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国家有哪些(看似开放实则封闭)
在学习语文时,我们最忌讳的就是望文生义,但是很多人在看待历史时,却肤浅的将现象作为本质来进行盖棺定论,实在是贻笑大方。
很多人认为,在我国2000多年的对外交往史中,汉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唐朝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扬者,一定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开放的两个时期。
而1405年到1433年,规模空前的郑和下西洋活动,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回光返照,而到清朝特别是乾隆时期,我国则彻底关上了国门,成为自娱自乐、井底观天的天朝上国。
静夜史认为,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真应该去撞墙,撞到当场去世那种。
梁启超曾经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思是说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真相多半是假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甄别,就只能被别人呈现的历史事实牵着鼻子走。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中原王朝真的彻底关上了国门,那么和中原王朝形成朝贡关系的番薯国,例如琉球该如何向中原王朝朝贡呢?你该不是想让他飞过来吧?
再者,对外贸易作为商业活动,本质上是暴利的,在令人疯狂的高额利润之前没有人能甘于现状,不去铤而走险,所以本质上对外开放就是国家动乱的根源。那么维稳第一的中原王朝,怎么就想不到这一层呢?而且对财富无限渴求的统治者,怎么能甘心放弃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呢?
所以静夜史一直认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闭关锁国作为中原王朝的既定国策之一,从海上丝绸之路开拓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形成。
他的本质不是关起国门自娱自乐,而是以国家资本对民间资本进行持续的挤压。对统治者而言,对外贸易绝不是不可触摸的禁区,但前提是它的主体应该属于国家,或者说有国家许可资质的民间资本。
换句话说,海运贸易这块大蛋糕从一开始就和盐铁专营一样,是属于中原王朝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寻找建文帝,顺便和东南亚各国做贸易。但实际上是对沿途海盗集团的疯狂扫荡,通过前后7次的肃清,海盗集团几乎被扫除殆尽,加上这样的活动,本来就非常烧钱,因此大明帝国主动终止了这一行为。
而后明朝颁布了比朱元璋时期还要严厉的禁海令,一直持续到1571年隆庆开关。作为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明朝统治者主动放弃了对外贸易这块蛋糕。但沿海缺地少地的农民却不得不铤而走险,到海上讨生活。而由于王朝不遗余力的打击,这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最终被逼成了海盗,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倭寇横行的重要原因。
而当1571年隆庆开关开关后,虽然依然是闭关锁国,但官方贸易下的民众有了就业机会,也就是安身立命的途径,海盗自然减少。
而到了清朝时期,为了防御反清复明势力两度颁布禁海令,但时间很短。而随着西方殖民者的纷至沓来,为维护清朝利益,包括藩贡体系,规定不安分的英美等国不许到宁波以北的港口进行贸易,他们贸易的地点被选在广东十三行。相对安,新的葡萄牙等国则允许前往北方港口,甚至朝鲜、日本等地。
因此,闭关锁国绝不是单纯的关闭国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