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堂心理氛围因素(走出课堂的投射效应)

有教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或某些过程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相同投射”,是一种投射效应,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影响课堂心理氛围因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影响课堂心理氛围因素(走出课堂的投射效应)

影响课堂心理氛围因素

有教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或某些过程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相同投射”,是一种投射效应。

在认知上,由于教师自身认识的狭隘和肤浅,最容易产生相同投射。投射会使教师倾向于按照自己怎么想的来设想学生是怎么想的,而不是按照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感知判断,这是许多课堂上的通病。要改变这种认知上的“想当然”,教师不但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而且要善于倾听学生,学会“理解学生的理解”。

好教师总是善于从认识学情出发进行教学。他们的教学艺术就在于想学生所想,在学生思维基础上巧妙进行“嫁接”,自然引导学生成长。

请看于漪老师执教的《驿路梨花》一课的课堂片段。

师:这篇记叙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前面学了《人民的勤务员》,比较一下,看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

生1: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清新曲折。

生2:这篇文章的特点是多处设悬念,引人入胜。

生3:这篇文章的特点整个是以情节倒叙的。

生4:这篇文章非常的朴素,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生5: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流畅。

生6:这篇文章有诗情画意。

生7:用了对话描写。

生8:我认为这篇文章是开在散文花坛里的一朵鲜艳的花。

师:它是记叙文,但是具有散文的特点。刚才有同学讲这篇文章设置了许多悬念,因此它是引人入胜的,我们就在这些特点中取其一点来学习。“引人入胜”,请同学们讲讲这个“胜”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于漪老师是从学生观点中选择一个展开教学的,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或许“引人入胜”正合她意,或许她抛开了自己的事先预设,我们不得而知。但于漪老师是有意避开“相同投射”的,实事求是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课堂上还经常有“愿望投射”的现象发生。如,那些经常在课堂上问“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的教师,在语气上会情不自禁地透露出自己的主观愿望,所以学生会乖巧地齐声答道:“是”“对”“行”。至于到底“是还是不是”“对还是不对”“行还是不行”,其实学生是没有经过大脑深入思考的,这是典型的“虚假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而且还要学会“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特级教师徐斌的“无痕教育”,就是倡导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所谓“好课无痕”,就是教师教的痕迹不要太明显,最好与学生的思维自然衔接。教的“痕迹”越重,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差。那种强制性牵着“牛鼻子”向前走的教学几乎都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

除了在认知上会产生投射效应之外,情感上也会产生投射现象。教师在课上经常叫自己喜欢的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典型的“情感投射”。曾有一位教师在课上先后4次叫某学生回答问题,评课时有人指出时,上课教师很诧异地说:“真的吗?我自己居然一点也没有意识到!”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课堂上的投射效应,它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例如,“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积极的投射效应。所以,教师要善于正确利用“投射效应”。

(作者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区教研室副主任)

《中国教师报》2022年04月13日第6版

作者:翟立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