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

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1)

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2)

走进东莞市寮步镇塘唇工业区,企业生产厂区内一台台锃亮的消防车在骄阳下排列整齐,闪耀着明亮的中国红。

全球高端消防车市场曾经长期被海外老牌公司垄断,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的闯入,改写了这种格局。

这就是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永强汽车”)。如今全国约40%的高端消防车,澳大利亚约70%的运输罐车,都产自这家企业。

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3)

永强汽车厂区。受访者供图

从地面储油罐生产制造起家,到成为国内高端消防车龙头企业,永强汽车做对了什么?在一个巨头林立、高度竞争的市场,一家从零起步的民营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全球化布局是永强汽车跻身世界一流企业的制胜密码。

早在2007年,公司已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寻求合作伙伴,发展当地代理商,在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上迈出稳健的步伐。

目前,永强汽车的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澳大利亚、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产品覆盖非洲、东南亚、中东、美洲、欧洲等地区。

迅速攻占世界市场的背后,是永强汽车通过全球并购不断积累的技术优势。

“最早中国的消防车技术跟欧洲的顶尖技术是相差几十年的,我们自己再去慢慢摸索就太滞后了,通过全球收购是实现赶超的快捷方式。”董事长陈甘玲这样总结永强汽车的突围战法。

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4)

永强汽车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汽车工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技术沉淀的行业,特种专用汽车在欧洲细分品类众多,且专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正是看准欧洲这个汽车制造高地,永强汽车开始在欧洲寻找合作机会。

奥地利的卢森堡亚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高端消防车制造企业,成为永强汽车的首选目标。2005年永强汽车和卢森堡亚联合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替代进口的高端消防汽车。这是全国第一家消防汽车合资企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为永强汽车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契机。当时欧洲很多企业受到冲击,遭遇困境,渴望在中国市场寻找生机。永强汽车也有意通过链接全球顶尖技术,进一步筑深企业“护城河”。

永强汽车于2009年回购原卢森堡亚的股权,承接原有业务和技术;2010年收购英国具有173年历史的CARMICHALE公司;2011年收购英国SIMON公司举高消防车的知识产权、技术和渠道;2014年收购德国正负超高压细水雾知识产权。

以合资、收购、全球销售的模式,永强汽车打出了一套全球化组合拳,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以前中国高端消防车大部分靠进口,进口比例占80%左右。我们解决了这个行业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对进口产品也是一种冲击。”陈甘玲自豪地表示。

交锋现场

敢于全球“作战” 跻身世界一流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进行全球化布局是助攻技术升级、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路径。务实开放、敢闯敢拼的粤商书写了众多可圈可点的全球化故事。珠江东西两岸的佛山和东莞这对均以制造业闻名的“双子星”,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篇章。

作为深耕全球市场的消防车制造企业,东莞永强汽车公司有着独到的全球化“密码”。而佛山企业也通过拿着世界地图“作战”,走出了独特的全球化路径。日前,佛山市工商联与北大教授周其仁、南方日报、佛山企业家代表组成的2022年品质革命调研组走进永强汽车,发起了一场关于全球化布局的跨城对话。

链接全球技术,筑深企业“护城河”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我们注意到永强很早就走出去了,并购国外的先进技术,当时是怎么想的?

陈甘玲(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最早中国的消防车技术跟欧洲的顶尖技术是相差几十年的,我们自己再去慢慢摸索就太滞后了,通过收购兼并是实现赶超的快捷方式。

比如奥地利的卢森堡亚公司,他们做消防车很出名,全世界排名前三。我们在九几年就跟他们有业务合作,就考虑从合作到合资,2005年两家合资成立东莞卢森堡亚永强消防汽车有限公司,实现消防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也是一个契机,当时欧洲很多企业受到冲击,遇到困境。有些公司我们本来跟它们有业务往来,他们也想趁势开拓中国市场,所以我们也陆续收购了英国、德国、意大利公司的一些商标、品牌和创新型技术。

以前中国高端消防车大部分靠进口,占80%左右。我们通过合资、合作、收购欧洲先进技术的方式,做起来以后,对进口产品也是一种冲击。我们解决了这个行业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而且在价格和服务方面更有优势,很多企业开始采用国产替代,我们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彭伟东(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永强在海外并购方面确实做得很成功。想请教陈总,永强对欧洲公司的收购或控股,是通过怎样的操作方式来进行的?有什么经验分享?

陈甘玲:首先要评估风险,要尊重欧洲当地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环保政策等。再一个,你看我们收购的都是轻资产,像知识产权、商标、品牌、技术等等,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尽量不碰重资产,因为有些看不见的地方可能就潜藏着陷阱,比如潜在的负债等等。具体执行方面,我们是通过母公司去当地注册全资子公司进行操作。

霍志华(广东永利坚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发展的过程中,你们如何保持相对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陈甘玲:必须要不断升级,每个阶段都有变化。这个从公司定位和战略层面就要考虑,确保公司可以一直平稳上升,平稳很重要。所以本着稳中求进的目标,我们一步步拿到相关资质,筑深企业“护城河”。

去国外投资也需要综合考虑机遇与风险的问题。比如去国外投资工厂,如果管理跟不上,不仅不能为公司创收,反而会成为企业的负担,所以一定要慎重决策。

竞技世界舞台,拓宽全球化布局

周其仁: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像永强这样的公司多吗?就是像欧洲那些公司原来是卖产品给你,最后发现你也能造,还能跟他们竞争。其他国家有没有产生这样的公司?

陈甘玲:这个行业的公司还是有的,就看技术做到什么水平。永强走的是高端消防车路线,我们的技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一般走中端技术路线的公司对我们影响不大。

彭伟东:刚刚听到介绍说永强在国外的营销服务网络有30多个,请问主要是以什么方式在海外设点营销和提供服务的?

陈甘玲:因为派专人过去成本很高,而且对当地市场也不熟悉。所以主要是通过当地的代理建立销售渠道,开拓市场,代理大部分也是我们的合作商,我们也会对他们的人员进行培训。

在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我们建立的销售渠道和网络都很稳定,客户对我们非常信任,疫情期间我们人员没有出去,出口还有增长。

周其仁:你们将来有没有这种可能,不只是靠贸易把产品卖出去,而是让产能也走出去?

陈甘玲:要走出去在当地建厂,难度也还是蛮大的,人才是最大的问题。原来我们也设想过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设厂,但是当时没有找到愿意派驻那边的管理人员,在非洲当地也没有合适的人才和团队。

周其仁:这可以看看外资是怎么进来中国的。最早也是贸易,卖产品,后来把生产基地设进来,一部分核心器件运过来,一部分当地制造,本地起来以后,配套就越来越强了。全世界的路都是这么走的。

其仁观点

持续开发的能力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周其仁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个重要课题。

像永强公司这样,率先通过合作、合资引进先进技术,而后购买海外老牌企业的知识产权,实现快速赶超并做到行业领先,进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对同行设置技术壁垒,是一种有效的经验。

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是个时间问题,就是过多长时间这个知识就会被别人拿走了。保护得好,这个时间就长一点;保护不好,第二天就没了。这样看来,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抢一个时间。

这个时代的信息成本很低,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被模仿的速度很快,真的是防不胜防。

对于发明专利的保护年限,中国是20年,欧洲是21年,美国是17年。现在有一种趋势,法律法规对专利的保护期限也在缩短。因为过度保护也不行,没法让全人类快速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

这些都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走在前头的公司,一定要有连续开发的能力,这是真正能保护企业的“护城河”。

所以现在的策略是什么?如果一个产品做到尽善尽美再拿出来,你费很大劲研究的,第二天就被别人抄走了,这个仗没得打。

只能不断创新迭代。一个新产品一开始出来不是做得很完善,先推出1.0版本,然后不断改进不断迭代,持续推出1.1版本、1.2版本,打出一个系列组合拳。这样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揭秘永达汽车经销商如何转型(从合作到合资的开放跃迁)(5)

【作者】 华声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