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

俗话说:“水是生命的源泉”,可以三天不吃饭,但绝不能三天不喝水,尤其是当体内水分含量低于20%,就极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30岁的周女士是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体重偏胖的她为了漂漂亮亮穿上婚纱,制定了周密的减脂计划。

但是从锻炼这几天起,周女士每天都感觉到明显的口干舌燥。一开始,她没有在意,只认为是运动出汗过多所以才会导致口干。但是这几天,周女士在喝了很多水后,仍然没有缓解。周女士家人不放心,于是陪同她来到了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一家人愣了神,2型糖尿病!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1)

之所以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是因为其体内血糖浓度过高,高渗透差带走体内大量的水分造成。并且高血糖还有可能不断刺激神经,导致神经元传递紊乱,机体水分的消耗远低于脑传递速度,更进一步地导致了出现口舌干燥的情况。

医生建议周女士在配合治疗的同时,每天还是应该保持1500ml左右的饮水量,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结合周女士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喝水对身体健康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建议大家适量饮水。这样建议是因为喝水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2)

喝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1700ml,而对于长期从事户外体力工作、运动性项目等人群来说,建议其每天饮水量在2200-3000ml。那么喝水究竟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呢?

首先,适当喝水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因为人体血液中90%以上都是水,它可以帮助更好地运输体内营养物质,为身体各处的细胞提供能量。但是细胞在不断吸收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代谢废物,而水同样帮助运输细胞代谢废物,促进体内毒素被清除。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3)

其次,适当喝水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截止目前为止,心血管疾病是除癌症以外,全球第二大致死类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近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

而根据美国研究人员发布在《科学日报》上的实验数据来看。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血清钠值> 143mmol/L就极有可能诱发左心室肥厚和心衰。

但是如果人们每天摄入1.6-2.5L的水,就可以帮助维持血清钠值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心衰。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4)

除此之外,喝水还可以帮助预防肾结石

肾结石主要是因为尿液中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等物质在尿液中结晶析出,并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并且尿液浓度越高,结石情况也会越严重,导致出现腰痛、血尿等。

而实验发现,每天饮水2-3L可以有效帮助预防肾结石。因为大量饮水会帮助稀释尿液浓度,防止体内结晶聚集,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并且临床中发现,人们的尿量每增加40%,其患肾结石的风险也就下降了60%。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喝水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但如果在喝水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极有可能暗示人们身体出现了问题。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5)

喝水后出现这些异常要警惕!

1、出现腹部不适

很多人都有过在较短时间内喝入大量水后,出现腹部饱胀感。一般情况下,肾脏会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饱胀感也会随着尿液的排出而减轻。

但如果人们在喝水后频繁出现腹部不适,且不适感不会随着尿液排出而减轻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这可能是在提示肾脏或肝脏功能异常

因为当人们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时,会因部分肝细胞的受损导致机体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出现低蛋白血症。间接使血管中的水分子渗透到其他组织,引发腹水,从而出现腹部不适。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6)

2、水肿

水肿是指机体组织间隙中的液体量过多,多在人们夜间大量饮水或者排尿过少时出现,但是这些情况引起的水肿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

一旦人们在饮水后频繁出现长时间、无法自行消失的水肿症状时,可能也在提示肾脏异常。

因为肾脏是机体排泄水分和调节电解质的主要器官。一旦出现肾结石、肾炎等疾病时,就有可能会导致人体排泄功能紊乱,造成机体内大量的水分无法正常被排除体外。

这些水分会堆积在皮下组织,导致患者出现水肿症状。一般来说,肾性水肿大多会从眼睑部开始,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其蔓延到全身。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7)

3、尿频

生活中很多人在大量饮水后,可能会出现频繁排尿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在保持正常饮水量的同时,出现尿频症状就要注意,这可能是提醒出现尿道感染

当外来的细菌、病毒入侵尿道后,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出现尿频、尿痛。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多补充水分,促使细菌排出体外。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8)

4、口干舌燥

很多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或锻炼后,可能会因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出现口舌干燥的情况。但是如果当人们在喝水后,仍频繁出现口渴症状时就需要警惕是否出现糖尿病

5、出现泡沫尿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长时间憋尿后,可能会出现尿液表面有大量泡沫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排尿时表面张力过大而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在正常排尿的情况下,尿液表面仍出现长时间不可消失的泡沫时就要警惕肾脏健康问题。因为当人们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时,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排出体外,出现蛋白尿。

所以在喝水后出现以上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及时治疗。而且,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健康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9)

保持身体健康应如何健康喝水?

健康喝水首先要避免水温过高,生活中经常听到别人说:“多喝热水”,可是热水真的有利于身体健康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文章数据显示,人们长时间饮用超过65度以上的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食道膜耐受的最高温约在44度左右。如果长时间吃烫食或喝温度过高的热水,会严重破化食道表面黏膜,使出现破损、溃疡,极有可能导致癌变。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10)

其次,保持健康还需要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很多人经常饮用未经烧煮的自来水,但我国大多地区的自来水都是利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而氯气消杀并不能保证水中的细菌等物质被完全杀灭。

所以如果长期饮用自来水,很有可能会导致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诱发胃肠炎和寄生虫感染等

实验发现,当水温加热到90℃以上时,自来水中的对身体有害的卤化烃物质会大大降低,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中有害物含量最低。所以建议人们生活中尽量饮用凉白开,避免生水。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11)

除此之外,避免一次性喝水过多,可以少量多次喝水。临床中,有极少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出现水中毒的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人们每天饮用1500-1700ml的水对机体健康最有益。但是如果人们短期或一次性饮用4000ml以上的水,就极有可能导致水中毒。

因为饮水后随着大量尿液的排出,可能会导致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出现头晕眼花、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科学建议如何健康喝水(饮水也是一门学问)(12)

总结:

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人们在注意健康饮水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警惕饮水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如果发现身体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就医。

文献来源:

【1】《旧习惯,新认知 喝水,为何被我们"复杂化"了?》,车耳,2022-07-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