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古诗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岑参古诗送武判官归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岑参古诗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古诗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

武判官,岑参的前任,名不详。白草,西北地区的芨芨草,秋天变白。胡天,指西北地区。锦衾,绸缎被子。不得控,拉不开。都护,唐代在西北边境设都护府,最高长官是都护。这里与“将军”一样,都是泛指。铁衣,铁甲。着,穿着。瀚海,大沙漠。阑干,纵计交错。中军,主帅的营帐。归客,指武判官。辕门,军营的大门。掣,拉。冻不翻,红旗冻得僵硬,风吹不能飘起。轮台,今新疆米泉县,唐时隶属于北庭都护府。马行处,马蹄印。

译:

北疆北风劲,白草都吹断。

每年八月间,大雪飞满山。

犹如春风一夜吹,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雪落珠帘,罗幕都打湿。

狐裘不觉暖,绸被也嫌薄。

将军弓箭拉不动,都护铁甲没法穿。

大漠处处积寒冰,雪云布满天。

帅帐设宴会,专为送君行。

胡琴杂琵琶,声声羌笛鸣。

暮雪落辕门,纷纷未见停。

红旗在风中,冻得吹不动。

轮台东门来相送,雪满天山路难行。

山回路转不见影,雪上空留马蹄印。

评: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秋,岑参时任北庭都护封常淸幕中判官,他借着给他的前任武判官回长安送行之机,描写了大西北军营中的热烈生活和大西北自然环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蓬勃向上之情。

诗的起笔便写边地北风之猛和塞外飞雪之早,极有气势。接着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雪景,其境界奇丽壮美之极。把塞外的冰天雪地世界,写得充满郁勃的春意,其中倾注了作者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曰: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情一快。

下面“散入”六句,写雪后奇寒,预示武判官归途中必将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中军”二句写置酒送归。只列举几种乐器名,即表现了宴会上鼓乐齐奏的场面,烘托出热烈的气氛。

“纷纷”六句写送别:尽管风雪交加,天色已暗,武判官还是照样出发,足见其不畏艰苦的英雄本色;最后写归客走了,看不见了,只有送者面对雪地上留下的一行马蹄印。此时送者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无限的惜别之意,也许还夹带着因友人归去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辞藻宏丽,色彩鲜明,起得精彩,收得出色,豪放而又含蓄,奇壮而不失俊丽,在唐人诗中是别树一帜的。这首诗和《走马川行》堪称岑参边塞诗的双绝。

附图八幅,岑参诗意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