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老街历史(老城老街积淀历史变迁)

中华泰山网讯(崔倩 陈阳)历史沧桑、风云变幻。老街,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文化名片,以活化石的姿态见证着城市的点滴变化。泰安地区的行政区划大致可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城郭沟池以为固”,在“万国林立”的时代大致属于青州、徐州之地,正式被命名为“泰安”则在金代。从此这个寓意“国泰民安”的地名出现在历史长河中,沿用至今。依照山城一体的风格特点,泰安的街巷从命名到选址、建设都夹杂着浓浓的泰山韵味。曾经的泰安古城八大街巷,如今有的依然裹挟着以往的历史风貌,在现代化的新城中遗世独立,有些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八大街巷典出各有不同

老城老街历史(老城老街积淀历史变迁)(1)

据史料记载,曾经的泰安古城八大街巷,因所处位置和周边场所的功用和设置,规划及取名都各有特点。步步登天的通天街位于泰安古城的中轴线上,北起遥参亭、双龙池,南至财源街,是泰安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泰安县志》中称为“景岩街”,取诗经“泰山岩岩,鲁邦所詹”之意。清末时改称通天街。旧时,因通天街靠近县府衙门,又是登泰山的必经之路,朝山进香者、纳粮完税者、办公诉讼者,大都聚集此街,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客栈酒楼遍布整个通天街。

老城老街历史(老城老街积淀历史变迁)(2)

说完了通天街,跟随记者的脚步来看看与之平行的傅公街。褒扬廉吏的傅公街位于泰城北门以北,南连仰圣街,北抵今岱宗大街,是古代从城内登泰山的必经之路。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振邦任泰安知州,勤政爱民,深得民心。傅振邦任泰安知州后在此创建房舍,招募流亡民众,恢复生产,发展商业、手工业,不几年此处物产丰盈、人口增多,呈现出了繁荣景象。民众感其惠政,将街名改为“傅公街”。

与傅公街相连的仰圣街因位于泰城北门仰圣门而得名,北起仰圣门,南至升平街,位于岱庙东墙外,是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仰圣,敬仰圣人之意,以此为名,显示了泰城崇儒重道的文化底蕴。

昔日财源街是条菜园街

老城老街历史(老城老街积淀历史变迁)(3)

商贸繁荣的财源街东起下河桥,西至车站街,起先为菜园、菜地,只有零星的街道市面,称为“菜园街”。津浦铁路建成通车后,菜园街因靠近火车站,商贸随之逐渐活跃兴盛。附近的绅士及商户遂将“菜园街”改为“财源街”,并将下河桥西面的一条斜街,更名为“茂盛街”,取财源茂盛之意。

现年已经90岁的财源社区居民郭传庚自幼在这里长大,回忆起财源街的老历史,老人介绍说,一直到民国初年,财源街一直叫菜园街,在泰城西门外,大关街、渿河以西,人口很少,且多以种菜为生,附近有很多菜园子、小巷子,因此得名。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商家也逐渐增多。关于财源街的由来,一说是财神爷急着到泰山脚下王母池参加蟠桃盛会,来到泰城西南角不慎摔倒在地,金银财宝撒了一地,从此这里就成了泰城的商业宝地。另一说为1928年6月1日,民国山东省政府委员正式在泰安宣誓就职,省政府下设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等,其中财政厅设在财西街办公,此街得名“财政厅街”,而后又衍生出财东街、财西街和财源街。自此财源街兴起,众多商客在此云集,经济飞速发展。

过去的财源大街,道路很窄,仅有三米宽,多为石条子路,路两边为私营商户。但这里商业繁华,小桥子到下河桥段,杂货店较多,顺河街一段,打铁铺较多。财源大街沿街曾有许多商铺,如黑白铁铺、立泰酱园、立泰酒店、同聚客栈、西济生药店、心中乐、泰安饭店等,著名的还有茂盛油庄、明德池澡堂、新华药房等。翻看留存的老照片,民国时期的财源街上,售卖梳篦的老店,游走在街上的修伞者,肩挑担子的小贩,盛粥的人们,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热闹。

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活动的兴盛。据了解,早在1958年以前,财源社区文化活动就非常繁荣,当时的高跷队、吕剧团在泰安乃至周边都非常有名。高跷队队员甚至可以翻上大桌子,表演难度大,还曾参加过各种比赛,当时流传一种说法叫做“上西域的龙灯,下西域的高跷”,体现了群众对高跷队表演的称赞和认可。吕剧团是县文化馆培养的,曾代表县里参加各种巡演,演出的曲目有《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等,宣传移风易俗、婚姻自由等新思想,巡演时观众很多,派出所都要前来维持秩序。

升平街寓意“天下太平”

贯通西门的大关街,清末称岳晏街,因位于城西岳晏门外而得名。东起岳晏门,西至财源街,东西走向。因岳晏门城门最大,旧时人们习惯称西关为大关,岳晏街也被称为大关街。民国时期,为当时泰安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尤其到晚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为泰城夜景之冠。时间流逝,繁华已去。记者站在财源街附近随机询问几位年轻的过路人,已基本无人知晓曾经的岳晏街甚至大关街,对于西关的具体位置也表示从未听闻。

呈现祥瑞的灵芝街位于城西门外南,南北走向,南接财源街,北达大关街,店铺沿街而立。灵芝俗称瑞草,《泰山药物志》把灵芝誉为泰山芝草,形状各异。真宗诏令封禅曰列于天书辇前,封禅后送诸名山。泰山灵芝名扬天下,“灵芝街”由此得名。

两级治所的二衙街是紧邻岱庙西侧的一条南北大街,清末民国时期,二衙街上住的都是泰安府衙、县衙两级部门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因县丞也在此办公,称“县丞署”,二衙街因此得名。二衙街道路两侧青砖大院、二层小楼遍布全街。

老城老街历史(老城老街积淀历史变迁)(4)

最后来说一说升平街,横贯东西的升平街位于遥参亭前,连接泰城的东门、西门,整个路段全长约2.5华里,是泰城中轴线上东西向的第一条大街,是泰安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升平街取名“升平”,寓意天下太平。据道光八年《泰安县志》记载,城内贯通东西的升平街和遥参亭一带四民辐辏,熙来攘往。位于东升平街的药店“保和堂”,创建于清光绪末年,主要经营中药材,名医高宗岳曾在此坐堂开诊。出身于医生世家的高宗岳医术中西兼通,著有《泰山药物志》传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