导有“申”字的忌讳。
领导问李知县:“那个案子咋样了?”
李知县说:“已经申报知府大人了。”
领导听到“申”字,心中很不痛快:“你不用‘申’不行吗?”
李知县没听出领导话中的意思,摇着头说:“这怎么行呢?卑职如果申报给知府,知府不理,那就申报给按察司。按察司不理,就申报给巡抚。一次不理,我就申报二次,二次不理就申报三次,三次不理就申报四次。申来申去,直到申死为止!”
领导听得鬼火冒,想把李知县一口吞下去吃掉!
最终,领导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着把不懂事的李知县打发走。
不是许仙
福建莆田有个知县,有一年正月,他在衙门里设宴演戏招待宾客。
戏演的是《白蛇传》,知县看得入迷了。当演到许仙听信法海的话,把白娘子扣在钵里时,知县大怒,叫人把许仙拖下来打板子。
演许仙的人大喊:“我不是许仙,我是演他的人啊!”
知县哼哼笑了两声说:“我当然知道你是演许仙的人。你要真是许仙,我非打死你不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