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

秀才读半边,“胼胝”成“并抵”

“胼胝”也是一个容易被人“肢解”的词,它的正确读音是 pián zhī,但是,却常被误念成bìng dǐ(并抵)。

“胼”音 pián,“胼胝”( pián zhī)指手掌和脚掌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俗称“趼(jiǎn)子”“老茧”。

“胼胝体”指的是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

“胼手胝足”指手掌和脚底都磨起了老茧,形容极其辛劳。如秦牧《长河浪花集·社稷坛抒情》:“没有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

“肼”字“长得”很像“胼”,需要特别注意。“肼”读jǐng,有机化合物的一类,用来制药,亦作火箭燃料。

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1)

“造诣”不能读“造纸”

将“诣”读“旨”,可谓“见字读半边”的典型。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说某某大师“很有造旨”、某某前辈“造旨很深”,听众听了大笑不止:你“造 zhǐ(纸)”,我还造船呢。

“诣”字的准确读音应为 yì,字本义是到某个地方去看人(多用于尊长),如“诣见”“诣烈士墓参谒”。

“诣”后多指学业、专门技术等达到的程度、境地。“造诣”一词一般用于褒义语境,如,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苦心孤诣:苦心,刻苦用心;孤诣,独到的境地;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旨”与“诣”音、形、义皆不同。“旨”读 zhǐ,封建时代特指帝王的命令,如旨令,奉旨,圣旨,后泛指意义、用意、目的,如主旨、要旨、宗旨、旨意、言近旨远等。

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2)

“拈花惹草”不是“沾花惹草”

不少人将“拈花惹草”说成“zhān 花惹草”。“拈”字应读 niān,意为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

“拈花惹草”也作“惹草拈花”,多比喻男子在外挑逗勾引妇女,乱搞男女关系,或宿妓嫖娼。“拈”字组词常见的还有信手拈来、拈轻怕重等。信手拈来:随手取来,常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便的,害怕繁重的。

“拈”不但容易误读成 zhān,有时候还会错写成“沾”,如将“拈花惹草”写成“沾花惹草”。“沾”与“拈”的音形义均不相同。“沾”读 zhān,本指浸湿,引申指因接触而附着上,如沾染;或稍微碰上挨上,也比喻凭借某种关系而得到好处,如沾光等。

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3)

迁徙的“徙”字怎么读

“徙”既不是多音字,也不是生僻字,但令人不解的是,它是最容易读错的字之一。此字十一画,部首为“彳”,右上角为“止”字,形声字,从(chuò),止声,本义指迁移,“徙,迄(移)也”(《说文解字》),如迁徙、徙居(即搬家),后来也可指调动官职。

“徙”字读作 xǐ,第三声,但绝大多数人读为 xī,一声。

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4)

“联袂”不能读“连决”

电影宣传海报上常有“xx、xxx联袂出演”的字样,其中的“联袂”一词时常被人错读成“联 jué( 决 )”。“决”“诀”与“袂”声旁相同,相较“袂”字更为常见,这可能就是“袂”字容易读错的原因了。

“袂”应读作 mèi,本义是衣袖,如联袂、投袂等。联袂:即衣袖相联,喻携手同行,也指联手做事。该词最早见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诗:“联袂度危桥,萦回山林杪。”

投袂而起:袖子一甩站起来,指发怒或有所作为;蒙袂辑屦: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拉着鞋,形容困乏或穷顿。

秀才读别字文言文分段(秀才读半边胼胝)(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