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

这是比微信早一点点更新的第48篇文章

网上有按照拼音字母发音和笔画对200多个独体字进行分类,我选择按照笔画的多少来讲,从1画一直到11画。因为拼音我是不教的,留给老师正统地教。笔画从少到多,孩子学写起来也有个递渐的过程。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1)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2)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3)

孩子说甲骨文的“乙”不像字,像是一个符号。哈哈!汉字本来就是从记事的符号演变而来的。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4)

仔细讲了乙醇,又顺带讲了讲甲醇是工业酒精,不能喝,喝了会致死的严重后果。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5)

“乙”字确实是不好组词,除了常见的化学品名,我把最常用的三个词拎了出来,单独让他在举例之后,自己造个句子。

孩子对造句的概念不是很明白,所以一提造句,他又忘记了上次造句是多么自然的事,不自觉就觉得这是一件难事,下意识就拒绝。

我怎么可能就这样放过他 呢?

“你可以的啊,上次的‘一’不是说的很好吗?就是说一句话,里面有‘乙醇’或‘乙脑’或‘乙肝’这个词就可以了。”

“喏,这三个词的意思妈妈刚才也解释过了,乙醇就是酒精,可以消毒,粮食酿造的乙醇可以喝,就是酒。乙脑乙肝都是病的名称,由乙脑乙肝病毒引起的。”

他沉思一会儿,慢慢地试探性地说了一句:“爷爷喝这么多乙醇,我觉得对他不好。

感觉怪怪的,但好歹也算是一句话了。

对于我的肯定,他有点恍然大悟,“我发现造句不就跟我们说话一样么?”

“对呀!我们平时说话,就是一句一句的呀。就跟说话一样,把那个词讲出来就是造句了。”

这下,他开始甩掉点畏难情绪了。

全国人都得了乙肝,就家具没有得,我觉得无聊死了。

额!汗一个先。我在思索到底要怎么和他解释这么造句是不妥的。

“家具是不会得乙肝,儿子。只有人和动物,有生命的才会传染乙肝。”

“对啊!所以我觉得无聊啊!”

额!这个逻辑好像也说得通,凌乱了。好吧,7岁之前的孩子逻辑思维是没有发育的,好歹是造了一句,先保护小朋友稀奇古怪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吧。

到了“乙脑”,我提示他可以把思路再拓宽一点,既然乙脑是一种病,那我们就得消灭它,从这个角度考虑。

“消灭它要做什么呢?”

“那就是打针啊,住院啊。”

“对啊,就从这些方面来说说嘛。”

“哦!我知道了。有人得了乙脑就得马上住院。

很好!渐入佳境了。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6)

包含“乙”字的古诗有不少,但大多很长。意境比较好,又比较短的也就王维的《终南山》。相信大多成人读完都会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要给小朋友解释就不那么好弄。

一开始我是一句诗一句翻译这么给孩子解释的,解释并不是单单照着后面的译文来念,而是结合我们出去爬山游玩的经历来讲诗中描述的画面。

小孩子会很较真,我说“连山接海隅,就是一座大山连着一座大山,这样好多大山连在一起,一直蜿蜒,就是一直排到大海边。”

他扬起脑袋,“妈妈,我爬山的时候没有看到山连着海啊?”

“额~~好吧,咱们这么说吧。古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城市,到处都是没有开发的大山。所以山的数量很多。还有,因为是爬到了山上远望,由于视线的问题,你会看到远处的山好像是和大海排在一起的,实际上,有可能是真的连在一起,但也可能离得很远,就是一个视线角度的问题。”

我看他还想再提问,为了避免词穷,赶紧又塞了一句,“这样吧,下次爬山能看到诗中描绘的场景时,妈妈指给你看,好吗?这样就容易理解了。现在你理解不了也没有关系的。”

到了后面,他反对我一句古诗一句翻译这么讲,让我先教他把古诗全部念完几遍之后再来解释。这样他觉得是翻过了一页,后面内容就不多了。

可以看得出来,古诗稍微长一点,他就有点兴趣不高。当然也不排除是我讲得不好。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7)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8)

他一看图就明白怎么写。我要求写10个,如果有5个以上写得还可以,就不用写。如果达不到,就继续写到差不多为止。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9)

中间铅笔框内的13个是第一次写的,弧度弯得不好,有尖角。我让他再重新好好写3遍。

他第二次自作主张在外围写满了14个,我先表扬他一口气能写那么多,说明还是蛮积极的。然后勾选出其中的错误,有还带着尖角的,也有忘记在尾巴提勾的。最后再一次严肃强调:“最后再好好、认真地写3个。你不要写那么多,再多写我也不会表扬你。你写一个是错的,写第二第三个还是错的,那写那么多有什么用?浪费笔墨。认真把弧度弯好,把小尾巴勾好就可以了,就不用再写了。

第三次,果然就写好了。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10)

在往后还会随时抽查,加深记忆。

独体字讲解(讲讲独体字乙)(11)

乙字不像一字那么好找,能组的词又少,所以今天的“寻宝”游戏换一种方式,缩小范围,让他在几样东西中找乙字。

他很配合,还在写字的过程中就瞄见我翻出一堆的东西,就想跃跃欲试,被我压着把字写完才让他开始。这也算是延迟满足的一种吧。

游戏没有太大的难度,考验的是细心。他找到了两个相似的,大写的Z和“己”。他说“己”是方形的“乙”,笑死我了。我一一给他解释清楚。

湿纸巾他找都没找就分别归为了有这一类。他说:“因为妈妈你说过凡是湿纸巾都是带酒精的啊,所以肯定有乙醇。”而板蓝根肯定是没有的,因为板蓝根是喝的。

经验主义有时候管用,有时候未必。

我核对后告诉他,板蓝根的猜测是对的,而湿纸巾是错的,上面标注着没有酒精。

所以妈妈告诉你的不一定是对的。妈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你要自己去求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上一篇有网友评论说,用娱乐的方式教孩子认字更好。可能他觉得我这种方式严肃了些。但实际上,我只是单纯地在教孩子认字吗?你们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