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

文丨福林妈咪

很多人说中国人说话做事没有逻辑,这倒也不算是故意黑。

在我们的教育当中,的确更注重培养记忆力、理解力、计算能力,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较少。

要知道,小时候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成年人在小时候没有被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那么长大后遇到需要用到逻辑思维判断的地方,短板就会暴露出来。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1)

所以很多人做事情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方向、陷入感性单纯感性判断等问题。

逻辑学是一门学科,包含几种方法:归纳、类比、演绎,网络上很多“杠精”互怼,往往就是双方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互相无法理解无法说服,这才吵得不可开交。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2)

在美国,私立中学考试题目中会有专门的逻辑题,占比达到25%;GRE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大量逻辑考题;在职场中,公司也很看重员工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当中,会出现一部分逻辑推理题目,考过国考和省考的家长应该都知道,什么是逻辑推理题,做过行测卷子的应该都会有一定了解。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3)

而初次做逻辑推理题的人,第一感觉就是非常颠覆自己的直觉和平时的思维习惯,那些题目常常会把自己绕晕,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种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而这种能力有多重要呢?

它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这是一个人把我自己和人生、世界、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逻辑思维对孩子的重要性。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4)

孩子3-4岁年龄段,是他的逻辑思维敏感期,这时孩子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世界运行的规律非常好奇,经常会问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这就是他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机。

在美国小学课堂上,老师经常用一个教学工具,叫“思维导图”,就是这个东西,把抽象的思维转化成形象的图像,帮助孩子从小建立逻辑思维。

不管是学习语文,数学,自然,历史,还是思考我是谁、如何蒸出大米饭、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都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

所谓“万物皆可思维导图”。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5)

这种用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和思考的教学手段,非常简单,却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可视化的理解方式,帮助孩子更好的建立局部和整体、原因和结果、包含与被包含等整体概念,让孩子多角度的去了解事物,同时提高孩子对细节的执行能力。

所以思维导图被越来越推崇也就毫不意外了。

这几年思维导图培训班在国内非常的火热,很多家长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学思维导图,其实只要我们家长愿意学习,我们就可以成为孩子思维导图课的老师,在家就能学。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6)

对于孩子来说,在3-4岁的年龄,需要做的不是系统的学习逻辑学,而是通过父母的引导,让孩子的逻辑思维得到锻炼。

这套《3分钟学会逻辑思维》,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它分了不同的主题,囊括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涵盖了科学、数学、物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体系,非常适合来给孩子做思维启蒙。

整套书一共8册。通过8个故事,把八大思维导图模式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圆圈图,气泡图,树形图,流程图,桥型图……这八种经典的思考逻辑,基本上就是我们生活和学习能用到的逻辑思考方式。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7)

每册一个科普主题,对应一种思维导图模式,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思维混乱,又能让孩子学到科普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虽然思维导图的原理听起来很复杂,但是放在故事当中用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正是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

圆圈会画吧,线条会画吧,把对应的项目填进去会做吧,就这样,高大上的思维导图在家就学会了。

这套书由专业的科普作者和优秀的原创插画师团队打造,内容设置处处体现以孩子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纸张质量和印刷质量也很不错。我还特别喜欢它赠送的思维导图模板,可以直接用来操作,写完了可以擦掉再重复使用,非常方便。

提高孩子课堂学习力(美国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8)

这套书是针对幼儿专门设计的,内容比较初级和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确实正好。

小时候学简单的思维导图,长大后接触更复杂的知识,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使用更复杂的思维导图,现在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工具,这个工具对孩子理解事物来说是无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维导图会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有用的秘密武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