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怎么形成的(弟子规啥来历)

有一本书写于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这本书的作者毫不出名,只是一个秀才,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甚至连准确的生卒年都没留下,但他却可以称得上清朝初期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因为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字现在叫《弟子规》,他讲课时来听课的人很多,把房子周围的土地上踩的全是脚印,他是一位真正的教师。他的名字叫李毓秀。

李毓秀在乡村教学的时候,觉得对孩童的教育少了一本适合孩童的教材。他从《论语》“学而篇”中这些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得到启发,展开来写成了《训蒙文》,“蒙”就是孩童的意思。就是写给孩子的一本书。全书360句,1080个字,3个字一句,两句一押韵。后经学者贾纯(有)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这本书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特别适合孩子诵读学习理解。《弟子规》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当时私塾小学通用的教材。今天这本书也很流行,幼儿园学校的孩子们晨读的时候也会读,有些孩子背诵的特别熟练,这是值得点赞的事情。但是,我们要明白熟练的背诵它并不是李毓秀的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无奈的现实,就是把《弟子规》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孩子,其行为举止品德修养和那些没有背诵熟练的孩子一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很多人把经典传统文化仅仅是当成了知识,当成了考试工具,是为了挣得分数,为了应付考试。这真是一种无奈和悲哀。好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局限性,大家也在努力地探求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

李毓秀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封建时代的乡村教师,却拥有丰富而渊博的学识,崇高而朴实的理念,他写出了很多著作,他的著作分别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他的故乡山西省图书馆。他的家乡有他的祠堂,他受到了后代子孙世世代代的祭祀和景仰。

现在很多人写书写论文,很多学校有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不可否认,这些书和校本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杰作。然而一定有一些鱼目混珠,抄袭拼接,不负责任的作品。比一比李毓秀编写《弟子规》的严谨态度和美好初衷,那些学问浅薄,心态浮躁,却又自视甚高的学者文人们真该好好反省。

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其中这几句话颇有感触。“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不读书,最应该读书的教师群体,却成了远离阅读的一个群体,而其中最该读书的年轻教师,更成了一个疏于读书、荒于读书或者根本不读书的群体。”或许没这么严重。但读书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教师们读书,或许读的多一点的就是教科参考书,习题集,课外辅导书。这也是当今教育现实的无奈。

学校会推荐孩子们读一些书。但是读书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阅读理解,写作文,摘抄好词好句,似乎忽略了道德品行情操美感方面的教育。

《弟子规》是写给孩子们的书,更是写给成人们的书。因为言传身教,成人都没有做好没有做到的事情,他去说服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没有力量的,甚至是虚伪的。

致敬《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

弟子规怎么形成的(弟子规啥来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