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

呼伦贝尔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8年的呼伦贝尔大学,1977年恢复本专科招生。1992年,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伦贝尔盟分校、呼伦贝尔管理干部学院、海拉尔师范专科学校合并,重新组建成立呼伦贝尔大学。1997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呼伦贝尔学院。2000年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盟商业学校、呼伦贝尔盟城建职工中专学校、内蒙古工程技术学校相继并入。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列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百所高校。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2)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01.6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2.91 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18.32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10 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 109.21 万册、电子图书 140.70 万册、数据库 14 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5024.17 万元。

学校设有 23 个学院、18个党政管理机构、3 个教辅部门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现有本科专业 54 个,涵盖文学、艺术学、理学、教育学、法学、工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农学十大学科门类。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1 个,内蒙古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7 个、综合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1 个、重点建设专业 2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 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1 门,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 1 个、创新平台培育项目 1 个、重点研究基地 1 个。学校基本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主体,特色学科与关联专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3)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3304 人,折合在校生 13617 人,其中本科生 12080 人、少数民族预科生 118 人、专科生 1045 人、留学生 59 人、成人教育学生 1954 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216 人,其中专任教师 737人、外聘教师 67 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 214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328 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 551 人。 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人、师德标兵 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 5人、教坛新秀 5人、教学团队 6个,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0 项, 12名教师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4)

学校近几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6 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发表科研论文 3343 篇(其中 SCI、EI 等检索 42 篇),获实用新型专利 92 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17 项,有自治区“草原英才”3 人、突出贡献专家 5 人、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新世纪 32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 人。

学校与呼伦贝尔市所属旗市区开展校地合作,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考察研究”合作,围绕北方民族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服务社会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连续 6 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涉外院校信誉等级一级院校”。

学校秉承“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扬“艰苦奋斗、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开展内涵建设,推进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有优势、国内有影响、国际有一定声誉,地区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5)

蒙古学学院

蒙古学学院是呼伦贝尔学院最早成立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院系之一。举办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已有41年的历史。2003年升入本科教学阶段,已有12届本科毕业生。四十多年来,为呼伦贝尔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6)

蒙古学学院现有教职工30名,其中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副研究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博士后1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工15人。在主讲教师中具有硕、博学历者83%。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7)

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吉拉尔蒙古文和语文教育)、社会学(民俗方向)、秘书学等三个蒙语授课本科专业,并设置了语言文学系、双语教育系、社会学系、秘书学系等4个教学系。蒙古学学院科研教研成果丰硕,2003年升本以来公开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并参与编写了《现代蒙古语》、《中古蒙古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应用文写作》、《比较文学》、《蒙古文电脑操作知识》、《蒙古文书法指导》、《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师口语》等十几部高校教材, 《鄂温克民族文化民俗研究》、《中世纪蒙古文宗教文献比较研究》、《蒙古族当代文学发生研究》、《蒙古民歌研究》、《哈穆尼堪鄂温克研究》、《陈巴尔虎风俗研究》、《蒙古族、达斡尔族人与异类婚配型故事比较研究》等专著以及《鹏程》等史料文集。蒙古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为呼伦贝尔学院重点建设学科,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为特色研究学科。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8)

蒙古学学院教师在呼伦贝尔市“三少”民族和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蒙古族特色方面具有学术优势。国家级科研项目有4项,校级重点项目有2项,已经完成的和目前参与的省部级科研项目有7项。 “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研究人员先后参加了第一、二届国际通古斯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海拉尔)、第八届国际蒙古学大会(乌兰巴托)、国际游牧文化研讨会(乌兰乌德)、内蒙古大学第四次国际蒙古学学术讨论会(呼和浩特)、中国蒙古学首届和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呼和浩特)、协办了第二届东北亚语言文化经济国际研讨会(海拉尔)和内蒙古民俗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海拉尔)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9)

蒙古学学院升入本可以来先后邀请4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其中有匈牙利科学院的霍帕尔博士,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萨彦博士,蒙古国科学院的桑布乐登布院士、策•乌尼日巴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朝克博士,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所的哈斯巴特尔博士,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白音门德教授(博导),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敖其教授等知名学者和鄂温克族著名作家乌热尔图先生,研究《蒙古秘史》的达斡尔族著名学者阿尔达扎布,鄂伦春族著名学者孟松林先生等到学校举办讲座和进行学术交流。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0)

蒙古学学院和“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三等和全区民族教育研究成果奖。蒙文学院被评为呼伦贝尔学院2004—2005学年度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呼伦贝尔市2005年度学习和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呼伦贝尔市2008年度学习和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2012年3月全市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蒙古学学院党总支2016年7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奖。2017年9月获校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奖》。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1)

蒙古学学院面向全区招生,有蒙古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社会学、秘书学专业的本科在校生420人。2005年以来,先后派送27名学生赴蒙古国东方省东方学院交流学习,并向内蒙古师范大学选派11名大学生委托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院积极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致力于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

蒙古学学院教师资料室图书文献数2820册,总价值66000.00元,其中蒙文图书898种,1610册,占总图书的58%,长期订阅报刊杂志24种,累积期刊杂志数861册,价值6200.00余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资产价值100余万元。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2)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3)

妞日卡(龚宇)

鄂温克族

民俗学硕士

现就职于呼伦贝尔学院科学技术处,同时在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及文学院承担《三少民族历史文化专题》《民俗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现任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副秘书长,海拉尔区鄂温克族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民族文艺家曲艺家协会秘书长、根河市文化顾问等。

呼伦贝尔学院是不是双一流大学 呼伦贝尔学院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大学(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