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1)

【作者简介】

张永和,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作有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 《同光十三绝合传》《马连良传》《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2)

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12月刊 原标题:《武净英雄谱》

有句戏谚“十净九裘”。也就是说,十个京剧花脸当中,有九个宗裘派?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先讲百年花脸中的武花脸。

早期的武净大咖

最早享名的是道光年间的徐宝成。

他搭班在嵩祝成班,平时温文儒雅,可一旦上台,武技惊人,勇猛异常。后来他竟成为嵩祝成班的班主,并以他所擅长的武净戏:《连环套》《恶虎庄》《定中原》《取洛阳》以及八大拿戏中以武净为主的这些戏做大轴演出,并能广泛招来观众,这在皮黄班中可谓空前绝后。

他的生活简朴却待人厚道,因此颇有人缘。他家住前门外掌扇胡同,可是他去茶园演戏都是步行前往,即使是很远的园子,比如说阜成门外的阜城园也如此。他头上包一块毛巾,顺着河沿前行,俨然一进城的农民,但是他必然怀揣零钱,每遇乞丐必然掏钱予以周济,因此很得同道的钦佩。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3)

另外他还有一手绝活,他的脸谱勾画得又快又好,一般人是没有他的速度,所以也很得同行的钦佩。由于他的武技太精湛,所以他的门人弟子很少,架子花脸艺术家黄润甫,有些武净戏就是学他。

庆春圃,北京满族人, 排行老四,故又被人称为庆四,票友下海,文武净都能演,但主要以武净最工,尤其是短打戏。清同光年间他搭以武戏为主的春台班时间最长,那时的武净戏还很多 ,像现在的武生戏《艳阳楼》《铁龙山》《挑华车》等,那时都是武净应工。他在 《艳阳楼》剧中扮演高登,而班主武生大家俞菊笙演花逢春。庆四的高登演得确实好,台底下的观众很买账,于是庆向班主多次提出长戏份的要求,日久惹怒了绰号俞毛包的俞菊笙,索性他也勾上了脸,把庆四所擅演的《艳阳楼》《铁笼山》等武净戏都改成由他来演,从此京剧舞台上好几出武净戏,都归武生演了。

钱宝峰,同光年间的武净艺术家。先在春台演出,以演张飞 、牛皋戏著称,人物形象鲜活,嗓音响亮,《长坂坡》他扮演的张飞一声怒吼,犹如惊雷劈下。光绪初年三庆班排演连台本戏《三国志》,特邀请他演张飞。他勾的脸谱精妙、工架有雕塑美,开打犹如疾风暴雨,他伶难及,故亦为武净一大家。

钱金福, 继这几位武净大家之后,出类拔萃。先在全福昆班学艺,后入三庆班的四箴堂科班,受到严格的训练。出科后留在三庆班,学习钱宝峰、穆凤山等的演技 ,学艺刻苦,演出认真,经过多年舞台实践,练就了他的三手绝活:工架凝重而漂亮;刀枪把子一招一式精准快速;脸谱精美绝伦,后来很多人的脸谱都是学他的勾画。在当时,像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京剧艺术家,甚至包括唱旦角的大师如王瑶卿、梅兰芳……或邀请他合作演出,或向他学习身段和把子。所以钱金福的地位举足轻重,世称钱派。当下许多优秀的武净演员,没有不吸收钱派艺术的精华的。

就花取像,于鸟择音的金少山

从20世纪20年代起至当下,京剧花脸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金、郝、侯、裘、袁五大流派称雄艺坛,下面分别简叙之。

金派创始人为金少山,北京人,满族。自幼向其父金秀山学习。有极宏亮的好嗓子,家学渊博,并向名净韩乐卿学武技,因此他是铜锤架子武花脸均好。青年时,曾与其父金秀山合演《白良关》。其父扮尉迟敬德,他扮演其子尉迟宝林,以真父子扮演假父子,而且演技皆精。又与其父合演《穆柯寨》。他演焦赞,其父演孟良,真父子扮假弟兄,焦赞又不时耍贫嘴,和孟良开玩笑,引得观众乐不可支。后赴上海长期演出,由于他嗓子做派武功都好,在上海也享有盛誉,其中有一出戏奠定了他在花脸界的翘楚地位。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4)

金少山便装像

梅兰芳大师1926 年12 月10日在上海首次与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上海的观众都抱着十分怀疑的态度去看这出原由武生泰斗杨小楼扮演的霸王。不想金少山的楚霸王,集铜锤、架子和武净于一身,气魄雄伟,嗓音洪亮;工架稳健,武功出众,获得了沪上观众的热烈赞赏,从此金少山获得了“金霸王”的美誉。以后梅兰芳再演《霸王别姬》,金少山成为楚霸王的最佳人选。1936 年,金少山从上海载誉回京,并成立了阵容坚强的“松竹社”,每天以花脸戏唱大轴,而一票难求!这主要是他的艺术太全面了。更突出的是他的嗓音嘹亮,那真是声震屋瓦,高亢入云。再加上他身材魁梧、工架雄浑、脸谱帅美,一般花脸名伶是比不了的。他还有一大嗜好,喜花草和宠物,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可是他说:“我的这些嗜好,都是为了演戏。”不惜重金买了许多名贵的花草,他的很多行头(戏装),要根据剧目的内容、角色的性格、作用来决定服装的颜色和图案。比如他演《阳平关》的曹操,勾白脸穿红蟒,戴苍白的胡子 ,头上一顶带珠子的汾阳盔头,富贵之相,雍容大气,是参考南京紫金山上的“雪松”,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他以听鸟音的变化来丰富自己唱腔的旋律,例如他养了许多红子鸟,他通过该鸟翻高的鸣叫声,想到可以用节节高的唱法来丰富唱腔,于是他把这一想法用在《锁五龙》剧中单雄信见到罗成后,气愤填膺的一句唱腔中:“见罗成把我的牙咬坏。”这句节节高的唱腔,恰切地展现了单雄信见到罗成后的愤怒心情。后来所有唱花脸的演员,在唱到这句时,都使用了他的这个翻高的唱腔。剧作家翁偶红说他这是:“就花取像,于鸟择音。”从生活当中,从博大的自然中, 从宠物等中汲取艺术的灵魂,这是艺术家的一种深厚的修养。这位不凡的花脸艺术家,惜毁于旧社会的摧残,鸦片对他的毒害太深了 ,使他没有精力来创作新剧目,而且就在新中国诞生的前一年英年早逝,享年仅59岁。学习金派的后继者,有吴松岩、赵炳啸、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等。

桃李满门的郝寿臣

创造众多花脸新剧目的是郝派创始人郝寿臣。自幼由河北香河迁居北京,出身贫苦,七岁便投入皮影戏班学艺,出科后正逢嗓子变声,在北京难以搭班,只好三下关东搭班谋生。1912年,26岁才返回北京,多年的舞台实践和他刻苦的努力,技艺有很大提高,因此与许多京剧艺术家同台演出。特别是与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等共演同一剧目,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能够相得益彰,因此郝寿臣在剧坛的地位,也可与金少山在伯仲之间了。他也有几个特点:一、他的嗓子虽然没有金少山那么高亮,但他的炸音、横音、宽音,人所难及,所以他的唱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他把出色的做工和优秀的唱功结合起来,故此说他“架子花脸铜锤唱”。二、经过自学,有较高的文化,创造了许多花脸新剧目,如:《荆轲传》《牛皋招亲》《野猪林》《马陵道》《赠绨袍》《青梅煮酒论英雄》《串龙珠》等。这些新剧目唱做并重,至今流传不衰。三、建国以后,他担任了中国戏曲学校和北京戏曲学校两校的校长,担负起培养后继花脸人才的重任,成教育大家。郝派继承人有樊效臣、袁世海、王永昌、周和桐、杨启顺、马永安、郝德耀等。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5)

郝寿臣之荆轲传

侯喜瑞:大师也懂扬长避短

侯派的创始人是侯喜瑞。河北衡水人,回族,家贫, 自幼投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为第一科学员。主要受业于萧长华和韩乐卿,出科后留科班任教。倒仓后嗓音不太好,于是深造偏重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尤其景仰当时的架子花脸泰斗黄润甫。但这位绰号黄三的名净,收徒特别谨慎。萧长华在这上面用心良苦,他先带着侯喜瑞去看黄三的戏,日久天长,模仿黄的技艺有些模样了,于是萧老师安排侯喜瑞演出黄润甫的拿手戏,并请黄来看戏。黄果然来看戏了,并看这位学生模仿自己竟有六七分像,随口称赞了几句。趁着这个机会,萧长华就让侯喜瑞磕头拜师。黄老师情意难却,于是收下侯喜瑞为徒,悉心教授,从此侯喜瑞尽得黄润甫演戏之三昧,黄润甫擅演的剧目均在侯喜瑞身上得到体现。

他擅演的剧目很多, 扮演《战宛城》《盗御马》《连环套拜山》《阳平关》《丁甲山》《打严嵩》等剧中的净角主角。而有些戏中的小角色,经他演来也光彩照人。比如《朱痕记》中的中军李仁。虽然戏份不重,由他演来,性格粗爽、形象鲜明,为该剧增色不少。他的嗓子虽然狭窄并有沙音,他却创作出利用难得的沙音、炸音和颚音,烘托气氛,营造韵味,构成磅礴的气势,苍劲的口风。他个子矮小削瘦,本来是个缺点,但他利用挺胸、长腰、收腹、缩臀等技巧,使他的个子一下子高了起来,而且颇有气势,即便与身量高的杨小楼在一起演戏,也丝毫不显小气。在《战宛城》中,他演的曹操的“趟马”、《阳平关》中曹操的上山。漂亮边式的身段、蹒跚的步履,又透出大气磅礴,后学的侯派传人,莫不以此两剧赢得观众的赞赏。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6)

侯喜瑞之阳平关

侯派的传人有尚长荣、齐啸云、李荣威,关鸿宾、马崇仁、袁国林、赵致远、赵霁光等。

十净九裘的裘盛戎

裘盛戎,北京人,京剧花脸艺术家裘桂仙的儿子。幼年加入富连成科班学艺,主要由其父授艺。当时他的嗓子洪亮高亢,且颇有韵味。当时在科班中他是铜锤、架子、武净都能演,最主要当然是铜锤花脸。一些唱功繁重的花脸戏,都由他担任主演。毕业出科以后,这位“科里红”,自然就成为各个班社都抢着要的好角,他和杨小楼、梅兰芳等大师都合作过。20 世纪30 年代末,他赴上海谋生。几年艰苦,却让他有了巨大收获:他找到了科学的发音方法,通过头腔、鼻腔、胸腔和颚腔的共鸣,轻松地解决了所谓脑后音的技巧,也就是找到了立音,平时很费劲很怕的高腔!如今却运用自如了,这就把他的唱腔升了一个大格。接下来他就与金少山合作了三出戏:《白良关》《刺王僚》《真假李逵》。这三出戏,都有两个花脸,均由金、裘分饰,结果出现势均力敌、将遇良才的场面。一年之后金和裘在北京再度合作了四五出戏、成绩极佳,轰动一时。转过年来,裘盛戎自己挑班了,接着又和谭富英共同组成太平京剧团及后来的北京京剧团,演出除传统剧目之外,又演出了新编历史剧《将相和》《姚期》《秦香莲》等,都受到了观众热烈的欢迎。接着他又创作演出《赵氏孤儿》《赤桑镇》等好戏,他创作出廉颇、姚期、包拯、魏绛等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而刚柔相济的唱腔更是不胫而走。他也参加现代戏的演出,《杜鹃山》《海港》《雪花飘》等戏,同样唱出优美悦耳又刚劲挺拔的唱腔。他有精湛的艺术、创新的剧目、众多的继承人,因此他创建的裘派为大家所公认。他弟子早期有方荣翔、夏韵龙等所谓裘门四大弟子; 后期有于鸣奎、李长春、孟俊泉、吴钰璋、赵致远等;家属继承的有裘少戎、杨振刚以及孙裘继戎,裘门二代、三代甚至四代弟子甚多,不能一一列举,故人们才有“十净九裘”之说。

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袁世海

与裘盛戎双雄并峙的名净是袁世海。北京人, 自幼家贫,十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开始学老生,后被总教习萧长华认为他虎头虎脑大眼睛而改学花脸。在科班学戏特别刻苦,即使挨打也要溜出去观摩郝寿臣的花脸戏。几年后,他模仿郝寿臣的唱念已经有模有样。从富社出科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架子花脸了。24 岁时,他终于圆梦拜在郝寿臣名下为弟子,学习郝派的唱念,特别是学习郝派塑造不同人物性格的精髓。建国以后他和李少春合作演出的《野猪林》,他扮演的鲁智深,在郝派技艺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吸收了侯派甚至武净的一些表演方法,创作了一个外粗内细武艺绝伦的莽和尚。观众的评价是学于老师而超过老师!之后他在新编历史剧《将相和》《李逵探母》《九江口》等剧中,以精湛的演技,把剧中的廉颇、李逵、张定边等历史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7)

裘盛戎便装

他继承了老师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特点 、念白雄浑有力,跌宕有致。同时 充分利用京剧的 唱、念、做、打、舞的美学考量来刻画不同的人物,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学郝派而发展郝派,逐渐创出了架子花脸的新流派——“袁派”。他还演过好几个现代戏,最突出的当然是《红灯记》中的鸠山。他从人物出发,从生活出发,活用架子花脸的程式,从而塑造了一个狡猾奸诈 、心毒手辣的鬼子特务形象,为花脸塑造现代人物做出了榜样。袁派的传人很多,有谷春章、吴钰璋、李嘉林、袁国林、马永安、罗长德、何永泉,舒建础等。现在最受观众欢迎的是他的关门弟子杨赤。

京剧裘派简介(十个京剧花脸当中)(8)

裘盛戎之《姚期》

“十净九裘”,是人们的一种美誉之词,考量当下京剧舞台上的花脸,各流派都有继承人,还是百花绽放、丰富多彩。当然宗裘派的人最多,是京剧花脸的主流。

文 | 张永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