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

贫困不是原罪,也不是堕落的借口,黑暗的日子会有光,扛起励志的大旗,依旧可以过成想要的模样。

1、清华学子树洞自白,贫困生放弃了贫困助学金,却资助起了家乡贫困生

清华又刷屏了,因为贫困生在树洞写的一篇励志文章,平凡的文字,坦然的心境,积极的态度,励志的人生感动了无数网友。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是的,就是比动组便宜一半,速度120的最普通的空调列车,你们可能都没坐过这种了吧。“——节选树洞。

这些平凡的文字,每读一句,我的心就被触动了一下,这是一颗多么懂得感恩的心啊!没有抱怨,没有伤感,每个字节都在跳动着希望,让人在黑暗中看见光,一步步走向光,驱散阴霾,内心升起来一阵阵暖意。

很难想象,普通列车硬座140,卧铺280,高铁动车硬座560。他四年只坐普通硬座,加上学生优惠,四年的往返车票钱560元,刚好抵得上一张单程的高铁票。

文中描述的T35列车,全程11小时41分的车程。有一个细节特别打动我。春运时候,无座车票估计都买到过,大多数人都会守在硬座车厢,观察着哪里有空座,尽可能的去休息一下,毕竟现在短途的人比较多,空座也是有的。普通人在硬座车里站几个小时,内心都在骂娘,回家也要休息好久,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但是这位清华学子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抱怨,他准备个小马达,而是坐着看一宿书,活该他能上清华!但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让人心疼,又让人心酸。

太励志了,也太纯粹了。在逆境中不抱怨,一直坚守着,行为和思想里没有掺杂一点点投机取巧的成分,总是很专注的学习,夜从来不归咎不利的环境,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愧是清华的学生。

列车上看书到底有多难?想象一下,人来人往,空气中参杂各色各样的气味,还有小孩的哭喊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静下心来看书,就知道有多难得了。

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习的?说来很惭愧,我是先泡好茶,打开空调,调好灯光,选好音乐,上个厕所,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唯独学习没准备好,打开书看两分钟就开始玩手机去了。学习任务没完成,就抱怨音乐太悲伤了,周围太吵了,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

”我在大ー入学的时候给自己算了这样笔账,我知道,我每个月只能花400元。“—节选树洞

他每个月只花400元钱,定量计划到每天早上多少钱,中午、晚上去哪个食堂吃什么?从来没舍得买过可乐饮料,更不舍得吃肉,只能吃蔬菜,但是练成了一身肌肉块。

不舍得吃肉还能有不错的健身效果,对于天天嚷着健身的人又是一种讽刺。蛋白粉、鸡胸肉不是健身的必备品,器材更不是。想要做一件事,准备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行动,没有行动,屁用没有。

“每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节选树洞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节选树洞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最难得的是贫穷却不自卑,这一点太不容易了。有些人虽然贫穷,即使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但也不敢大大方方的去感谢,反而掖着藏着,更有甚者还乐于攀比,不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虚荣的买高端产品,但高端产品也无法掩盖内心的自卑。

感恩才是摆脱自卑药方,感恩和自卑几乎是对立的。如果不能自发的感恩,自卑就会把内心占满。感恩意味着内心接受了贫穷,而自卑则意味着抵触贫穷,内心非常的拧巴。

有些上大学的农村娃就特别自卑,内心里没有真正的接受贫穷。过年回家感觉别扭,因为家里没盖楼房,家里房子破自卑,不愿意出门见人,受不了别人议论,在家啥也不干,借口没有暖气不下床不出门,反而窝在被窝里玩游戏。在事实上,贫困反而成了堕落的理由。

在学校更是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尤其不敢和女生说话,团体活动不参加,就躺在宿舍玩游戏,卫生也越来越差,出门不修边幅,衣服也不经常洗,总是有异味,脱单更是困难。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上完大学在社会上完全混不上去,最后回到农村娶了一个泼辣的女人。

他是单亲家庭,我一个朋友的表弟也是单亲家庭,但是两个人态度就差异很大。上大学后,学校做作业需要用电脑,朋友把自己电脑送给了他,他表弟觉得是二手的,就宁愿不做作业也不要旧电脑。实际上,这种自卑和虚荣是伤人伤己,让我朋友很无语。

他做到了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家庭环境,保持不卑不亢和上进心。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出身作为一个颓废的借口,总是破罐破摔,心态也有点扭曲,因为自己贫困,所以别人就应该忍让着他,典型的道德绑架,哪里还有奋斗精神。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穷人生活艰苦,物质条件极差,非常可怜,但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那就是懒惰。勤劳能够致富,但是穷人变得越来越懒了。扶贫必须先扶志,其次才是技术、资金等因素。只有不断奋斗,贫困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才能消灭贫困。

穷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自信,进而没有干劲,再进一步就是固步自封、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每天都在不停地烦恼,陷入循环的精神内耗。恰恰把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把奋斗忘了。

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1)

2、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抓住了命运看似渺茫的机会

“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节选自博士论文后记。

他的母亲是最伟大的人,孩子就是她的信念,当然,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孩子非常优秀,并且同样有着强大的信念,考上最高学府——北大。吃苦受罪,总算改变了命运。

这篇论文后记来自北大博士肖清和,2009年博士毕业,现在是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肖清和1980年出生在安徽潜山的一个小山村,在他8岁那年,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元,才为爷爷办了丧事。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节选自博士论文后记。

别人家的小孩放牛就放牛,肖清和却一点儿也不“安分”,他放牛期间背下了整本宋词。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他抓住了机会,当能够再次返回校园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周围人关注,得到了老师、同学、亲人的帮助。

肖清和从没想过放弃,即使在看不到上学的希望,他也一直准备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一把就抓住了。普通人和励志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普通人抱怨没有现状,没有机会,而励志的人一直努力,等待机会。等到结果真正来临的时候,普通人根本没有准备好,白白错失了机会。

据任教老师说,“肖清和从不愿轻易向别人诉苦和索求”。这太难得可贵了,反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子女总是要这要那,总是对父母不满意,对家庭不满意,完全不考虑家境,喜欢攀比。父母也总是纵容,没有能力甚至去借,溺爱到失去理智。

无休止地疼爱孩子真的好吗?爱子如杀子,溺爱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堕落。溺爱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自制力和上进心,犯罪的人很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些反面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

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一定要上学,无论有多难,都要坚持。学费要靠改嫁后的母亲,当时的学费开销还是很大的。或许这也是成为母亲挨打的缘由之一。为了让孩子读书上学,母亲承受太多了。听过太多感人的故事了,母亲活着最后的支撑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子女。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了,妈妈对儿子说:放心去上学吧,儿子。无论怎么样,妈都不会寻短见的。因为你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叫“妈,我回来了”,我要是走了,你就没有妈妈叫了。那你该有多伤心!

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2)

亲情是动力,母亲是最伟大的老师,一个有毅力的母亲势必带出有韧性的孩子。天下的每一个母亲都令人肃然起敬,孝道也是每个子女首要的功课。

“用功深者,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摘自肖清和博客。

肖清和用这句话作为博客签名,或许这正是他不随波逐流,不自暴自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自我,坚持奋斗的写照。一直默默努力努力,坚守初心,奋斗人生,这样的人,还怕没有命运垂青的机会吗?我也相信,他在学问上也一定能走得很远。

3、2017年中科院自动化博士论文致谢,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节选致谢部分。

短短的几行字,却写尽半生荒凉。很难想象他究竟经受了多少的磨难,看了这些话,我才知道作者致谢开头的几句话写的过程是多么的沉重,从出生到这篇博士论文,实在是太不容易。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论文致谢开头。

每个文字都燃烧着希望,看到开头,我就知道,这是一个苦难的人,但又是一个苦尽甘来的人生。内心五味陈杂,我既为今日之甜而欢喜,又为昨日之苦而惋惜。感慨这一路走来是这么艰难,感慨这前半生吃完别人几辈子的苦,幸好后半生再无磨难。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节选致谢部分。

看到这儿,我泪奔了。生离死别,最苦的是其实是活着的那个人,但是更苦的,确是是活着深陷贫穷的人。贫穷是刻苦铭心的,也是有记忆的,不仅让眼前的人失去希望,也会让人在日后的回忆里窒息。

“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节选致谢部分。

贫穷是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不幸的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本该娱乐的年纪,把娱乐当作生计,把读书当作娱乐。没有温暖的怀抱,把自己当作依靠。希望战胜了恐惧,夜虽然很黑,但总算挨到天亮,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走出去,黄天总算没有辜负苦心人。

22年的求学生涯,终于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毕业了,学的专业是最火的人工智能领域,方向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自动化所在该领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存在。2017年毕业后加入腾讯,预计年薪百万,真正的水滴石穿、苦尽甘来。真好,后半生再也不会贫困了。

4、贫困带来什么?应该怎么理解贫困?

当人类开始群居生活的那天起,就有了贫困。贫困是人类阶级分化的产物,与人类相伴相生几千年,或许新冠有一天会被消灭,但是贫困却不太可能被消灭,除非实现大同社会。

贫困带来了疾病,让人口减员。更糟糕的是带来了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是一种自卑,还是一种源自富人优越感带来的压抑,让人变得封闭、不自信,甚至是堕落。《我不是药神》里”张院士”有一句精彩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没得治,那就是穷病“

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3)

穷病,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恶劣的生活状态。“我穷,所以我就应该享受国家的低保”“有国家的低保,我为什么去工作?”,穷病更像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心态。更多的时候不是真穷,是你根本就不想去努力,不想去彻底的改变穷!这是贫困带给我们最大的恶梦。

贫困就像是一个沼泽,让人越陷越深。贫困又像是避风港,呆在黑暗里面不敢去,害怕外面刺眼的阳光,不敢睁开眼睛,贫穷让人抽去了傲骨、散尽了傲气,得了软骨病。

生于贫困的家庭,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这是缘分的力量。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是不认命的,早就有人定胜天的说法,陈胜吴广早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的呐喊。谁也不该一辈子都是穷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要立志改变贫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智者把贫困当作人生的一场经历。这段经历痛苦吗?肯定痛苦,但是明知道这段经历痛苦怎么办?还要你这段经历吗?肯定要,明知道痛苦还是要走下去,这是必经之路。就像生病吃药一样的道理,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可以在里面加点甜,喝药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品尝药的苦味。不然,人生的每一秒都只剩下了苦。

贫困还有一个最大的伤害就是让人失去自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财富可以蒙蔽人的双眼,贫困同样可以。身处贫困的人,总是会高看别人,看低自己。甚至不敢去高档一点的地方,比如一些装修豪华的茶馆,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贫困的人甚至不敢进去,即使进去了也是压低声音讲话,现得十分拘谨、格格不入。

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4)

实际上这是可悲的事儿,再高档的茶馆归根到底也就是茶馆,为什么要露怯?在高贵的环境里就变得不自在了,和民国时候的崇洋媚外估计也没什么两样。一个长期贫困的人是这样,那一个长期积弱的民族呢?没有民族自信,又何谈自立自强、伟大复兴呢?

真真正正的理解贫困,就是意味着和自己和解。接受了贫困,才接受了自己。自信本应该是一种常态,融入骨子里自信,是忘记自信这个词汇。贫困是一种物质条件,它侵蚀到一个人的灵魂里。时刻保持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理解贫困的开始。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既要大力扶贫,又要高调强调文化自信。

5、一出生就拿到一手贫困的烂牌,怎么实现逆袭开启励志的人生?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事情,一开始就比别人差一大截,确实有不少心理落差。但是也不必悲观,想要逆袭总是有办法的,况且也有成功的经验。

没错,要有乐观精神,革命要乐观,但不能盲目乐观,更要认清现实,掌握敌我优势,时刻准备充实着自己,抓住一个一个机会,自然就会获得成长。想当年,国共实力悬殊很大,尤其是长征的时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自然条件又无比的恶劣,走错一步就可能全军覆没。

清华贫困生资助4人现状怎么样(清华贫困生树洞自述)(5)

虽然形势越来越差,但长征途中通过运动,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最后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一步步强大,壮大了自己。所以,时机是等来的,也是创造出来的。没有时机就发展壮大自己。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这段历史,尤其是身处贫穷处境的人,开启逆袭的励志人生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

(1)保持乐观主义。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怀有美好的生活愿望。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娶个好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一种乐观。不要自暴自弃,太关注内心了,学会放松自己,不要总是陷在精神内耗里面。

(2)有了希望,也要找到现实的路径。不然就是盲目乐观,找到现实的路径,需要对客观的事实进行主要的观察、分析,也就是发挥自己的优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为社会创造价值,也实现自身的需要。比如自己现在能做什么,比如家里很穷,出国读大学就不适合,努力考上好大学相对是合适的路径,在大学挣点兼职也是正确的路径。

(3)做一个励志的蜗牛。进度慢、改变慢不要紧,关键是不是现状改变了。虽然做兼职也就一小时100元,距离买房还很遥远,但是这也比一分不挣钱好得多。慢慢地积累,买房才有可能。要行动起来,就说靠英语六级,300个单词,一天背10个,大学四年也能背个两三遍,怎么可能考不过呢?

(4)感恩很重要,做人要有人情味,离开别人的指导和帮助,自己啥也不是。你越懂得感恩,别人也给你帮助就越大。遇到良师益友,要想办法把这种关系持续下去。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也去帮助别人,回报父母亲人。活着不是一个人吃喝拉撒,而是要用感恩的心找到使命,找到存在的价值。

托·富勒说:当贫穷从门外进来,爱情便从窗口溜走。贫穷让人们失去很多,溜走的也不光是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直到孑然一身,空虚、寂寞、孤苦、悲哀、愤怒、邪恶也随即而至从门口走进来,把屋子搞的一片狼藉。

但只要你坚持打扫屋子,不断购买家具,仍然可以逆袭。客人、亲人、爱人还会再回来的,屋子里还是会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奋斗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身处贫困的人也是能够逆袭成功的。

本文完,如果觉得写的可以,欢迎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