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

女演员在汉朝时便已出现,至唐代出现了专职演戏的女演员,到了元代很多妓女也加入女演员的行列,到了明代,尤其是明代的中后期,女演员大量出现,但多以私人性质的宴席场合演出,至明末清初,以娼兼优已十分普遍。

清代开始对女演员的活动加以禁制,但清中后期,民间戏剧活动中女演员又活跃起来,只是形成于北京的京剧在清中期时仍无一女演员的存在,清一色是男演员的天下。

至清代末期,津沪两地开始出现了女演员,但都以纯女班的形式存在,在上海称女班的戏为“髦儿戏”。

约1900年左右,天津地区首先开放了男女合演。1911年,北京一度开放男女合演,但几个月后又颁布令禁止,直到1930年才解禁。

纯女班演戏,男性的角色须有女演员扮演,因此,作为京剧里最重要的老生角色出现有不少著名的女演员。大多数人对于女演员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登台后能否摆脱女性原有的特质而貌似男性,若能使人雌雄莫辨便能获得正面的评价。

以上是女演员史的时间线和京剧女须生的起源。以下选取应工老生行当的十二位女性作做一简介。先从恩晓峰谈起。

恩晓峰,最早一批坤生中的佼佼者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

恩晓峰是最早一批京剧女老生中的佼佼者,据《京剧二百年历史》一书记载,恩晓峰态度雄伟,扮相潇洒,“脱尽女子习气声貌者,当以彼(恩晓峰)为第一人。”

恩晓峰是满族人,虽身为贵族千金,却是一位敢为天下先的叛逆女性。她16岁(1903年)下海演戏,先宗谭鑫培,后因嗓音变化改宗汪桂芬,并且还能以一出花脸戏《盗御马》享名,首开女子演花脸戏先河。她亦能武生戏《骆马湖》及丑角戏《十八扯》等,其多才多艺可见一斑。据资料载,恩晓峰由于嗓音的变化,由谭改汪后,声誉不如从前。

她生于1887年,故于1949年,享年62岁。现有唱片《马前泼水》等存世。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

恩晓峰之《徐策跑城》

李桂芬,母女双星耀中西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3)

李桂芬原名东真,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祖籍山西汾阳,随父至北平经商,其父是花市大街“天泰”酒栈的二掌柜。

李桂芬是好莱坞明星卢燕的母亲,还是坤伶李慧琴的大姑姐儿。

李桂芬初学花脸,后改老生,1914年3月初次登台演戏,年仅14岁。她颜值高,领悟性强,艺兼谭、刘两派,学之能演,演之即红。初期以刘派的三斩一碰”(《斩皇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碰碑》)开始,成绩斐然。她息影舞台后,梅兰芳之女梅葆玥曾以她为的开蒙老师,为的是学谭派正宗的剧艺。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4)

李桂芬与卢燕《汾河湾》

1925年,李桂芬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经营闽茶北输的巨贾之一且雅好京剧的广东人卢家騋结为夫妻,待独生女儿卢燕于1927年出生后,慢慢淡出了五光十色的舞台。

李桂芬的扮相淡雅脱俗,身材修颀潇洒,嗓音高亢圆润,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红极一时,直到1929年,是她在舞台上享名最盛的时期,受到京津沪等地观众的欢迎。

旧时捧角家大多在演员初至登台,或巡回外埠归来首演时,以送花篮、字画、器物、匾额等方式来表达对演员的支持,而这些物品装饰在戏台四周,成为演员声望的象征表现。所赠物品愈能引人注目,愈能在舞台上造成视觉上强烈的捧角效果。这种风气尤以上海最为兴盛。

梅花馆主曾在《双李登台之第一声》一文中记录了李桂芬和李慧琴二人至上海首场演出时剧场内的情形:"愚入场时,各界赠送之尚慢,已挂满四周,五色缤纷,煞是好看。俞叶封王晓籁二君合送之彩幛,最鲜艳夺目,文曰'曲尽其妙'。杨啸天(虎)君,向不捧角,竟亦赠'振采宣风'锦帏一幅,可谓歌舞场中之特别佳话。余如张啸林、杜月笙、袁履登、刘春圃、张慧如、张孟定、何五良诸君之赠品,亦为座客所注目" 。

中国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地方法院女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省级女政务官、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顾毓琇非常赏识她。不仅收卢燕做了干女儿,待1929年,李桂芬因丈夫去世生活困顿之时,将其聘为自己的秘书,这才有了“京剧名伶李桂芬改行当郑毓秀律师秘书”这则轰动了上海滩的爆炸性新闻。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5)

郑毓秀

有资料说李桂芬时有“坤伶须生泰斗”美誉;甚至还有资料称其能“与同时的余叔岩、言菊朋等名须生相提并论。”,因为进入民国之后,捧角之风盛行,故此说属于定论还是某捧角家的一家之言,无从知晓。吾辈生也晚,也只能是夏虫不语寒冰。

但,无论是四卷本的《中国京剧史》还是早之出版的《京剧知识词典》,除孟小冬之外,包括李桂芬在内的大多女老生演员并未列入其内,这就为我们如何看待女老生的演艺水平和在京剧史中的影响,提供了又一个视角。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6)

李桂芬《卖马》

1923年2月,黎元洪总统府于正月初八至正月初十设宴三天,并邀男女名伶同台演戏。李桂芬在23日这一天的下午场,与苏兰芳,王金奎(均系女伶)演出了《大保国》一剧,可见其演艺水准确实不低。

李桂芬多才多艺,她通晓诗文,谈吐儒雅,且擅书法。她“下过长久的临摹功夫,写径尺大字,苍劲雄浑,不像出自女人手笔”。有一年,北平冬令救济灾民义演,李桂芬演《戏迷传》,当场挥毫写了“痌瘝在抱”四个字,现场义卖,被当时的京兆尹王铁珊用500大洋买去,为灾民筹得巨款,一时传为美谈。

我注意到有文章称她是第一代女老生,但此说恐有不确。因为她比恩晓峰小14岁,正式登台演戏又比恩晓峰晚了11年,因此,如果说恩晓峰是最早一批的女老生的话,李桂芬至多属于第二代女老生。

李桂芬走红时,大名鼎鼎的“冬皇”孟小冬尚未出道,待孟小冬进京时,她已嫁人基本淡出了舞台。因此她能算是早孟小冬一辈的女老生。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7)

李桂芬与幼年时的卢燕

如果没有李桂芬当年坚持不让卢燕学戏而送她去读书,好莱坞大概就少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影星了。母女二人一中一西,皆是明星。

何玉蓉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8)

何玉蓉《刀劈三关》

王则昭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9)

王则昭《御碑亭》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0)

晚年的王则昭

张少楼,与公爹丈夫儿子皆名显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1)

王少楼《搜狐救孤》

孟小冬,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2)

孟小冬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3)

孟小冬《盗宗卷》

孟小冬于1908年12月出生,1977年5月病逝于香港。她的一生与三个中国著名的男人密切相连:她是余叔岩的入室弟子,梅兰芳的妾室,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的第五房夫人,因此,她注定是民国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新闻人物。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4)

1919年,孟小冬在无锡始演营业戏,返沪后成正式成为演员。1925年春抵津挂头牌演出。1926年进京,此时的北京尚不许男女合演,因此孟小冬只能先在城南游艺场内献艺,后名声大噪,1927年即与梅兰芳结婚脱离舞台,年仅19岁。当初许诺两头为大,却不为梅府所承认,有人说梅孟婚姻是梅党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因此悲剧收场也是不难想象的。1933年,失望且愤怒的孟小冬又重返舞台,并在五年后成为了余叔岩的入室弟子。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5)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6)

或许孟小冬对成功的男人存有崇拜欲,之后不计名分进了杜府,过着“既不是丫鬟又不是老妈子”的日子,好在杜月笙在去世前两年与孟小冬举行了婚礼,终于给了她一个名分。

有资料载孟小冬曾言,再嫁就要嫁一个一跺脚大地都要乱颤的男人。究竟是她自己真的说过这句话,还是别人根据事实所杜撰的,便不得而知了。

孟小冬的表演艺术史有定论,在此不赘言。她的《搜狐救孤》一剧实况录音百听不厌,只是今天的人们只能闻其声而见不到其形了。

有人说孟小冬的演唱无雌音,但无论我怎么听,怎么努力想象,也还是无法将孟小冬的音色与男性老生演员的声音相混淆,只是在欣聆听她演唱录音的过程中,确能使人忘掉她的性别。

今日的余派女须生王佩瑜,在戏校学习期间即红遍京津沪,与孟小冬唱红北京时的年龄相仿,人们兴奋地称之“小冬皇”,寄予了对余派中兴的莫大希望。那些年确也看到了她的砥砺奋进,《战太平》《打棍出箱》她都能演,只是到今天的她似已英雄气短。随着京剧市场的逐年萎缩,年已47周岁,经常出现在娱乐节目中的王佩瑜,还能让人寄予怎样的希望。

杨菊芬,雌雄莫辨迷娇娥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7)

杨菊芬《打渔杀家》

杨菊芬生于1910年,卒于1978年,是著名京剧文武老生演员。她的嗓音宽厚无雌音,表演无脂粉气,且戏路宽广。她唱腔工稳,白口有力、做表沉着、靠把娴熟。

她8岁起先习河北梆子,后改学京剧,宗谭派,1929年拜师陈秀华。上世纪30年代末,杨菊芬结婚后息影舞台,直到1947年又重新粉墨登场。杨菊芬享名后声望极高曾有“女叫天”之称。1951年进入国家剧院,1958年到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1997年由中华文化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盒式录音带。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8)

年青时的杨菊芬常身着长衫,戴草帽,易钗为弁,“竟成一浊世佳公子”,竟有一妓女误认其为男子,经常在她演出时捧场送花,二人来往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方知晓真相,遂不再与她来往。

恢复传统戏后,杨菊芬因又应聘授艺,心情极为激动,致使心脏病复发,1978年病故,年仅68年。

尹月樵,东北的著名坤生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19)

晚年的尹月樵,左为刘新阳,摄于2005年

尹月樵生于1921年,卒于2006年2月。系东北著名的京剧演员,1939年在天津正式改工马派老生。她的演唱自然含蓄,舒展大方。

尹月樵12岁学河北梆子,17岁改学京剧老生。常在津、沈等地演出。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优秀表演奖。1960年拜马连良为师。当今的著名老生演员于魁智和朱强都受过她的指点。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0)

京剧《海瑞背纤》剧照

恢复传统戏演出后,尹月樵重返京剧舞台,上演了马派风格的《秦香莲》《桑园会》《清官册》《群英会·借东风》《法门寺》等戏,以及《四郎探母》《红鬃烈马》《辕门斩子》等高派、余派戏。和1959年首演了新编剧目《海瑞背纤》,并于次年进京在怀仁堂演出此剧。

尹月樵不接受别人说她是马派优秀传人的说法,她这样评价自己的:“我从马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是真的,我本人喜欢‘马派’也是不假,但我这个条件真正要学‘马派’根本就不够材料,所以我只能是结合自己的条件来学习‘马派’!”

刘新阳曾赋诗“北国松江巾帼身,须眉不让艺精醇。《问樵闹府》承亲炙,《海瑞背纤》启后人。”对于艺事做了画龙点睛式的概括总结。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1)

尹月樵《海瑞背纤》

梅葆玥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2)

梅葆玥《二进宫》

梅葆玥生于1930年9月,故于2000年5月,京剧老生演员,工余派,是梅兰芳的女儿。1943年,梅葆玥师承李桂芬,学唱老生。

1946年,16岁的梅葆玥与梅葆玖在上海皇后大戏院初登台,演出《四郎探母》即获成功。梅葆玥一边学戏,一边读书,新中国成立前夕,梅葆玥考上了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

梅葆玖转益多师,她拜陈秀华为师学习许多余派戏;拜马连良为师深造表演和身段;拜杨宝忠为师学习杨派的唱念艺术。

1959年,在梅兰芳创作的生前最后一出剧目《穆桂英挂帅》中,与梅葆玖在戏中饰穆桂英的儿女金花和文广,父女三人同唱一台戏,留下了一段佳话。

恢复传统戏后,梅葆玥与梅葆玖姐弟二人常联袂演出,是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坤生乾旦。梅门中自梅巧玲、梅竹芬,到梅兰芳,再到梅葆玥、梅葆玖,四代五人均是男演女,女演男,可算是梨园趣闻。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3)

梅葆玥《战太平》

徐东明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4)

徐东明《失空斩》

张文涓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5)

张文涓,苏州人。出生于1923年。她9岁学戏,工老生,是张荣奎的弟子,也得到过陈秀华等人传授,亦曾拜师杨宝忠和王瑞芝,习余派,11岁即登台,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能以靠把老生为号召,在京四年,又得孟小冬、谭富英悉心指点,进一步掌握了余派技艺。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深入钻研余派艺术,多次北上,向张伯驹、刘曾复等求教。同时坚持舞台演出,赢得广泛称誉。

中国唱片公司曾选取了100位戏曲艺术名家,为每人出版了一盒录音磁带,张文涓得以入选其内。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6)

张文涓《断密涧》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7)

张文涓《盗宗卷》

蒋慕萍

京剧劝千岁麒派 易钗为弁踏氍毹(28)

行文至此,已达四千多字,考虑到篇幅,还未介绍的女演员容待下篇。

注:部分内容根据有关史料编辑整理,照片素材源自《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和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