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

塑化剂是在工业生产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又称增塑剂,凡是添加到聚合物材料中能使聚合物塑性增加的物质都称为塑化剂,塑化剂的使用可以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如果说食用油中也含有这种物质,你相信吗?可能很多人不相信,觉得油里面怎么会添加这种物质呢?先别急着下定论,事实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其实近几年来,各地市管局都发现了多起食用油中“邻苯”超标的事件,而油是我们每天都会吃到的东西,如果经常吃这种油,对身体健康是否有不利影响呢?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1)

对十件不同种类和品牌的食用油进行检测,发现70%含有邻苯

今年五月份,深圳市环保公益对部分网授食用油进行了抽检,在十件样品中,有七成被检测出至少含有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物质有一件超标,在这些样品中,有八个是塑料包装的,其中有五个都发现了,至少有一种邻苯。

食用油检出增塑剂的事件并不是孤例,根据公开新闻和各地市抽检报告整理,2015年至2019年已出现至少8例食用油增塑剂超标事件,这值得人们提起警惕。

邻苯二甲酸酯为何会存在于食用油中?

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塑化剂能够提升塑料的弹性和塑性,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其作为塑化剂使用时,通常在聚合物的大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或者氢键连接,具有极性或者部分具有极性,一般为高沸点、难挥发且与聚合物有良好混溶性的液体,或者为低熔点的固体;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2)

一般难溶于水等极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为脂溶性物质,因而容易从聚合物中迁移至食品中,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食用油无论是原料还是加工生产、包装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污染,造成食品安全的问题。

长期吃含邻苯的食用油,对身体有何危害?

邻苯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性物质,对于内分泌系统具有破坏性,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也可能使生物体产生突变。另外,邻苯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生育力下降、胎儿体重下降、肾脏重量增加和抗雄激素活性降低等危害。

几种较大的邻苯分子被怀疑是人类致癌剂,例如DEHP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为2B组,其会使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增加2.4倍。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3)

哪些油应少吃?

1、自榨油

自榨油是一种没有经过专业、安全地炸制出来的,比如土榨花生油,因为缺乏质量监管,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有保障,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的健康隐患;而长时间接触这种有害物质,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癌。

2、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

反式脂肪酸只是一个通用术语,它包括许多种类,如氢化植物油、酥油、植物脂肪粉、可可脂替代品、精制植物油、人造黄油等,当我们购买零食时,我们可以仔细查看成分表,许多零食含有反式脂肪酸。

长期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增加脑梗死和冠心病的风险,影响青少年的发展,影响生育能力,易肥胖等。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4)

为了家人健康,在买油和吃油时要注意什么?

——看配料表

购买食用油时,一定要仔细观察配料表,看看是否添加了转基因原料,比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籽等。根据相关规定,转基因食品应在标签,说明书上进行明显、醒目的标示。

——仔细观察加工工艺

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分为浸出和压榨,前者制作工艺成本低,是把原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再以高温的方式提取出来,浸出过程中会使得有溶剂残留。

后者工艺成本高,用纯物理的方式,利用压力把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物质,制作过程中也能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因此优先选择压榨工艺的食用油。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5)

——看标识

按国家规定,食用油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 、质量等级、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还要看一下食用油的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必须在包装上标明。

另外,我们还得看一下它的外包装上是否含有“GB”这两个字,它代表的是国家强制性要求,如果包装上没有这两个字就千万不要购买了。

如何检测食用油中的塑化剂:部分食用油被检出塑化剂(6)

——买维生素E、脂肪含量高的油

最后买食用油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牌子对比一下,比如同样都是花生油,价钱一样,那么看看二者的维生素E和脂肪含量,谁高就买谁家的,因为高品质的油二者的含量都高。

挑选食用油最基本的四大标准,希望能够在您挑选食用油时会有所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