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世界地理总论

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表示。

(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

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

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

(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

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

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1800 W 00 1800 E

20ºW

160ºE

70ºE

160ºE

20ºW

110º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

面相割而成有的圆。

特点

1_x0001_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

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

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aKm/1°, a为地理纬度)

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

(4) 纬度-----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本地的纬度

赤道平面是纬度度量的起点平面

本地法线---在本地同地面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它是纬度度量的终点

纬度是一种线面角(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

南纬 用(S)表示 北纬 用(N)表示 ,最大纬度为90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

(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

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N"为北极

标注"南"或"S"为南极

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北逆南顺

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进行判读: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

E·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判读: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则为北极,全为夜弧则为南极;冬至日相反

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穿过的点:大兴安岭、渤海、杭州、台湾西岸、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山东半岛、辽东湾、上海杭州(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穿过的点:东西伯利亚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

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150°:穿过的点: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西经120°:穿过的点:(温哥华、西雅图、圣佛朗西斯科)东侧、洛杉矶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

西经90°:穿过的点:哈得孙湾、五大湖(西)、新奥尔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西部)、密西西比河(东)、五大湖(西)、新奥尔良、墨西哥湾、中美洲。

西经60°:穿过的点:纽芬兰岛(西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极半岛。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极半岛。

西经30°: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2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大西洋上经过。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兰岛(东部)、冰岛。

东经16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太平洋上经过。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水域。

赤道:穿过的点: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

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北非、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滇、桂、粤、台)、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

30°N:穿过主要点:北非(开罗)、(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河口、西亚、南亚、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

40°N:穿过主要点: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塔尔木盆地(喀什)、酒泉、内蒙古高原、华北(北京)、渤海、朝鲜、日本(本洲北部)、美国中部(五大湖以南)、美东部(费城)

50°N:穿过主要点: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中欧平原南部、东欧平原(里海北侧)、阿尔泰山、蒙古北侧、中国东北北部、阿留申群岛、美加国界线北侧、五大湖北侧、纽芬兰岛

北极圈:穿过主要点:冰岛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白令海峡、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

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约热内卢(巴西)。

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

世界地图中重要的地理坐标点

(0°,0°)——几内亚湾海域 (10°E,50°N)——德国中部

(30°E,30°N)——开罗附近(尼罗河口)

(90°E,23°26′N)——恒河三角洲

(90°W,23°26′N)——新奥尔良(美)、墨西哥湾

(60°E,60°N)——乌拉尔山附近

(120°E,30°N)——杭州

熟悉表1、表2、表3。

表1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表3 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

(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A. 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

B.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C. 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B.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③地球上任意两点最短航向的判断

地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

A. 赤道、晨昏线、经线圈为大圆,故在这些线上的两点,其最近航向就是沿这些线路走劣弧。

B. 同位于北(南)半球且经度和小于180°的两地,一般先向高纬走,再向低纬走。

C. 位于不同半球,则需讨论。

(1) 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

1_x0001_ 若A、B两点经度相同,LAB=(θA±θB)×111Km(θ为纬度)

② 若A、B两点纬度相同,LAB=(λA±λB)×111cosαKm(λ为经度,α为纬度)

③ 若A、B两点经度、纬度都不同,可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再用数学上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二)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即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T1


λ1

λ2

T2

计算经度差∆λ

计算时间差∆T


①已知λ1、λ2 、T1 ,T2

a.λ=λ1±λ2; b. T=λ/15;c. T2= T1±T

说明:±的选用,求东边的用" "号,求西面的用" "号;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②已知λ1、T1、T2,λ2

a. T = T1±T2; b. λ=T×15; c. 根据经度分布规律推算λ2

③行程问题:若某日某时从A地出发,经m小时到B地求到达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建立如下关系:出发时A地时间 ﹢m小时 到达时A地时间

±∆T ±∆T

﹢m小时


出发时B地时间 到达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到达时B地时间=出发时A地时间±时差 行程时间

2、时区

(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序号:某地经度÷ (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

②求中央经线:时区序号×

③求时区差: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区,则 。简言之: 。

④求区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区时地在已知区时地的东边,选用 ;在西选用 。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4、国际标准时: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也称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

5、夏令时:也称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是在1784年由美国发明家兼政界人士杰敏·法兰克林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们却还赖在床上十分浪费时间,如果把时钟往后调,这将让夜晚迟些才天黑,延长活动时间。夏令时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11点。

6、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新一天

旧一天

N

180°

0时线


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 一日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第2讲 基础知识——地图部分

[考纲要求]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

一、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公式=  

1、比例尺的表示: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注意:①比例尺是表示距离缩小程度的量,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 n)。

③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2)

二、方向: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3)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4)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要"劣弧(经过球面任意两点大圆较短的一段弧)定向法"的法则。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辨方向歌: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三、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四、等高线图的判读:

1.地形图:

(1)相关概念:

海平面:指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或海涌时,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也有的指某一地方高潮与低潮之间的平均水平面。在某些国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大量观测,以算出高度标准的平均海平面,但这多用于军事地形测量图中。

海拔:指某地相对于平均海平面(作为零面)的垂直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用"h"表示。自1957年以来,我国各地的绝对高度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或"黄海基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陆地标高起算面。

相对高度: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就是地面上等高线在图纸上的投影。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的地区往往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一般是低地用绿色,高地用褐色,颜色深度随高度递增,这就是地图学上的"分层设色法"。

等深线:在海洋或其它水体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深线。它是以最低潮海平面或湖面作为起算面而测定的,实际上就是水下地形的等高线。因此,它具有和等高线相同的作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形的起伏,等深线则可以表示海底地形起伏状况,其疏密程度也可表示出海底或湖底坡度的大小。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大小不同;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愈小,显示地貌愈详细。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势: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特点描述从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

山谷:两个山背或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主要由构造作用、流水或冰川等侵蚀作用所成。

山脊:指长条状延伸的山顶,因形如背脊,故称山脊。通常有平的、圆的和尖的几种,但尖山脊最多。方山就是平山脊,一些剥蚀山、穹形山就是园山脊,其余均属尖山脊。如石英岩、花岗岩等因岩性坚硬故多出现尖锐和陡峻的山脊。片岩、板岩因片理、层理明显而出现梳状山脊。另外,在沉积岩地区,山脊的分布与构造线大致相符,在岩浆岩地区山脊表现就较破碎、无规律。以上都说明山脊的形状与其自身的岩性及构造密切相关。山脊上的地表水向两侧分流,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鞍部:山脊上相邻两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低凹部位。山地的道路常沿鞍部通过,重要的山口多在鞍部。

(2)等高线的特征:

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

②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

③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迭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

④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

⑤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

⑥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

由于等高线具有上述的一些特性,能够正确显示地貌的一般形态、高度和坡度等,因而它是当前地图上显示地貌比较好的方法。

(3)、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5)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6)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7)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8)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

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a、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b、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9)

C、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0)

④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

700 800 900

900 800 700

山谷

山脊


(4)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3)与地区规划结合:

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与等高线大致平行,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选择引水线:抓住水往低处流这一关键,并适当考虑距离。

③选择输油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④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⑤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⑥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⑦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常要作通视情况(即站在某处能否看到另一处)的判断,

通视情况的判断是看视线上是否有障碍;将两地连线作为剖面线,画出剖面地形图验证(在剖面图中再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人的视线,而地势起伏如果高出人的视线,则判定为不能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1)

看到)。一般地,我们会碰到以下一些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

则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左图和中图所示)

②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

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上图中右图所示)


2.地形剖面图

(1)概念:以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切割地面后得到的图形叫做剖面图,能反映出沿某一特定方向地面垂直变化的情况。

(2)判读方法:

①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②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③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④如在一般情况下河流为"∪",两河之间(分水岭)为"∩",山谷为"∪",山脊为"∩"……

(3)作用: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4)作法:①先在图上标出剖面线的位置,绘出剖面线;再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保持与地形图一致,垂直比例尺要适当放大,参照地面起伏状况可放大5—10倍,使地面起伏稍加突出;②在上按水平比例尺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剖面图基线,垂直于基线左端绘出垂直比例尺,标出相当于地面的高程,将地图上的剖面线置于与水平基线平行状态,将剖面线起点对准基线左端点,依次将剖面线与高线交点的位置转绘在基线上,并在垂直方向上按各点高程定出点位,③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剖面图。要注意的是剖面线通过峰顶和谷底时,只有等高的一对点,须在绘图时判别峰或谷适当上凸或下凹,以保持与实地情况相符合。

(5)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第三讲 世界大洲与大洋

1、 四大洋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2)

太平洋——最大、最深(马里亚纳海沟)、最复杂(海底地形、洋流)

大西洋——面积第二、深度第三

板块张裂-大西洋海岭、完整的洋流

印度洋——面积第三、深度第二,南北印度洋洋流不同

北印度洋洋流季风洋流

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洋流

北冰洋——面积最小、深度最小,大部分海区全年结冰。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穿越北冰洋航线——最近航线

大洲(大陆 岛屿)、大陆、岛屿类型:

大陆岛——大陆沿海由于海水淹没与陆地分开

面积大、深受陆地影响、地势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露出海面。面积不大、地势高、海洋中部(海岭)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3)

珊瑚岛——珊瑚礁组成

澳大利亚东北部海洋大堡礁

1、 位置范围

1、 亚洲 世界最大的大洲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

2、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4)

非洲 世界第二大洲 海岸线平直 马达加斯加岛 好望角 苏伊士运河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亚洲部分—西奈半岛):埃及

3、 欧洲 世界海岸线最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的大洲 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4、 北美洲 新大陆 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 巴拿马——跨南北美洲的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语)

5、 南美洲 新大陆 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交通要道)

6、 大洋洲 新大陆 最小的大洲(一块大陆、两大岛屿、三组群岛)

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北美洲国家-美国(夏威夷岛)地跨亚洲、大洋洲的亚洲国家—印尼(新几内亚岛的一部分)

7、 南极洲 未有定居者的大陆 位置最南、跨经度最多(360)的大洲

2、 地形与地势

1、 亚洲 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

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

2、 非洲 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 撒哈拉沙漠 刚果盆地(低地)

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

3、 欧洲 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西欧平原(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斯)。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

4、 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5、 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

6、 大洋洲 三大地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

7、 南极洲 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

3、 气候

1、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5)

亚洲 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

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

下垫面因子——陆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2、 非洲 气候特征:炎热、干燥、气候带南北对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纬度地带性)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热

大气环流因子——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下垫面因子——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较高,海岸线平直,海洋气流难以影响内陆;

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3、 欧洲 气候特征:温和湿润、海洋性强 (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北部温和的极地气候)

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处温带; 大气环流因子——地处西风带;

下垫面因子——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走向为东西向,陆地西部为西风带迎风海岸;沿岸北大西洋暖流; 人类活动因子——旧大陆人类文明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影响大。

4、 北美洲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西部气候(由南往北: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东部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温带; 大气环流因子——西风带;

下垫面因子——西部山脉,东部高地阻挡了海洋气流; 人类活动因子: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5、 南美洲 气候特征:炎热湿润

东部气候(最大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西部气候(由北往南: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热带; 大气环流因子——赤道低压与东南信风带影响;

下垫面因子——东部高原与平原交错分布,利于东南信风深入内陆;巴西暖流;

人类活动因子——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6、 大洋洲

气候特征:炎热、干燥、气候带呈半环状(降水由北、东、南向内陆逐渐减少)分布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热带、亚热带; 大气环流因子——主要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影响; 下垫面因子——东部山地阻挡东南信风,沿海湿润; 人类活动因子—新大陆开发历史较短。

7、 南极洲

气候特征:寒冷(极端最低温)、干燥、大风(风速最大)、暴雪

气候因子:

辐射因子——地处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地处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

下垫面因子——高原大陆、冰雪覆盖; 人类活动因子——没有定居人口。

4、 水文

1、 亚洲 河流:多大河、从中部向四周分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广阔的冲积平原(农业)。太平洋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澜沧江)—中南半岛-印支三国农业。

印度洋水系:印度河(狮泉河)-巴基斯坦棉花产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印度、孟加拉国(茶叶、黄麻)、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双生河流);

北冰洋水系: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叶尼赛河、勒拿河——凌汛(由低纬流向高纬、秋末-春初、冰坝阻塞河水——我国黄河上游内蒙古河套地区、黄河下游山东)。

湖泊:最大—里海(咸水)、最深—贝加尔湖(淡水)、盐度最高、海拔最低—死海(咸水)、海拔最高—纳木错(咸水)

2、 非洲 多长河,客河。

尼罗河—世界最长6600的河流,埃及农业区(长绒棉)灌溉水源;阿斯旺大坝

刚果河(扎伊尔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上游、下游水力资源丰富;

尼日尔河—西非农业区灌溉水源;赞比西河—多急流瀑布。

湖泊—东非裂谷带串状湖泊——淡水、深

3、 欧洲 河流水量大季节变化小,河网稠密,运河沟通,利于航运。多国际性河流。

莱茵河(最繁忙—西欧工业区)、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8)、伏尔加河(最长的内流河)。

湖泊在南部(山区)和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旅游-湖光山色)

4、 北美洲

河湖众多,利于航运。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构成庞大的水运网。五大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国)、休伦湖、伊利湖(尼亚加拉瀑布)安大略湖——圣劳伦斯河(出海口与海洋航运相通)

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博物馆)

哥伦比亚河(水力资源)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

5、 南美洲 多大河,水量大季节变化小。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第二的河流

6、 大洋洲 河流少地下水丰富(大自流盆地——承压地下水)

7、 南极洲 陆地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大陆冰川

世界主要河流的基本情况


5、 资源

1、 亚洲

生物资源——农业

(马来群岛、马来半岛热带雨林——热带经济名贵林木(热带种植园)—出口向发达国家消费市场(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锡)、菲律宾—椰子、蕉麻(马尼拉麻) 印尼-金鸡纳树(金鸡纳霜—疟疾)、

缅甸泰国—稻米(香米)、 缅甸、老挝—名贵木材(紫檀、柚木);

印度——茶叶、黄麻; 西伯利亚亚寒带针叶林——用材林、造纸;中亚温带草原)、

矿产资源

内生矿——有色金属——板块边界(铜、铝、锡、铅锌)——有色冶金工业、水电站——资源配套

(东南亚-板块边界—有色金属-马来西亚锡矿(世界储量、出口最多),

变质矿——古老的高原

印度铁矿、锰矿(古老的德干高原—变质矿),西亚石油——五大石油出口国(沙特、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

石油输出:管道——地中海、红海港口;波斯湾海轮——日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六甲海峡)、西欧(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西方海上生命线)

外生矿(沉积矿)——地质时期的沉积盆地(向斜)

煤矿(温带)——世界最大的煤带—从我国华北(山西、河北、陕西、河南、内蒙古)向西-新疆-中亚-俄罗斯-德国鲁尔煤田(褐煤)-法国(里尔煤田)-英国、

水资源(大河上游水力资源、中下游灌溉、航运资源)、

土地资源 (耕地(印度——亚洲耕地最多)、草地)

2、 非洲

生物资源(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名贵木材、)

东非高原野生动物保护区-热带稀树草原-波巴布树-猴面包树)

矿产资源(南非——最发达(非洲经济最发达)黄金、钻石;扎伊尔钻石、铜;几内亚铝土;赞比亚铜——铜矿出口;北非(埃及、利比亚)与西非(尼日利亚)石油)-单一矿石出口—落后

水资源(刚果河水力;尼罗河、尼日尔河灌溉)、土地资源

热带经济作物——埃及长绒棉、加纳可可、坦桑尼亚剑麻——热带种植园

3、 欧洲

生物资源(北部亚寒带针叶林-造纸——北欧)、

矿产资源——资源配套(煤-英国奔宁山脉两侧、德国-鲁尔煤田-褐煤,法国里尔煤田;

铁—法国洛林铁矿、英国奔宁山脉南侧、俄罗斯库尔斯克铁矿、瑞典优质铁矿-特种钢;

石油——英国北海-石油自给)、俄罗斯秋明油田(远东输油管道)

水资源(大河航运价值)、

土地资源

4、 北美洲

生物资源(北部亚寒带针叶林—造纸—加拿大-世界最大纸浆、新闻纸出口国)、

矿产资源

西部山区(板块边界)的有色金属-水电

哥伦比亚河-北美洲水力资源最丰富-加拿大-世界水电比重最大、

墨西哥湾的石油(美国德克萨斯油田、俄克拉荷马油田(战略储备)、墨西哥石油出口国)

五大湖西部苏必利尔湖铁矿、拉布拉多高原铁矿-古老地形、

东部山区的煤矿

水资源(西部河流-哥伦比亚河的水力、中部平原密西西比河、五大湖的航运)

土地资源

密西西比冲积平原耕地 高平原的草原, 西部山区的草场

5、 南美洲

生物资源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名贵木材(红木、乌木、西班牙杉)、巴西高原热带草原-纺锤树、

秘鲁渔场-鳀鱼-鱼粉出口—鸟粪-肥料出口

矿产资源

西部山区的有色金属-智利铜矿-硝石(做化肥、炸药,世界最大的硝石出口)、

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的铁、锰矿——出口,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的石油出口)、

水资源(巴西高原的水力资源—伊泰普水电站)、

土地资源(巴西高原的耕地、潘帕斯草原牧场)

6、 大洋洲

生物资源(热带草原-桉树、)、 矿产资源(铁矿、煤矿出口、)、

水资源(地下水—大自流盆地)、土地资源(耕地—墨累-达令盆地,热带草场)

7、 南极洲

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磷虾、鲸、企鹅)、矿产资源(煤、铁-大陆漂移-温带),淡水资源(冰川—冰山)。

6、 世界人种与居民

世界三大人种、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迁移与分布

白色人种:肤色白、毛发黄色弯曲、眼球灰蓝,嘴唇薄。故乡-欧洲

新大陆开发移民—美国(欧洲移民)、加拿大(英法移民)、拉丁美洲(西、葡移民)印度人、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黑、毛发黑卷曲、眼球黑、嘴唇厚。故乡:中非。新大陆移民(贩卖奴隶)热带

黄色人种:肤色黄、毛发黑直、眼球黑故乡:亚洲。

移民:古代—印地安人、因纽特人。

美洲西部华人(开发)

东南亚华人

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3)人口问题

A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B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第4讲 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

[考纲要求]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知识讲解]

1、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我们把一定区域内短时间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冷热阴晴等。所谓天气的短时间,可以是未来一天、两天、五天,也可以指一旬的天气变化。 而气候,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即多年时间大气的一般状态。一个或下雨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例如,极地气候只存在于两极地区,四季寒冷"而热带气候则终年炎热。

2、 气温

1. 概念:大气的温度叫气温。我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读做摄氏度。

从长时间平均看,地面和大气系统热量得失的总和平衡,因此,地面和大气的平均温度保持不变。但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条件等是有变化的,因此,气温具有时间上的变化差异。

2. 气温高低:

1)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①地面-大气系统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支出(由于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和辐射而射向宇宙空间的热能)状况②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③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④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 分析方法: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大气自身条件(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和保温作用的强弱

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面反射率等)—大气的直接热源,影响热量的吸收和再分配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3. 气温的时间变化:取决于地面储热量的多少,落后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1)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不同地理纬度、季节变化、地表性质、天气状况等,日较差的变化是有差异的。一般规律:低纬大于高纬(低纬地带的平均日较差为12℃、中纬地带为8℃—9℃、高纬地带为2℃—4℃),夏季大于冬季(在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但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夏至日,而是在初夏),陆地大于海洋(一般海上的气温日较差只有1—2℃,而内陆地区可达15℃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20℃—30℃),晴天大于阴天;高原大于同纬度平原;谷地和盆地大于山地上部(这是因为受地形影响,谷地和盆地区白天不易散热,晚上冷空气沿山坡下滑聚集在底部,因此较差大,特别容易遭受霜冻的危害)。

3)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北半球大陆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为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上为2份月)。(注意: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4)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称为气温年较差。年较差大小也随纬度、地面性质、地形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纬度气温的年变化情况是:在赤道附近,在春分和秋分后气温最高,夏至和冬至后最低,年较差最小,全年气温都高;随纬度的升高,冬夏季节变化明显,而且气温的年较差越来越大。例如,西沙群岛的气温年较差为6℃,南京为26℃,海拉尔达46.7℃;海洋的热容量大,因而气温年较差小,愈向内陆年较差愈大;谷地或盆地大于山地上部;高原大于周围自由大气,但低纬度高原上气温年变化特别小,形成四季如春的景色。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是赤道上的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仅0.5℃;最大的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为10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是气温的周期性变化,但大气的不规则运动常使这种变化发生改变。如冷空气活动使气温骤降、暖空气来临使气温回升等。

4. 气温的垂直分布

1)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左右。

2) 逆温:若对流层局部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降低很慢甚至增加的情况,即某一高度气温高于正常值,称为逆温。一般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利于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加剧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②地形逆温(下沉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到置现象。③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5. 气温的水平分布

1) 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 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注意:不能说由赤道向高纬递减——原因:全球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而不在赤道。)

2) 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南半球等温线要平直——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海洋,冬季大陆<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 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5) 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世界最热的地方:7月的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7月的南极洲。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6) 人类对气温的影响。

6.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 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①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②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 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6)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7. 实际应用

1) 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的两个气候因子,水热条件是自然环境最根本、最活跃的两个要素。

2) 气温的纬度变化是形成纬度地带性的基础,气温的垂直变化是形成垂直地带性的主要原因

3) 气候四季是以气温的季节变化为划分依据;温度带的划分,以无霜期和≥10℃积温来划分。

4) 各地的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基本原因。

5) 气温低(<0℃),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微弱,水体、土壤结冰封冻,许多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生长缓慢。严寒或剧烈降温会导致低温冷害。生物生命活动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人体最适温度16-20℃,≥25℃感觉热,≤0℃感觉凉,≤5℃感觉冷,≤0℃缩手缩脚。冬夏季节人们为了取暖或降温,会消耗很多能源。气温太高(>35-40℃),生物易脱水,生理机能失调。物侯能指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6) 气温低的地区,为了保温,一般墙体较厚,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建筑密闭性好。

7) 气温变化对商业、旅游业影响很大。

8) 寒带和寒温带(亚寒带)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中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春小麦、甜菜、大豆、玉米、亚麻、马铃薯等;暖温带适宜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亚热带适宜水稻、冬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橘茶叶、毛竹等;热带适宜水稻、玉米、棉花、茶叶、热带作物。(注意中国因受季风影响,夏季温度比世界同纬度高,农作物种植北界纬度高,但冬季温度偏低,故热带作物分布纬度比其他地区要低)

3、 降水

1. 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条件:水汽 凝结核 水汽达过饱和 上升冷却

3. 降雨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

4. 类型:

午后2点 (热雷雨)

a.对流雨 赤道附近

冷锋

b.锋面雨 暖锋

准静止锋——"梅雨",6月上旬~7月中旬(淮河——南岭)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d.台风雨——热带低气压——气旋——台风—→强台风(逆)

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 气候湿润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 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6.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②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③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 气压

1. 概念:从地球表面延伸至高空的空气重量,使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称为"大气压强"。气象学上单位为百帕(hPa)。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5帕斯卡

2. 气压的分布与变化: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 、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

3. 等压线图的判读:

1) 等压线:气象人员把各地气象站同一时间所量度到之气压值(根据温度等作出适当的修正后)填上天气图上,然后将气压数值相同的地点用线连接起来,便成为等压线。等压线一般以2或4百帕斯卡分隔。等压线能有效地显示地面气压的分布状况。

2) 基本气压场:

3)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A. 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

B.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与风向

(1)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2)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C. 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D. 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如图中HD、KD线。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图中A、H、F为偏南风,K、C为偏北风。

③判断冷暖气团:图中A、H、F在锋面南侧,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K、C在锋面北侧,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HD为暖锋,KD为冷锋。锋面都随气流呈反时钟方向移动。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7)


北半球某地区气压分布图


⑤天气状况:A地位于暖锋面的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C地处于冷锋锋面的后侧,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

5、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8)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19)

6、 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2. 非地带性气候分布

A.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3. 气候类型的判断

1) 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世界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地理复习要点)(20)

2) 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 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时间来判读该气候类型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 根据根据气温的高低(特别是最低气温)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 根据降水量判读降水类型。

还要注意降水的变化,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是集中与渐变,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均匀,温带季风集中在7、8两个月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