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战国时的寓言故事(六个战国故事的启发)
第一篇,苏秦以连横说秦,收获一:苏秦第一次去秦国提建议的时候说的是出击战略,让秦国出兵打这打那,结果虽然拿到一些赏赐但是并不被接纳和重用,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得回家;这是因为没有看准大势和时机,此时秦国国力很强不假,但是还不是压倒性的时候,老大心里也清楚,并不想大肆出兵犯险,所以在这个战略方向上说的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要看准时机、把清楚老大的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走进战国时的寓言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走进战国时的寓言故事
第一篇,苏秦以连横说秦,收获一:苏秦第一次去秦国提建议的时候说的是出击战略,让秦国出兵打这打那,结果虽然拿到一些赏赐但是并不被接纳和重用,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得回家;这是因为没有看准大势和时机,此时秦国国力很强不假,但是还不是压倒性的时候,老大心里也清楚,并不想大肆出兵犯险,所以在这个战略方向上说的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要看准时机、把清楚老大的脉。
收获二,苏秦第一次在秦国扫兴而归的时候,家里妻子、嫂子、甚至母亲都不待见他,不给他好脸色,不给他做饭吃;而后来苏秦以连横的战略取得赵国等老大的认可,官居高位、派头十足的时候,再经过洛阳老家,家里亲戚都跪伏着问安,这种对比说明,不必埋怨世态炎凉,即便家里亲近的人也是一样,看你有没有势力、有没有钱,以此来决定对你的态度,自古如此,怨不得人情和社会,你只有衣锦还乡这一种选择。
收获三:苏秦铩羽而归回到家又碰一鼻子灰,然后他怎么就又开窍了,想出新战略去博得六国的青眼呢?是因为他在家关起门来苦读古书籍,思考各位名人大师写的书和真实的故事,从而启发自己,有更强的知识积淀,明白更深的历史规律,产生出实事求是的高级战略思维。看来遇到低谷的时候,就是应该潜心读书,登山再起。
第二篇,司马错论伐蜀,主要收获是:张仪主张让秦国出击攻打韩国、魏国等,因为那是主战场,胁迫周王室来号令诸侯,司马错让老大先拿下蜀国,低风险,先拿实惠,待日后再出击向东。最后老大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先国家富足、让百姓富裕、广施恩德,拿下蜀国粮食基地之后变得更加强大,轻视其他诸侯国。这个过程中感觉司马错与张仪早就事先商量好了,有默契的一唱一和让老大采取第二个方案。司马错提出方案后张仪就不再申辩了。两人用在秦惠王面前表演争论的方式,让王采取适合的动作。
第三篇,范雎说秦王,这个故事很难得,范雎去秦国秦王给他鞠躬甚至下跪,如此来求他献计献策,虚心求教于范雎,而范雎非常拿强调,周边人都看不下去了。这是因为范雎要试探这个老板的决心,抱着不怕死以成仁的心态来做事。秦王必须有豁出去的魄力,他才值得一心扑上去建言辅佐。因为这个改革的过程牵扯秦王的太后和权臣们,最后秦王通过了考验并且说可以触及太后和权臣势力之后,范雎才放心。否则不改不作为此生无意义,改革但被老大浪费被太后和权臣拿下,没有什么效果,那也是白白送死,所以作为参谋谋士,要看清楚确认好老板的决心魄力之后再决定把自己交出去。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是当年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名篇,道理的确有用并且常人都会犯错。平时说自己好的、夸奖自己、甚至捧杀自己的人往往不是真诚的,要么怕你、要么亲你、要么有求于你,而真正能给忠言逆耳的人才是更宝贵的。所以才说要提倡各种渠道纳谏,由此则个人优秀、国家强盛。不要被自己周边的人和环境蒙蔽了双眼和心理,自我感觉偏颇失真。
第五篇,颜斶说齐王,首先颜斶说自己上前是逢迎,王上前是礼贤下士,这很好;然后颜斶说贤士比王重要并举例说明,这也很好;颜斶在齐宣王要用他的时候,拒绝一时的荣华富贵而选择告辞,继续去过隐居生活,晚食以当肉、安步当车,他觉得被录用、享有禄位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只是他的精神品质已被伤害,还是回归山林好,知足,归于自然,返回淳朴,最后终生安乐不受辱,这是高人,不做臣下,不做奴才。
第六篇,冯煖客孟尝君,首先冯煖刚去的时候什么走没做,经常发牢骚,要这要那,要高待遇却没有表现才能,孟尝君依旧满足他,可见孟尝君真是名不虚传,有耐性有包容力能得士尤其是江湖中人。冯煖作为会计去薛地处理债务,结果代替孟尝君把当地的债务百姓都给免了,然后说帮孟尝君买到了独缺的义字,这样一来,收获了薛地人们的拥护,在齐王担心孟尝君有威胁而把他赶走的时候,来到薛地有了良好的根基。
然后冯煖说狡兔三窟,他去邻国去说孟尝君出走,谁先得到他就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梁国梁惠王出重金让他去做丞相,孟尝君拒绝三次,这个局面被齐王知道以后,心理后怕,赶紧把孟尝君请回去继续当官,由此孟尝君有了三块基地,而且做了几十年宰相都没有遭受灾祸,冯煖是功不可没!两大计谋在今天也很有启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