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兰花(太平盛世喜牡丹)
国运昌时花运昌,
太平盛世喜牡丹。
花事,万般烂漫,
惟牡丹,堪称倾国。
一颜是国色,
一味是天香。
牡丹,盛世里的一场盛事,
风华旷代,亘古如斯。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在人们对花卉王国的想象中,牡丹素以“花中之王”著称,立于春花万秀丛中,亦能艳压群芳,出类拔萃。
牡丹,花形大,颜色艳,香气浓,既热烈奔放、又雍容典雅,在中国人的花语花趣里,作为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用以表达人们最美好的愿望。
明清时期,牡丹曾被皇室钦定为国花。现今中国并无官方“国花”,但民间常有兴致讨论,如果真要评选的话,能担得起的大概率还得是牡丹。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句著名的评语:“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主旨是歌颂莲花,牡丹只是用来反衬,连“富贵”也成了一种缺欠。在周敦颐眼里,世人皆求荣华,牡丹以富贵媚人,趣味实不高级。
然而,仙葩如美人,世人爱而寄情,牡丹何辜蒙受冤枉?
如果牡丹有记忆,她可能会想起,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并未真正去贪慕过富贵,因为那本就是繁华而热烈的年代。
中国人对牡丹的欣赏始于南北朝。因为培育难度大,唯有豪门大族、文士名流,才有经济实力、闲情逸致倾情养护。有了这份机缘,牡丹也再没失去过那份奢华尊贵的特质。
最为牡丹如痴如狂的,是唐代人。“长安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玩耽为耻。”唐人写赏牡丹的诗,常离不开“争”、“动”、“狂”、“喧喧”这样的词,极力反映其场面之盛大热闹。花开时节,惊动全城,全民沉迷于赏牡丹,三条九陌,万户千车,连文人也忙着赏花,任凭书房满架诗书落灰,无暇顾及。
在这样一个气魄宏大、能量饱满的朝代,因为宫廷豪门、文人雅士的推赏,牡丹之名彰显于世。
懂得欣赏一种花,就需要与花相配的心怀。牡丹有巨丽之美。若是视野狭隘、气量短小之人,也不会有能力去爱牡丹。只有在文化昌隆、名士汇聚的富贵之乡,牡丹才不至于只是暗藏深院的奇珍异宝,而能成为普之于民的观赏景观,形成一种审美风尚。
牡丹开得最盛的时代,何尝不是我们所向往的最好的时代?
牡丹在唐朝奠定“花王”的地位,离不开武则天将其引种至京师。然而,关于牡丹和武则天,还有另一个传说。
传说,武则天欲在长安寒冬赏花,于是下旨催促满园之花开放应景。百花不敢违命,一夕之间,群芳竞艳,唯有牡丹不肯献媚,拒绝花开。
盛怒之下,武则天下令放火烧,并将别处的牡丹连根拔出,贬去洛阳。孰知,牡丹到民间后株株怒放,鲜艳满城。
谁说牡丹只有娇生惯养的命?她有妍丽之姿,亦有刚心烈骨,不畏权贵,扎进朴素的土壤,纵然烧成焦木,却开出了真正的国色。
真正的国色,不求全献媚,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有一颗菩萨心,向所有人绽放它的美好。
周敦颐的另一句话,却实在说对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迟开,花期常在晚春时节,而把春天最烂漫的光景,让给了其他的花卉。
牡丹当然不用害怕比美,无论在什么群花丛中,她也可以卓然独立,但是牡丹似乎无意于此。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是牡丹的雅量和气度,不愧为万万花中第一流。
风月丛中,与春为伴,牡丹在傲然怒放时,也散发着一种自信和坦荡。
她扎根于质朴的土地,依傍着坚固的顽石,不去与万物争扰,只虔诚于自己的内心。世人皆知牡丹的热闹与繁华,却有几人识得她这一副傲骨清风?
难怪有人称颂:“管领春风一大家,肯随众卉斗豪华。天生不做穷酸相,错被人呼富贵花。”与其说牡丹被人养得富贵,不如说牡丹天生拥有一种贵族气质,有什么样的心,才开出了什么样的花。
牡丹,又名“洛阳花”,人们常认为,洛阳的牡丹开得最好。一株花与一座城,在历史的流转中,完成了相互成全。
或许,牡丹与武则天的传说,也包含着某种隐喻:长安的牡丹,是被人们追逐的绝代芳容;而到了洛阳,才成为富于精神内蕴的至尊王者。洛阳,也因而成为牡丹灵魂依附的故土。
洛阳牡丹,也一度是北宋太平盛世、人物风流的最好注脚。然而,当中原之地被胡沙掩埋,洛阳牡丹,也成为了宋人不可触碰的伤口、旧梦难托的执念。
牡丹花开盛世。当繁华不再时,牡丹也随之凋零。“观花知国事”,没有一种花,如牡丹这般,被赋予了与国势盛衰如此攸关的象征。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无论是在长安、在洛阳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天下人亘古不变的共同愿望,不过是太平盛世、富贵繁华。
因而,牡丹永远都会引起人们的尊崇和向往。在我们的诗词、书画、小说、民俗工艺、装饰雕刻等等艺术中,在我们为生活勾勒的绚烂图案里,永远会有一株一株硕大繁茂的牡丹。
春色的尾声,一切都在更加热闹起来。万象已更新,不知你种下的希望,正在长出什么样的枝芽?
生活原本很丰富,不妨让它多一些热烈。每个人都可以像一棵牡丹,稳稳地站定,让生命盎然地怒放。去热情地拥抱生活,而不事媚俗,有一天有人会告诉你,这样浪漫而刚毅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与尊重。
这个时代如此鲜活,带着自己的故事和风情,一路向前吧,我们终将演绎出自己的传奇,去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愿世界安定祥和,愿生活日日昌盛,愿我们永远不失去自己,不失去自己的热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