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临终遗憾(一个日本人去世)

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今天一传到中国,就瞬间夺得热搜榜的“状元”,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日本人临终遗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日本人临终遗憾(一个日本人去世)

日本人临终遗憾

稻盛和夫去世的消息今天一传到中国,就瞬间夺得热搜榜的“状元”

现在看新闻,评论比内容精彩,我看了看各大媒体报道下面的评论,网友却出奇地一致说出“一路走好”、“致敬导师”等等很有素质的话,暂时没有看到恶语。

谁说简中媒体的网友没有素质?

不过稻盛和夫并不是今天去世的,他在8月24日就去世,只是新闻直到今天才传到中国,中间隔了一周。

现在很多新闻都是这样,报道时间与发生时间有较长的时间差。比如这几天被网友暴打的文章《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新探》,试图为闭关锁国辩解,但中国历史研究院在3月就在学术期刊发表了该文,只是直到8月24日才突然发表在公共媒体。

也不知道是为啥要延迟报道?

1

人生神迹

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家境贫寒,家族有肺结核遗传病,他自己也感染了,这样的人甭说前途了,求生存才是当务之急;

而且他成绩也不好,小学升初中,两次落榜,第三次才考上;高考落榜,去了一个比较差的高校;

这样的他自然找不到好工作,偏偏还碰到国家经济不景气。

怎么看,这样的人生都是黯淡无光。

有这么一个老人,一生做出了三家“世界500强”:创办了2家、拯救了1家濒临破产的“世界500强”。成就此番商业奇迹,晚年直接封神,成为日本企业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号称”经营之圣“。

这个人就是稻盛和夫。没有躺平,而是撸起袖子拼命干,起成就的人生不是奇迹,而是神迹!

成功者两大爱好:白天见人就说自己以前多么不容易,晚上伏案著书立说;

失意者两大爱好:白天见人就吹牛说自己干过哪些风光事,晚上刷手机发恶评。

前半生悲剧,后半生开挂,体验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稻盛和夫,对人生充满了感悟,自然就酷爱出书,将自己的苦难和成功都公之于众。

以至于老先生的心灵鸡汤,已经盖过了经营业绩。

在中国,稻盛和夫有一个绰号:机场之神。在中国许多机场的书店里,稻盛和夫的书是标配,随处可见。

在机场候机时,拿出一本稻盛和夫的书,四下无人地认真读起来,识不识字不要紧,关键是逼格瞬间有了。

绝对的装X神器。

包括今天在朋友圈疯狂转发老先生去世新闻的人,可能连老先生的公司名字都说不出来,更不用说看过他的书了,但这种转发显得很有档次感。

其实,稻盛和夫在中国这么有名,还有一个原因。日本另外三尊大神的成绩,并不输稻盛和夫,但稻盛和夫是他们四人之中最年轻的,是唯一一位活到了21世纪的。

堪称金庸“五绝”里的黄药师。

马云和任正非想学绝世武功,稻盛和夫是毫无悬念的最佳选择。

奇迹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但奇迹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奋发向上的直接动力,这比几百碗鸡汤都有用。

纵然我成不了奇迹,我也可以向奇迹靠拢。

所以,我特别喜欢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内心不极度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2

两大神器

稻盛和夫的核心经营理念,两个字概括——利他

所以,他对精致的利己主义十分反对。

他在自己的书里,经常强调这么一个观点:

团队最大的灾难,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掌权

因为夹杂私心就不会做出正确判断

明治维新揭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大幕,这场革命的功臣西乡隆盛,针对“私心”带来的弊害,曾有以下论述:“爱己者,不善之最也。修业无果,事业不成,过而不改,功而生骄,皆因爱己起,故决不可爱己偏私也。”

就是说,“只爱自己,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好,对别人如何不予以考虑,这种利己的思想,是做人的大忌。治学不精,事业无成,有过不改,居功骄傲,所有这些都由爱己过度而生,所以利己的事决不可为”。

稻盛和夫认为,领导人要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而这种判断又将决定集团的命运,因此夹杂私心的利己主义者当领导人最不称职。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领导人的行为,不仅会极大地降低现场的士气,而且还会让整个组织道德堕落。

如果组织的领导人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最后组织就会瓦解。只有那些始终光明正大、一门心思思考组织整体利益的人,也就是勇于自我牺牲的人,才能成为组织的领导人。

稻盛和夫还概括出精致利己主义领导者的五个常见特征:

1、把一切成果归功于自己

一旦拥有了权力、处于支配地位,人的道德水准往往会下降,变得傲慢不逊。在这种人的领导下,团队即使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也无法保证长期的成长发展,不久,团队内部就会失去互相合作的氛围。

傲慢的领导者可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他的成功绝不可能长期持续。这一点从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曾有多少英雄豪杰争相崛起,而一旦成功,他们就忘乎所以,忘却谦虚,傲慢不逊,因而从顶峰坠落。

2、公私不分明

中小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就是企业主本人,公司的全部资产就是企业家的个人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模糊“公司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界限,“公车私用”等行为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如果公司处于规模微小的创业奋斗期,那么企业家让自己的妻子来负责会计工作或充当员工角色的话,也还可以理解。可一旦公司发展壮大,如果妻子还像“草根时代”那样随便使用公司的车,就会影响企业形象。在旁人眼中,这家公司管理散漫,不上档次。

3、把个人得失作为经营活动的判断基准

这样的人只会思考“是否对自己有利”,把个人得失作为经营活动的判断基准。

4、无法光明磊落

企业家往往倾向于拥有一定程度的招待费自由支配权,认为这样便于自己的经营活动。可一旦这样的念头稍有萌芽,企业家便会丧失自身的威信与魄力。换言之,如果企业家在面对员工时稍有亏心,就无法挺直腰板,从而失去魄力。

5、喜欢展示自己

有的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开会时,他们会强调“我要讲的内容非常复杂”,让人很头痛。如果简单说明,就体现不出自己的高深,为了证明自己学识渊博,故意把话说得错综复杂、晦涩难懂。

这样的人往往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算不上是真才学。只有把复杂事物解释得浅显易懂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在这种利他主义的理念基础之上,稻盛和夫坚决反对一人独大的公司领导,于是提出了核心的经营方法——“阿米巴”。

他把公司细分成所谓“阿米巴”的小集体,所谓的“阿米巴经营”就是以各个阿米巴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订各自的计划。充分放权,各自自治,通过这种做法,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经营”。

2010年,稻盛和夫正是依靠利他和阿米巴这两大神器,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将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救活了。

当时,稻盛和夫已是78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而且身患胃癌,他并不愿意趟这趟浑水,最终被首相“三顾茅庐”而打动,重新出山。

结果,这位“武林神话”再度光芒万丈,利他主义和阿米巴就是他赖以成名的“万剑归宗”。

在这个境界,已经不是个人能力在起作用,而是理念和制度在自动运转。

3

网友表现

今天稻盛和夫的去世新闻,让我最感慨的,并不是神人去世本身,而是国内的舆论。

与安倍晋三去世时各种丢人现眼的网评不同,此次稻盛和夫去世,中国网友展现出来的素质,挺出乎人意料之外。

这说明,对于很多人而言,抛开zz因素的影响,就回归了正常人角色。

他们可能并不了解稻盛和夫的生平事迹,就如同他们不知道安倍晋三是对华最友好的日本首相之一。但这次他们出于人类的朴素情感,对这样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外国老人表达了自己的悼念之情。

在这个时候,国界模糊了。

我觉得,这就是国家的进步啊,甚至是最可喜的进步。

搁40年前,这根本不可能嘛!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