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朴树(明光岭南村的朴树无人问津)

原题:《岭南朴树满眼春 | 贡发芹》

明光市朴树(明光岭南村的朴树无人问津)(1)

岭南风光好,朴树满眼春。

这里的岭南不是秦岭之南或五岭以南,而是位于江淮分水岭之上的明光市张八岭镇的岭南村。如今张八岭镇已经是中国朴树之乡,岭南村则是朴树之家。

朴树系主要生长于中国华东、华南、中南等地区的野生树种。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岗岭、沟边路旁、林缘隙地,常见朴树隽秀矫健的身影。朴树耐荫,耐寒,耐旱,耐湿,不择土壤,微酸性、微碱性、石灰性及中性土壤,均能安营扎寨,蓬勃生长。肥田沃野,自然苍翠挺拔;瘠薄丘岗,也会郁郁葱葱。扎根深,萌力强,生长快,寿命长,抗风雨、抗烟尘,抗污染,抗虫害,喜欢明媚阳光,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

资料显示,朴树(拉丁学名:Celtis sinensis Pers.)荨麻目,属于落叶乔木,主干修长,可高达20米,树冠硕大,枝条舒展,浓荫匝地。树皮灰褐色,蕴藏着淡青,评滑不开裂,枝条平展。当年生小枝上布满密毛。叶柄长约1cm。叶质较厚,呈宽卵形至狭卵形,互生,革质,长3-10cm,宽1.5-4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上部边缘有锯齿;三出脉,侧脉在六对以下,不直达叶缘,叶面光滑,叶脉沿背疏生短柔毛。花期为4-5月,花朵为金黄色,杂性同抹(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被片4枚;有雄花与雌花之分,雄花簇生于当年生新枝下部叶腋,4枚,2柱头;雌花单生于枝条上部叶腋,1-3朵聚生。自开自谢,无人欣赏。果柄等长或稍长于叶柄。果实成熟期为9-11月。形状近似球形,直径4-5mm;熟时橙红色,表面有凹穴及棱背(突肋),单生或两个并生。挂在枝头,自然坠落,无人拾取。

明光市朴树(明光岭南村的朴树无人问津)(2)

淮河下游的明光市处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时间适中,十分适宜朴树自然生长。界于江淮分水岭之上的山区大镇张八岭镇,旧属滁县(今滁州市南谯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归嘉山(今明光市)。张八岭是哪八道山岭,无人说清;也说是八户张姓人家住在岭上,故名张八岭,但无人道明。可以肯定的是张八岭得名于张姓比较牵强,而是因为多岭,属于大别山脉向江淮东部的延伸部分。岭有多少,没有记载,没人查明,反正岭很多很多,远不止八道,八在这里可能是约数,意为多。岭南之水汇入长江,岭北之水注入淮河,特别是镇政府所在地,是一个人口超过两万人的集镇,坐落于岭脊之上,脊上有一条东西走向街道,街南之水流向长江,街北之水泻进淮河,一个集镇一条街道横跨华夏两大水域,这在中国地理上并不多见,很可能是唯一。张八岭镇面积250多平方公里,全境岗岭绵延,丘壑纵横,地势高低起伏,地貌富于变化,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是野生朴树的天堂。境内的嘉山村,原名嘉山集,旧属来安县,也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归嘉山(今明光市)的,作为原来一直属于山区乡级建制,2007年并入张八岭镇,降格为行政村。嘉山集村境内的老嘉山是皖东江淮风水岭上的最高峰,层峦叠嶂,植被良好,雨量充沛,排涝功能优越,更是朴树生长的绝佳环境。

历史上,朴树人工种植很少,可以从民国汪雨相《嘉山县志》手稿卷一第62页《物产门第一表·植物类》中寻得答案:“朴,也可喂猪;果实小,不可食;可作器,不耐久。”因而长期不被人待见。

时间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城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绿化美化高潮,朴树因而时来运转,有了用武之地。朴树干高径直,树冠硕大,枝条舒展,形状优美;生命力顽强,不生虫害,不择土壤,不怕旱涝;容易栽植,容易生长,容易管理。作为城市行道树,修长标致;作为公园风景树,姿态婀娜。朴树的美化道路功能、旅游观赏功能、调节环境功能、净化空气功能等社会价值逐渐显示了出来。其修剪下来的枝条也是压缩板材的很好原料,远远优于杨树、榆树,特长和作用得到显现,经济价值也在持续提升。

先前,张八岭镇境内朴树随处可见,无人问津。近一二十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当做宝贝。因为这里除了地理、土壤、环境、气候优势外,交通便捷,京沪铁路设有张八岭站,宁洛高速建有张八岭出口,104国道穿过集镇中心,距离滁淮高速10公里,距离滁州市区20公里,距离南京不足80公里,境内省道、县道、乡道更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说打着灯笼难找,也为朴树形成产业奠定了基础。

明光市朴树(明光岭南村的朴树无人问津)(3)

近10几年来,不断有外地的树苗经营企业和本地商家看中了张八岭镇的朴树发展前景,纷纷到岭南、岭北、嘉山、柴郢等村注册公司,流转农民土地,种植朴树,发展朴树产业。他们从江西、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山区移植野朴前来暂养,合株造型,修枝取势,销售几个成倍增长;建立育苗基地,大力选育幼苗,人工栽植,形成规模。每亩地种植60株,五六年时间即可获利30万元左右。当地农民除土地流转获益外,帮助商家管理树木,月月均有固定收入。整个张八岭镇的朴树种植已经是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可谓地尽其力,物竞天择,人获其利。现在的张八岭已是中国最大的朴树集散地,种植、交易一条龙,朴树产业欣欣向荣,前景无限。

不仅如此,朴树作为岭南一道靓丽的风景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资源。阳春三月,游人成群结队,纷至沓来,只为一睹岭南朴树的风采,但见数千亩岗岭上田野里,遍地葱茏,一望无际。暂养区奇形异状,仪态万千;种植区,整齐划一,碧波荡漾。一排排,一行行,一簇簇,一片片,绿满山原,馨香扑鼻。漫步其间,实乃置身天然氧吧,怡情养性,神清气爽,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真是岭南朴树好,满眼春光明。


作者简介

明光市朴树(明光岭南村的朴树无人问津)(4)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等,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27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滁州文学六十年》、《滁州散文选》等30余种文集,其中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书收入百度词条。曾获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奖等10多种省级以上奖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