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什么要反秦(不灭西戎秦人无法崛起)
秦国
秦人的祖先秦非子最早是为周天子养马的,等到秦襄公时,因为犬戎作乱,周天子被迫迁到镐京,秦襄公护送有功,于是周天子便封秦襄公为诸侯,并慷慨地将关中之地封赏给秦国,但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关中故地已经被西戎所占。秦国获得了这片土地的产权,却无法实际拥有。所以秦国要崛起,就必须直面彪悍的西戎。秦在崛起之路上与戎人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秦文化又因此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
一、秦早期的扩张秦与西戎的矛盾其实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未立国的秦人就与西戎有很深的矛盾。周宣王时,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但孤军深入的秦仲被西戎击败,牺牲在这场战争中。秦仲的五个儿子听说之后,请命周宣王,为父报仇,于是宣王借兵七千给兄弟五人。他们打败了西戎,周宣王十分高兴,便封秦仲的长子为“西垂大夫”,史称秦庄公。可见,秦受封大夫与西戎密不可分。
庄公之子襄公因护送天子之功初建秦国之后,定都于西犬丘(今甘肃礼县)。同时积极向西戎用兵,到襄公十二年(前766年),“伐戎而至岐”,秦人已经兵至岐山脚下。到了其子文公之时,为了进一步同戎人作战,将都城迁到汧渭之会(今陕西凤翔),在该地立稳脚跟之后,秦文公再次发动对西戎的征伐,此次“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至此,秦国已经消灭掉了西戎的主力,西戎只能迁往关中平原周边的山地。
秦战车
二、秦穆公扩张与戎人的选择秦文公之后,虽与西戎仍有战争,但是没有大规模动作。到了秦穆公时期,又对西戎发起了一番兼并战争。史载,秦穆公时,秦在西部的扩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也就是说秦灭掉了12个西戎建立的小国,将疆域扩张到了今甘肃中部、山西北部。
《重耳传奇》中的秦穆公
灭国之后,秦国对这些西戎采取的策略是逼迫其迁徙或者使其归化。《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晋惠公时,大夫范宣子在接待姜戎之后曾说:“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意思是说,戎羌氏族本建国于今甘肃酒泉一带,但因秦人兵锋,只能向东迁徙到晋国境内,寻求庇护。
而对于归化的诸戎,因为直接统治戎人存在难度,所以秦人的选择是继续依靠蛮夷君长进行统治。《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时,“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戎王贪图秦的赏赐,而逐渐被秦控制,通过控制戎王自然也可以轻松地控制其部属。《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秦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秦可以号召这些国家,说明这些国家基本都唯秦之命是从。联系《秦本纪》所述,这些戎王可能部分是在秦的管辖之下,其他可能虽不臣服于秦,但与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秦孝公
三、秦灭义渠诸小戎被秦所灭后,秦仍有敌手,《史记》记载,春秋时,“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秦厉共公时,伐灭大荔。到战国时,与秦为敌的蛮夷仅剩义渠。义渠占据的区域即秦后来的北地郡这个范围,包括今宁夏、甘肃的一部分,应该可以说是秦唯一的后顾之忧。
根据《秦本纪》的记载,秦与义渠之间不断爆发战争,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降服了义渠。但随后魏、韩、赵、楚、燕五国联合义渠伐秦,秦国只能通过送礼给义渠王来缓解暂时的压力。可见当时秦虽在义渠设县,但是义渠仍相对独立。据《西羌传》记载,至秦昭襄王时,“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秦国凭借宣太后的手段灭了义渠,秦得以在当地普遍设置郡县。
《芈月传》宣太后和她的儿子秦昭襄王
在灭义渠的过程中,世人以宣太后在床帏刺杀义渠王而津津乐道。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夫人,秦武王死后,其弟嬴稷即位,即秦昭襄王。但此时秦国政权实际掌握在昭襄王母亲宣太后和舅舅穰侯魏冉手中。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太后的女子,她颇有手段,在其主政期间,秦国在军事上频繁获胜,史称“秦地半天下”。为了解决秦国的后顾之忧,她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就在义渠王入朝时将其留在咸阳,二人一起生活了30余年,并生育了两个孩子。但是两人生活30多年后,宣太后突然在床上杀了义渠王,然后秦军趁机攻灭了义渠国。
宣太后杀义渠王,史书记载她是为了秦国的大业而主动杀掉情夫。但是也有学者分析,宣太后杀义渠王主要是因为秦昭襄王亲政后,宣太后和魏冉失势后一种不得不进行的活动。
义渠王和宣太后
四、秦文化的西戎特色秦对西戎的征服和统治是一个长期过程,那征服西戎之后,秦怎样进行统治呢?秦的办法是设置县。县最初是悬远的意思。秦和楚是我国最早设县的国家,他们攻灭了境内的很多戎族、蛮族小国之后,为方便统治而在当地设县。
秦伐灭西戎之后,虽然将戎族纳入自己的治下,但并不能抹去戎人的民族特性,因此秦人在与戎人的交往中,注重向戎人推广秦文化。然而,文化的交流往往是相互的,所以秦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戎文化的影响。根据学者对考古文物的分析,发现秦遗物中有很多带有西亚、中亚游牧民族风格的器物,如短剑的使用,这些器物应该都是通过戎人传播给秦人的。
到了战国时期,秦文化华夏化趋势明显加强,对戎人以同化为主。据考古发掘,秦人与原北地、上郡所居的戎族在文化上有一些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同处于陕北高原上,以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方式为主。尤其义渠戎与魏国交往甚密,受华夏文化影响很深。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黄陵县曾发掘寨头河和史家河墓地,该墓葬属于秦故北地郡,经过分析,将其断定为义渠戎的遗存。两处墓葬的华夏色彩都十分浓厚。可见秦对最后征服的义渠戎进行同化,应该是相对容易的。
戎人
文史君说秦在早期扩张的过程中,接触最频繁的民族当为陕甘之地的西戎各族。在与西戎的战争中,秦人也淬炼出一支虎狼之师。与此同时,秦文化也与西戎文化密切相关。从襄公开始,秦就十分仰慕华夏民族的文化,并且大力学习华夏礼乐文化,以便同东方华夏共同体的国家打交道。但在与西戎长期杂居相处和交战的历史时期,秦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很浓的西戎文化特色。两种文化交织成新的秦文化,包含着西戎文化的特色,因此秦一直很难得到华夏国家的认可,华夏国家经常以戎狄之国称呼秦国。
参考文献[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2年。
梁云:《考古学上所见秦与西戎的关系》,《西部考古》2016年第2期。
辛迪:《义渠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