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之旅(46年前他扮作黑衣人)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1月8日至10日访问中国。在此之前,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特朗普还特意去见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曾在46年前秘密访问中国。他,究竟是谁呢?
1971年6月,周恩来总理接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成立了由周总理、叶剑英和黄华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同时,周总理还命令黄华、章文晋、唐闻生、王海容等人,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中消失,秘密成立中方接待小组……
在世界的另外一个地方,同样也在上演一场失踪大戏。
1971年7月,一次简单的外事宴会正在巴基斯坦进行。在大家频频举杯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突然手捧腹部,连叫难受!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连忙大声宣布,伊斯兰堡的天气太热了,影响了基辛格博士的健康,请他去总统别墅休养两天!
凌晨4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查克拉拉机场的军用区里,停放着一架印有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的飞机。中方派出的先遣小组成员,正透过飞机舷窗的窗帘缝,紧张而警惕地观察着机舱外的变化。
几分钟之后,两辆黑色军车悄然驶来,一个神秘人物低着头,从车上走了下来。尽管是凌晨时分,他仍然戴着一副遮住半张脸的大墨镜,头上顶着一个大沿帽;黑西装,黑领带,黑皮鞋,全身上下都是黑色。
6个小时前,他还在假装肚子疼。现在,他成功上演了“失踪大戏”,出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国际机场。他就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这次特殊的旅行,让基辛格博士想起了几百年前,从西方到中国探险的马可波罗。所以,这次行动的秘密代号为“波罗行动”。
基辛格一行被安排入住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周恩来总理在诸多细节上也有特殊指示:一切工作都要按照有利于中美高级会晤的友好气氛展开。
然而,来访的美国外交官们都分外紧张。原本安排美国外交官先休息半小时,再下楼吃饭。结果不到五分钟,他们就借散步之名出来商量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在房间开会,怕房间安有窃听设备。这6个人,都是递眼神小声交换意见,还不时东看看西看看。
1971年7月9日下午4点,是基辛格博士与周恩来总理约定的会面时间。基辛格博士在钓鱼台国宾馆安顿下不久,周恩来总理就到了。周总理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人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
他们两人先是紧紧地握手。然后,基辛格博士开始介绍他的助手,当介绍到自称第一位进入中国的美国外交官洛德时,周恩来总理略带高兴的语调说:你的夫人是中国女士,这一次你是来到岳丈大人的家了。一句话引得大家都笑了,现场的气氛顿时轻松平和起来。
来到会议室落座之后,基辛格博士马上拿出了一沓文件,大概有七、八寸那么厚。他开始一页一页读起来,读了好长一段时间。周恩来总理并没有拿出文件,也没有拿出讲话稿,而是耐心地听着基辛格博士把他的讲话稿一直读完。
听完基辛格博士的长篇大论,周恩来总理泰然自若地说:“我们可以随便交换意见,何必照本子念呢?”基辛格博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哈佛教了那么多年书,从来没有用过讲稿,最多拟一个提纲。可这一次不一样,在周总理面前,我念稿子都跟不上,不念稿子就更跟不上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在这次至关重要的中美会谈中,毛泽东主席是中方的幕后总指挥。随时关注着会谈的进展情况。
虽然当晚的中美会谈持续到11点半才结束,周恩来总理还是连夜去向毛主席做了汇报。当谈到美国还想在台湾保留点军队的时候,毛主席说,猴子变人还没有变过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留着尾巴。它已经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基辛格博士在北京逗留仅仅48个小时,同周总理的会谈就持续了17个小时。最后一次会谈时,基辛格博士不像刚来的时候情绪那么紧张了。会谈结束,他送周总理出门,帮助总理拉开了红旗车的车门,不仅如此,他还很体贴地用手遮住车顶,以免总理撞到头。
周恩来总理离开之后,基辛格博士立即叫上助手和两个特工,一起到院子里散步,他们又说又笑,说话声音很响,还很高兴地哼起了小调,再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紧张了。
1971 年7月11日中午,基辛格博士离开了北京。
4天之后,1971年7月15日,美国当地时间晚上7点, 尼克松总统突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他笑容可掬地对美国观众说:“我派遣基辛格博士在最近的世界之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在中国和美国共同发表的这份公告中指出:“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据说,尼克松总统特意选在了他的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宣布这个划时代的公告。
面对这个被美国报界称作“尼克松震撼”的,如雷轰顶般的公告,美国顿时目瞪口呆,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一位美国使者踏上北京这块神秘的土地,不仅震动了新闻界,而且一夜之间改变了国际政治结构。
在基辛格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做了哪些周密而贴心的安排?访华期间表现得如临大敌的两位美国特工,最后又为何变得轻松自在?
敬请收看今晚(11月8日)20:00,CCTV-4《国家记忆》之《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基辛格秘访中国》。
文字&编辑:温馨 主编:姜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