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

2021年12月曹县地图赵小井位置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2)

卫图

倪集街道赵小井村位于曹县城西6公里,倪集街道政府西南3公里,曹北河南侧,东临曹城镇,西邻刘庄村,南邻郑庄办事处,北邻后赵村,辖赵小井1个自然村,村委办公地点设在村南。全村面积0.4平方千米,居民户数200户,人口800人(其中男性451人,女性349人),全为赵姓,房屋210栋,均为汉族。主要产业为农业,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聚落分散,整体不规则。元顺帝(1333-1368年)时期,赵村有口井,故名赵小井。另据《赵氏族谱》载:元顺帝时,世纪荒乱,赵氏始祖讳承先偕弟知节公,自山西洪洞避居东阿。明洪武初年(1368年),又ト迁曹邑,莫居邑西十里许遂世居焉。因此处有一口小井,遂名村赵小井。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3)

村街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4)

村街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5)

赵小井村卫图

赵氏宗祠

赵氏宗祠位于村西北,重修于2001年,因为该村没有村碑。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6)

赵氏宗祠位于村西北角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7)

从宗祠向西北方向就可以看到古槐树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8)

重修赵氏宗祠记略,赵氏明洪武年间由东阿迁此立村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9)

清光绪八年(1882年)立的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赵可重墓碑,保存下来不易

赵小井行政村赵氏宗祠院内东侧赵可重墓碑,清光绪八年(1882年)立,为县级尚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

因有古小井得名赵小井

沿赵氏宗祠向北行30多米的屋后,有一小片花生地,赵氏族长说是赵小井位置。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0)

2021年9月2日拍摄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1)

小井位置

据赵氏族长说,小井十几年前还使用,因建房及后来不使用而被填埋。但在赵氏族人要求下,建房时把井的位置挪了出来。赵氏族人计划把井重新挖掘出来,在上面建六角亭,并立碑,让赵氏子孙记住村的来历,毕竟这口小井默默地为赵氏族人服务了600多年。

赵氏先祖来此以前,此处已经有人居住了。据此东南三里便是老邢寨位置,邢寨村始建于周朝。至1958年邢氏转徙废村,历时2800余年。为北宋御师、著名经学家邢昺和元末明初金融学家邢百谷之出生地。

600余年的古槐树

《曹县志》载:赵小井古槐树据传为明朱元璋大将徐达所栽,树干高4米,冠高8米,树冠直径16米,树干周长2.66米,树冠西部有多处枯枝,树干有枯裂,后新发枝条茂盛。但我们考察时却是这样(提前一周村民清除了树周边杂草):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2)

2021年8月28日拍摄

花生地向北即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进了发电站后就可以看到了古槐树。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3)

2021年9月2日拍摄,下同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4)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5)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6)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7)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8)

据赵氏族长介绍,由于树空,前些年该树倾倒,压在墙上因地心力影响,一部分树枝向上生长。目前长势茂盛,生了较多新枝。在没有空之前,树干两人合抱还抱不过来。据老人传,立村时就有此树了。看来至少是明代的槐树。按照规定,很快将纳入县级古树保护。

村民难忘这棵老槐树,它是世间的奇迹,也是扎根于记忆的珍宝,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在默默地伴随中,同为岁月勤耕耘,共赴生活千缕情。你围着我,我拽着你用朴实的情感与热情摇转生活的辘轳。守望中都互相老去,甚至失去,唯有无言的陪伴与无声的奉献想起时是心尖的急颤。

一座村庄和一个人一样,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它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在鲁西南大地上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遗存,希望多年以后还有人记得和传承。

我们查看古树时,发现树干上常缠绕一些藤本植物,这叫藤蔓(téng wàn)。不读藤蔓(màn )!藤蔓,即藤和蔓(wàn)。“藤”指的是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缘茎,“蔓(wàn)”指的是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藤蔓的“蔓”读wàn(第四声)。“蔓”还有两个音,分别是màn和mán。当“蔓”读màn的时候,用于特定合成词,如蔓草、枝蔓、蔓延、蔓生、滋蔓、不蔓不枝。当“蔓”读mán的时候,仅用于蔓菁。

蔓延 màn yán

蔓草 màn cǎo

蔓生 màn shēng

枝蔓 zhī wàn

瓜蔓 guā wàn

藤蔓 téng wàn

顺蔓摸瓜 shùn wàn mō guā

普及一下此知识以免读错。[呲牙][呲牙][呲牙]

再普及一下狗尾草知识

诗曰:

陌野溪头独郁茂,葳蕤摇曳自娉袅。

不因名贱枉忧伤,淡静清贫向天笑。

秋日里,在去赵小井的220国道两旁,一片片、一丛丛毛茸茸黄白色的狗尾草花穗,在秋风中悠悠摇曳,不起眼,不张扬,没有妖艳的容貌,也没有惊艳的色彩,但风姿绰约,灵动万千。细细打量这狗尾草,它炸开的穗芒不是特别坚硬,虽柔软但有力度。秋风过处,穗子翩翩起舞,楚楚动人。《齐风甫田》中就描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我清清楚楚记得就是这样的狗尾草,伴着我的童年一起成长。在我上学和放学的那条小路,两旁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狗尾草。早晨,沾着露珠的狗尾草,像星星一样的闪闪烁烁;傍晚,这些在风中轻摇尾巴的小精灵,像舞动着的轻盈的脚步。小小的狗尾草,留在梦幻般的童年的记忆中。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那生长在心灵深处的狗尾草,却时时给我以力量。站在花槽前,我欣赏着、珍爱着这些蕴藏生命奥秘的狗尾草。

狗尾巴草,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土俗,不是让人特别的喜欢,但是它生命力顽强。其种子借风、灌溉浇水及收获物进行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适生性强,耐旱耐贫瘠,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生长。它从不择地,随遇而安,自顾自地开花结籽,繁衍成长,默默无言,朴实无华,也不妄自菲薄,不争艳斗宠,自怜自艾,低调且不张扬。深秋,万木枯萎,狗尾草还能凭借一半枯干的草杆挺立在秋风寒霜之中。

关于狗尾巴草的得名由来,民间还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一位仙女喜欢上了人间的一个书生,结果却被王母娘娘阻挠,仙女不顾一切坚持下凡,在对抗过程中,仙女的爱犬挺身而出不惜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仙女和书生。后来,仙女和书生分别化成了阴阳两块玉佩,在人间流传。传说相恋的两人,如果分别获得两块玉佩,便能终成眷属。爱犬死后则化为狗尾草,世世代代,传承着对爱情的见证。因此,狗尾草也是爱情的象征,其花语便是暗恋、坚韧、艰难的爱。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19)

狗尾草生长在庄稼地里的长得最好,因为庄稼地肥水丰富,娇贵的农作物吸取养分的能力远不及狗尾草。所以庄稼地里的狗尾草非常扎眼,基本上都会在锄草的时候给予清除掉。只有在那贫瘠的土坡上,它才能完整地一度春秋,因而狗尾草长得都比较硬实。

几千年来,狗尾草一直被批判为莠草、难除的杂草,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对狗尾草几乎都没有说过好话。直到现代,才让狗尾草有了草根的生命力。近年来,很多新培育的狗尾草品种的秆、叶不仅作为牲畜的饲料,适口性好,而且被广泛应用在城市街道及公园绿化中,也可用作花坛、花径的镶边绿化美化,由于其好管理,易生长,作为观赏草的价值正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20)

狗尾草的花穗看起来毛茸茸的,常有手巧之人用狗尾草编织小狗、小兔子、小老虎、花环、戒指、蝈蝈笼子等,深受孩童们喜爱。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21)

狗尾草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由于植株内含多种生物碱,味微甘,性微寒,无毒,含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有清热利湿、祛风明目、清肝解毒、补气养胃、杀虫利尿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眼干、面癣等症,因此成为医家常用之良药。《本草纲目》曰:“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

60-70年代的曹县(倪集街道赵小井)(22)

狗尾草清热解毒作用十分奇特,口舌生疮、牙龈发炎、目赤肿痛时,用狗尾草煮水喝,药到病除,清理热毒、败火降火效果显著。坚持常喝狗尾草水,能够补气和胃,增强肠胃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并可促进体内毒素排泄,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生活中,手脚不小心被划伤,用狗尾草液浸泡伤口,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活血化瘀,加速伤口愈合。将全草加水煮沸15分钟冷却后,可喷杀农田、花盆中的害虫。看,就是这么一株不起眼的悠悠狗尾草,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药用价值,无愧于“平民医生”之美誉。

狗尾草

狗尾草,摇呀摇,

不怕风雨,不怕霜。

身微平凡多自在,

任它名花竟争香。

狗尾草,晃呀晃,

春来萌叶秋来黄。

年年岁岁悄然逝,

岁岁年年绿韵昌。

作者: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乡土历史爱好者,头条号:老虎6909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