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

继续介绍美国的轰炸机。上篇文章介绍了美国上世纪70到80年代研制的B-1B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本文介绍美国80年代到90年代研制的全球独一无二的隐形战略轰炸机B-2。

全文约2800字,主要从发展概况、主要特点、型号类别、服役状况、实战应用和基本性能等方面,对B-2轰炸机做一个简要的全景描绘。大部分内容摘自国外和国内的各种公开信息。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2)

美国 B-2“幽灵” Spirit

发展概况

B-2“幽灵”(Spirit)是美国诺斯罗普公司1980年代为美国空军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兼有高空和低空突防能力,能执行核常双重任务。

1979年,为应对苏联1990年代可能部署的防空系统,美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高空突防隐形战略轰炸机。随后,美国空军把新型隐形轰炸机的研制项目正式命名为“先进战术轰炸机”(ATB,Advanced Tactical Bomber)。

1981年10月,诺斯罗普公司的方案在与洛克希德公司方案的竞争中胜出,赋予编号B-2。随后,诺斯罗普公司开始研制原型机。1980年代中期,技术要求经过几次大的改动。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3)

诺斯罗普公司在飞翼布局上有很深的造诣

1988年11月22日,B-2原型机首次对外公开。1989年7月17日,B-2第一架原型机首次试飞,共生产6架原型机。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4)

空军原计划采购132架,后来削减至75架,到1992年1月进一步削减至20架。1993年12月17日,诺斯罗普公司在原型机基础上推出第一架B-2A。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正式服役。到1999年,包括原型机在内的共21架全部交付美国空军。2004年8月,使用新型隐形涂层的B-2重新交付使用,至2011年,所有B-2都使用了新型隐形涂层。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5)

美国空军战略轰炸机队的三大主力,由远及近分别是B-2,B-52和B-1B

B-2是少数几种每一架都有命名的军用飞机,所有21架B-2都被以美国的州名进行了命名,例如AV-1“美利坚幽灵”号、AV-17“佛罗里达幽灵”号。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6)

图为机库中维护的“宾夕法尼亚幽灵”号

主要特点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7)

B-2三视图

B-2采用独特的翼身融合的大展弦比飞翼布局,全机紧密围绕隐形要求设计。整机由计算机模拟设计,比F-117A的分段模拟后再合成的技术更全面和精确,同时可以保证机体表面采用连续曲面设计,空气动力性能更好。

B-2整体外形光滑顺畅,突出的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表面的雷达波不易被反射。机翼前缘后掠33度,后缘呈双W形且与左右前缘平行,使从前、后方向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

发动机进气口置于机翼上方,进气口呈锯齿状,进气道呈向下的S形,入射的雷达波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形成有效反射。发动机喷口深置于机翼内,呈S形的扁平状,雷达波不易进入。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8)

发动机尾喷口和机尾舵面结构

起落架舱和内置弹舱全部埋入到平滑的翼身融合体中,舱门采用锯齿形,避免了雷达波的直接反射。主起落架舱门巨大,呈纵向打开,可以在起降时提供额外的横向稳定性,以弥补飞翼布局横向稳定性的不足。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9)

起落架舱和弹舱均已打开,可见锯齿边缘结构,这是隐形设计的标配

在机体材料方面,机翼前后缘采用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织物,六角形蜂窝夹心结构,内部填充耗散型雷达吸波材料。机身大部分表面都覆盖有采用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透波整形蒙皮。整个机体,除机身主梁和发动机舱使用钛合金外,其它部分均采用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用量高达80%。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接,而是高压压铸而成,不易反射雷达波。整个机体表面都涂有特殊的镍钴铁氧体吸波涂层,对特定波段的雷达波有较好的衰减作用,减少了雷达波的反射。

机翼前缘装有雷达扫描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发动机舱内装有气流混合器,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被导入发动机中,降低发动机舱外层的温度,喷口还采用温度调节技术,红外辐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0)

座舱和发动机进气口以及机翼前缘的结构细节

在操纵方面,B-2与传统飞机不同,完全依靠机翼后缘共8块大型控制翼面和机尾中央一个整块控制舵面进行飞行控制。其中机翼两端最外侧为开裂式翼面,兼具“减速板”和“方向舵”两种功能,两侧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一侧开裂作为方向舵,正常飞行中,两侧的开裂翼面都处于5度的张开位置,进入作战区域前完全闭合。

机尾舵面用于低空飞行时抵消垂直气流引起的颠簸。B-2采用了三轴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1)

B-2具有非常复杂的舵面设计以满足隐形和飞行方面的要求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2)

型号类别

B-2:首批测试型号,共生产6架,第1架主要进行气动及适航试飞;第2架主要进行载荷试飞及扩大包线试飞,没有标准的隐形构形;第3、第4架安装有全套电子设备,主要进行电子设备、隐形及武器试飞;第5、第6架主要进行武器和服役试飞。

B-2A:改进型。最初设计分布于B-2机翼上的多台感测计算机被一立的IPU整合处理器取代,并使用光纤连接其它设备。

B-2A Block10:1993年12月交付,共生产10架,1996年4月交付完毕。最多能携带16枚B-83型核炸弹和16枚MK84型常规炸弹。2000年6月,升级为Block30型。

B-2A Block20:1995年交付,共生产3架,1996年12月交付完毕。最多能携带16枚B-61核炸弹,能携带防空区外对地攻击导弹,还可携带3枚集束炸弹和16枚GPS辅助制导的炸弹,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和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2000年6月,升级为Block30型。

B-2A Block30:1997年8月交付,共生产2架,1999年5月交付完毕。最多能携带80枚MK80型炸弹、36枚M117型炸弹、80枚MK62型炸弹、16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还可携带8枚防区外攻击导弹,升级了航空电子设备,具有更先进的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和全自动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

服役状况

B-2轰炸机共生产21架,其中编号AV-12 89-0127的“堪萨斯幽灵”号于2008年2月23日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时失事坠毁,目前有20架在美国空军服役。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3)

坠机后烧毁的B-2

实战应用

B-2轰炸机服役以来,先后参加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1999年3月24日,2架B-2从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两次空中加油,连续飞行30小时抵达南斯拉夫上空,对南斯拉夫境内目标投放了32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这是B-2轰炸机首次参加实战。整个科索沃战争期间,6架B-2共出动45架次,投掷了超过6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4)

投弹中的B-2

基本性能(B-2A Block 30)

尺寸数据

翼展:52.43米

机长:21.03米

机高:5.18米

投影面积:478.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33°

机翼展弦比:5.75

重量数据

空机重量:717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5263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70600千克

最大机内油量:81650~90720千克

最大载弹量:22680千克

内弹舱载弹量:18144千克

飞行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970千米/小时(12200米高度)

实用升限:15240米

最大航程:11668千米(高空,最大起飞重量)

8149千米(低空,最大起飞重量)

续航时间:36小时

动力装置

4台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F118-GE-110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4.5千牛。

机载设备

AN/APQ-181低可截获性相控阵雷达,NSS导航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辅助设备,APQ-50型的电子对抗系统等

武器

两个内置弹舱中各有1个旋转发射架,一共可携带18144千克的炸弹或导弹。

可携带16枚AGM-129型巡航导弹,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常规炸弹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弹,或16枚新型TSSM远程攻击弹药。

使用核武器时可携带16枚B61型钻地核炸弹或16枚B63型核炸弹。还可挂载15吨重的巨型MOP钻地弹。

机组成员

共计2人,1名驾驶员,1名任务指挥官。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5)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6)

b2隐形战略轰炸机实战(隐形幽灵解读美国B-2隐形战略轰炸机)(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