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关于孙膑的故事(司马迁史记中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是兵圣,《孙子兵法》是兵经。也有人说:孙子是天才之人,《孙子兵法》是天才之作。对于孙子其人其书,无论怎样形容赞美,看来都不过分。
然而,如果有人告诉您:孙子不是春秋时人,《孙子兵法》也并非孙子所作,历史上的孙子(孙武)与孙膑就是一个人,你相信吗?
史学专家、文化学者高友谦显著撰著了一部《孙子揭秘》,试图揭开其中的秘密,并判断司马迁史记中谬误。
《史记》中有一篇《孙吴列传》,里面写了孙武、孙膑、吴起三个人的传记。《孙武传》中说孙武是春秋时期人,和伍子胥、吴起一个时代。《孙膑传》中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
高友谦教授研究指出,银雀山汉简中有《见吴王》一章,比《史记·孙武传》至少早写成几十年。在《见吴王》中,《孙武传》的基本情节就已炮制出来,并形成了文本。司马迁只不过摘录《见吴王》并对其文字进行了一番润色罢了。
《史记·孙武传》的正文抄自前人,这里,司马迁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文字编辑上。所以,其说法既代表司马迁的观点,又不完全代表司马迁的观点!
在《孙武传》里,司马迁虽然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但这只是虚晃一枪,一笔带过,并没有任何事实作为根据,经不起推敲和求证。整篇《孙武传》,篇幅虽不算小,但内容却很单薄,充其量只有“训练宫女”这一故事还算有点情节。至于其前后之言,无非是穿靴戴帽,敷衍成文。
“训练宫女”的故事主题,是通过阐述孙子治军之严,以证明“孙子能用兵”。其潜台词好像是说:瞧,即使柔弱女子,孙武都能把她们训练得整齐如一,纪律严明,更不要说那些强悍男儿了!
然而,凡是读过《孙子兵法》的人都知道,此书的核心内容在于阐述对外用兵如何使用诡道权谋,而不在于阐述内部治军如何行使军令军法。孙子故事与孙子其书南辕北辙,毫不搭界。这说明故事的炮制者可能是个兵学外行,他并不理解孙子兵法的要义所在。否则,就不会敷衍出“训练宫女”这么一个近乎儿戏的传奇故事,来为孙子造像。
对照《史记》中的《孙武传》和《司马穰苴传》,不难发现,二人恰似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其相似之处达七项之多:
(1)二人籍贯相同,都是齐国人。
(2)二人年代相当,皆为春秋末年。具体来说,孙武活动于吴王阖闾时期(前514—90年);而司马穰苴则活动于齐景公时期(前547—前490年)。
(3)二人都有军事天才,并且都通过国君面试,出任将军。
(4)二人传记的主要情节,都是杀亲宠,以立威。孙武杀的是吴王爱姬,司马穰苴则杀的是齐君宠臣。
(5)二人诛杀亲宠都遭到国君阻拦,而他们都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予以拒绝。
(6)二人都有兵法著作传世。
(7)二人的后代,都继承祖业,深通兵法。孙武后代据说为孙膑,用兵神奇,自不用说。就是司马穰苴的后代——据说为齐威王,其“用兵行威”,也“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
在《史记》里,像这样情节雷同、结构相似、时代相当的人物传记(不,应是文学传奇),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例了。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雷同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司马穰苴是由田忌误传而来,孙武则是由孙膑裂变而成;而在现实世界里,孙膑和田忌二人,本来就是如影随形,同进共退。
虽然在传记正文里,司马迁说“十三篇”为春秋孙武所作。但是在本传评语里,他却写道——太史公日:皆道《孙子十三篇》……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
根据司马迁评语来看,司马迁在此处又把孙膑指为孙子,如果不是笔误,可能是认为《孙子十三篇》是受过刑的孙膑所作。
而《孙吴列传》尾评语(“太史公日”)则完全出自司马迁之手,因此更能反映他的真实想法。既然这样,那么在太史公心里,孙子到底是谁?《孙子十三篇》到底作于何时?看来,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