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编者按 今年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身穿或蓝或红的马甲、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的青年志愿者成了这个节日里最打动人心的风景,他们来自不同的志愿服务队,却做着一样暖人心房的事。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志愿服务日趋规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志愿服务品牌,凝聚着一茬又一茬向上向善的力量,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散发光与热。

从成立之初的七十余人到现在的一千五百多人

青年志愿者协会吹响新时代雷锋集结号

周六早上7时刚过,在与其他十几名同学汇合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专业2002班学生张成法一行走向离学校最近的公交车站,在经过两次转车后,顺利抵达芜湖市湾沚区东湖社区,在一群孩子的期盼中开启自己一天的支教活动。像这样辗转一个多小时、服务当地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该校“情暖童心”支教团已经坚持了四年多。

家住湾沚区的然然(化名),今年11岁,父母常年在上海市打工,家里平时照顾她的只有年迈的奶奶,周末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由父母领着出去游玩。好在有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情暖童心”支教团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陪伴,让她觉得呆在家门口玩也很有趣。

“今天,成法哥哥就要教我们怎样让机器人跳舞哦!”说话间,然然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讲台上的张成法。张成法此刻正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机器人摆在桌上调试好。每次来上课,张成法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甚至包括与孩子们相处的一些小技巧。正是这份用心,让张成法走进了这群孩子的内心,成了他们“几天不见就会想念”的大哥哥。东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些大学生们热情善良,对孩子们有耐心,还能教给孩子们知识,他们都是好样的,都是新时代的雷锋”。

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累计服务了本地及周边地区两千余名留守儿童的“情暖童心”支教团还只是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其中的一个项目。从成立之初仅有七十余人,到目前拥有一千五百名在校生的“大团”,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了该校青年学子绽放青春、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他们每逢假期都在忙碌,有的在孤儿院、养老院照顾老幼,有的在街头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有的在马拉松赛场上维持着比赛秩序,还有的在社区服务中心带领留守儿童们探索科技的世界等。做的事情不尽相同,目的却是一样。

“同学们聚到一起,共同完成很多的志愿活动,说到底不过是想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该校车辆管理专业1903班学生葛茂宁是“青年之家”当中参与志愿活动次数最多、时长最长的“老人”了,他参加过包括爱心助残、儿童义诊、芜宣机场值机、社区支教在内的十多项志愿活动,周末和大部分寒暑假时间都用在这些活动中。葛茂宁坦言,有时也会觉得疲倦或者力不从心,但他说“这种被需要”让他不敢停下来,并回忆在一次面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结束时,一个孩子送别他时,轻轻地问道:“哥哥你下周还会再来吗?”葛茂宁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些特殊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几次接触就和我们熟络起来,可是一旦坚持下去,他们也会敞开心扉,当你接收到那份来之不易的亲近时,怎么会忍心放弃呢?”他说。

“志愿活动,不仅能让受帮助的人感到快乐,施予帮助的人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幸福,这就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持之以恒的原因”。据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教师王灿介绍,随着校内注册申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启动“我为青年做件事”志愿服务项目,将持续开展的17个志愿服务子项目纳入其中,仅2021年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就达43次,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近2500人,服务人数超1万人。项目涵盖社区服务、助残、协警、支教、赛会服务、导医导诊、爱心捐助等,同时项目还与58个单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志愿服务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激励更多的学生一同投入到志愿服务第一线中去。”王灿笑着说。

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打造志愿服务品牌)(1)

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教留守儿童剪纸

从晨曦之光到星耀江淮

七年志愿服务点亮一个又一个希望

晨曦,寓意着黎明和阳光。在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就活跃着这样一支如晨曦般的志愿服务队。“当时取名晨曦志愿服务队,就是象征着青年大学生蓬勃的朝气、热情似火的希望。”该学院团委负责人说。

一如它的名字,自2015年成立以来,晨曦志愿服务队以“晨曦送微光 青春勇担当”为口号,定期开展每周芜湖市文化馆义诊、每月赭山公园义诊、每月主题服务以及雷锋月、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团队现有在校注册志愿者1003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956次,累计服务时长4.3万小时,受益人数达12.6万余人,服务范围辐射至合肥、芜湖、安庆、蚌埠、阜阳、宣城等市以及江苏、浙江等省。

目前,这支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具有专业性、公益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已经成为引领全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一个重要平台。“萤烛”小分队是晨曦志愿服务队里的一支活跃力量,队员们利用假期走进我省多所高中,为1200多名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并进行了SCL-90问卷调研,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烦恼,助力健康成长;同时,针对该校同年级学生考试压力过大的问题,晨曦志愿服务队陆续开展了“枕头大战”“元旦游园”“晚安短信计划”等11项活动,服务750人次,缓解心理压力,释放青春活力。

随着队伍的壮大,该志愿服务队的脚步逐渐由校内走向校外。近年来,晨曦志愿服务队成员先后前往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蜀山烈士陵园,太和县烈士纪念碑、抗日纪念馆,泾县王稼祥纪念馆等53个红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红色调研48次。

学生志愿者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医学专业特长,积极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开展爱心义诊。如晨曦志愿服务队“阜南”小分队奔赴阜阳市,针对当地历史原因造成的“艾滋村”展开实地走访,并就卫生安全知识举办宣讲会,共计宣讲六次。此外,晨曦志愿服务队定期派遣志愿者前往芜湖市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已开展60余场义诊、30余场疾病宣讲,服务达3.5万人次。

志愿者们还开展清洁校园、光盘行动、整理共享单车等28场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小时,为创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为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晨曦志愿服务队于2017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全校范围内率先尝试使用直播软件创建线上交流平台——“晨曦讲堂”。围绕卫生宣讲、爱心医疗、医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宣讲、党史宣讲等主题,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渠道发布、多资源共享、多维度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激励广大青年积极承担时代责任。“晨曦讲堂”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播“我说十九大”系列节目,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讲解十九大精神,边学边做,边做边悟,真正做到将志愿服务活动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截至目前,“我说十九大”系列节目已经成功推出八期,点击量达万余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倡导广大青年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晨曦讲堂”隆重推出“党建 互联网”系列节目,以微党课、讲座、情景剧等形式开展党建宣传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丰富党史,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奋力续写新的篇章。

据该校临床医学院团委负责人介绍,七年来,该服务队已成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屡屡获表彰,如“萤烛微光,驱散抑郁之霾”项目获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调研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三村医疗卫生情况的调查报告》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二等奖;《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暨当代大学生抑郁现状》《农村扶贫攻坚医疗保障情况》分别获省、校级优秀调研报告;多次获得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晨曦讲堂”直播交流平台获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

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打造志愿服务品牌)(2)

晨曦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各类志愿活动集锦

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今后,晨曦志愿服务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的力量吹响青春的号角,以实践的音符谱写梦想的篇章,让晨曦之光点亮更多的希望。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张磊 李文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