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

近来读诗,读到宋代诗人朱淑贞的一组吟咏桂花的《咏桂四首》,觉得写得非常好,便随手抄录了其中一首。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朱淑贞是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其诗含思凄婉,情致缠绵,后世评价很高。这首诗的大意是桂花迎立在西风之中傲然开放,让其它的花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都为它绽放,为它忙碌。有一枝桂花淡然地伫立在书房的窗前,诗人静静地站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盛开的桂花,内心充满了静谧,好似和桂花一样,悄然绽放,香气袭人。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1)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桂花的高洁与清香,凛冽西风凋敝树,只有桂花不惧秋风,依然盛开,把浓郁的花香洒满人间,很值得敬佩,其实暗地里是借物喻人,一支桂花隔着纱窗香飘屋内,最失意的自己却遇到了最芳香的桂花,这是一种安慰,也是一份欣慰。

朱淑贞少年衣食无忧,聪慧伶俐;少妇时所托非人,婚姻不幸;人到中年枯木逢春,却又被世人污蔑;老境凄凉,愁病相仍,孤独终老。她有着“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倔强性格,一生为情所困,一世坎坷。这首桂花诗,很好地表达了她的倔强与耿直。

桂花,花形微小,形似米粒,香味馥郁,沁人心脾,不与百花争春,不和香荷夺夏,金秋时节悄然开放,那一朵朵黄白色的小花,缀在枝上,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缕缕幽香扑鼻的香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香中还有一丝丝的清凉味,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2)

写这首诗的时候,朱淑贞刚结束了一段感情。少年时的朱淑贞天资聪颖,性格活泼率真,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是在诗词方面,小小年纪便展露出过人的天分。懵懵懂懂的少年,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十七八岁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一个叫李郎的小伙子。然而,不久之后,李家因得罪权贵,全家被抄家,李郎也被发配边陲,俩人被迫分开,一段因缘从此散尽。那年秋天,院内的桂花开了,金黄色的小花落满小径,像天上的星星散落人间,院内花香四溢,顺着书窗飘到屋内,朱淑贞看着屋外盛开的桂花,想起了自己心爱的小伙子,不由悲从心来,写下了这组诗,表达自己懊恼惆怅、孤寂苍凉的心绪。

这首诗写得非常好,特别是后两句“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细品起来特别有韵味。第一句这个“淡”字用得非常好。桂香具有浓淡两兼的特点,清可绝尘,浓可致远。一树桂花开,浓香飘十里。一枝桂花开,不远不近,不多不少,清香恰盈一室。因此,诗中的桂香应是似有若无的,惟其如此,才能与“书窗”的雅致相得益彰。此外,桂花色淡,或暗暗淡淡红,或融融冶冶黄,乍一看缺乏美感,但细细观赏会觉韵味十足,娴静恬淡,风姿俊爽,花叶间透露着不俗之气,为文人雅士理想的精神伴侣。末句“人与花心各自香”中“各自”两字也用得非常妙,桂花有桂花的“花香”,而每个人的心中却有着自己的“心香”,桂花形似米粒,却香气四溢,是外向的;心香只为自己而燃,让自己心静,是内在的,两者各自相安,互不干扰,这何尝不是最惬意的生活呢?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3)

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解读,这首诗也表达出了朱淑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喜欢被别人打扰的心境,也淡淡的描绘出期待有人欣赏、寻觅知音的心思。这种心理,看似矛盾,其实很正常。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少女时代的朱淑贞,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期待,对爱情美好的憧憬,她渴望自己像桂花一样,不畏西风,超越众芳,清可绝尘,浓能远溢。然而,她的浪漫痴情的感性生活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面对父母的不解与怨愤,丈夫的粗鄙与背叛,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她呼天抢地地悲吟:“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可惜,也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她。她无处诉说,只好诉诸笔端,于是一首首清新婉丽、蓄思含情的诗词佳作喷薄而出,让人读后无不“一唱而三叹也。”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4)

无独有偶,喜爱桂花,并借桂花来表明自己清高绰约、朴素淡雅品性的,不只有朱淑贞,还有另一位与她齐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奸相蔡京复位,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被罢官,不久辞世,丈夫赵明诚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李清照夫妇在青州私邸读书作画,把玩金石,自乐而远利,沉醉于只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中。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5)

时年秋天,李府私宅内的桂花开了,花色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秉性温雅而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风韵独特,情怀疏淡,又如一位隐居的君子,卓尔不群,馥香自芳。李清照望着满树的盛开的桂花,感慨其尽管暗淡轻黄,蕊小不显,不以明艳照人的光彩和浓丽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但仍然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于是提笔写了首《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上阕咏物抒怀,写桂花的颜色姿质,赞美它淡雅、高洁、柔和的品性,接着议论抒情,直言桂花不需群花那样的“色”美,亦“自是花中第一流”。下阕以梅菊衬比,桂花为中秋之冠;结尾评议屈原多以珍贵花草喻君子美德,惟独未写桂花之美引为憾事,再度突出桂花的高雅。词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一句,更是把桂花推到了“花中之冠”的高度,说梅花见了也嫉妒,菊花见了也害羞,更为桂花未被大诗人屈原入诗而抱屈,由此可见她对桂花的喜爱。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6)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毫不吝惜地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甚至写出了“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样让人有些愕然的词句。要知道,作为女词人,李清照很喜欢花,咏梅、咏菊之作很多,咏梅的就有“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等等,咏菊的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等等,这些词无不表现了李清照对梅花、菊花的喜爱,对自己身世的感叹,但只有在这首《鹧鸪天•桂花》中,将桂花比拟称“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她对桂花的喜爱程度之深,评价之高。

细品这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二字很有意思,把粉嫩的桃花、烂漫的杏花、清雅的荷花、高洁的梅花、晚艳的菊花等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来大书特书,就说明在李清照的心目中,尽管桂花的花型、花色与这些花相比,自是相形见绌,毫不起眼,但桂花美在内在的品格,美在四溢的香气,在桂花面前,“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连词人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词人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可见,在李清照的心目当中,桂花才是花中之冠。桂花不仅有词人钟情喜爱的淡雅馨香、超然质朴的自然特性,还有卓尔不群、馥香自芳的高贵品格。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7)

桂花,本是天上之物,不与群芳争妒,在深秋时节悄然开放,貌不出众却默默为人间播撒芬芳。一枝窗外盛开的桂花,清香浓淡相宜,自盈一室,品行高洁,志趣高雅。这句“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自是浓淡相宜,动静相适,远近相符,内外相融,也算是自己心境的表露吧。

花心的人最忙(人与花心各自香)(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