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作文(中华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

分封制在高考中是常见题型,甚至在语文课程分数最大比重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涉及。这里鉴于篇幅,暂不专门讨论相关作文的详细状况。

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作文(中华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1)

这里鉴于篇幅,暂不专门讨论相关作文的详细状况。

与语文课程较为接近的历史试卷,分封制的题比比皆是的。2015年江苏高考卷中,“《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级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015年浙江文综卷中,“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番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014年全国卷文综,有一题“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014年上海文综卷中,“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

A.成为分封时授予爵位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2013年高考全国1卷,有道试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作文(中华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013年广东高考试卷中,“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2010年全国卷中,“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作文(中华五千一百年系列文章)(3)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2012年浙江文综卷中,“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性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1.晋国是姬姓封国 2.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3.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4.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1 2 3 B.1 2 4 C.1 3 4 D.2 3 4”

2011年海南高考文综题中,“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封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制度推崇”

2014年北京文综一道主观题写道:“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他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况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8分)

上述十个高考题,作为文眼穿针引线,服务于每年几千万高考学子,答案如有需要,可贴在评论处。或有需要的及要求讲解,也可关注作者通过私信联系,尽量满足大家或有的需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