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关中八景(重庆珍档佛图关)

重庆关中八景(重庆珍档佛图关)(1)

佛图关内仍有佛像和香客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都市热报消息,这首名为《夜雨寄北》的抒情七言绝句,是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远在北方长安的妻子王氏的。文字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其中,具体景致“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渝中区佛图关。夜宿夜雨寺,卧听巴山夜雨,“佛图夜雨”胜景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遗憾的是,佛图关夜雨寺古迹遗址,几年前已被一栋新楼拔地而起。

名诗两提巴山夜雨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所作,有寄给友人和妻子两说。在学术上,后者目前占主要地位,因为感觉只有写给妻子更为贴切。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处出现的“巴山夜雨”,前后意境完全不同。

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教授鲜于煌解析,短诗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盼望丈夫早归故里。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表达对妻子思念。

诗歌中“巴山”代指今天的重庆、四川等地,当时还很落后。唐代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第一处“巴山夜雨”,就是凄风苦雨,感觉寒意浸透了纸背。

然而,诗人在三、四句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幅温馨浪漫的画面浮现,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此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温情脉脉,幸福毕现,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让人无比怀念。

两处“巴山夜雨”比较,时空交错,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鲜于煌教授说,四句诗,短短28个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

可能取材自佛图关

相信重庆读者品《夜雨寄北》都有别样的感受,并不约而同会提出一个问题:李商隐笔下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具体在哪里?三峡博物馆原馆长黄晓东等不少专家认为,具体地点可能就是在今天的渝中区佛图关。

据记载,河南尹柳仲郢镇蜀,任剑南、东川节度使,授李商隐为节度判官,一同入蜀,治所所在地为今三台县,时称梓州。黄晓东等专家认定,李商隐因此得以游历三峡。渝中区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自古有“四塞之险,甲于天下”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佛图关,明代即建有夜雨寺,直到2009年底才完全消失。

专家认为,李商隐从巴州前往梓州任职途经佛图关,在此处借宿时写下了《夜雨寄北》。明代时,古人在佛图关上修建了夜雨寺、秋池等寺院亭阁,并沿路刻著《佛图关铭》、《佛图关》、《清正爱民》等多种记事碑铭,使得在佛图关夜雨寺听巴山夜雨成为了原巴渝十二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

本土文史学者张老侃说,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即使大旱之年,仍不断。乡民常来此祈福,以保佑风调雨顺。李商隐写的“巴山夜雨”就是佛图夜雨,是诗人由城中到鹅岭,进夜雨寺烧香,并且还在山上坐了一夜,由此引发灵感。

夜雨寺遗址已难寻

《重庆文物总目》记载,位于佛图关职业中学的夜雨寺复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坐北朝南,悬山式屋顶。面阔五间19.2米,进深四间,通高5.85米,门前有垂带式踏道6级。

夜雨寺供奉“夜雨神像”的寺庙,早在200年前就被定为“巴渝五景”,极负盛名。据悉,夜雨寺属于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2007年启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仍发现少量遗迹,因此仍在文物名单中。

据世居夜雨寺附近周伯贤老人回忆,抗战时期,夜雨寺建立了国民党军事学校,解放后,改建成西南军区八一小学,夜雨寺仍完好无损。2003年,夜雨寺部分房屋被改建成了学生食堂,仅剩下房柱、房顶及几间偏房没有被损毁。2009年夏天,夜雨寺遗址上开始修建职业学校的实作楼工程。

记者在夜雨寺遗址看到,实作楼已经拔地而起,原地已看不到一丝“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痕迹。实作楼外围的两棵大黄葛树,据说就是夜雨寺中移植,但让人再也无法感受到它曾与寺庙浑然一体的和谐。

重庆工商大学古典文学教授熊笃等认为,没有明确的记载表明李商隐曾来过重庆,“巴山夜雨涨秋池”景致出现在佛图关,应该更多是古人一种附会。张老侃说,李商隐诗中写的“巴山夜雨”是否就是佛图夜雨已不重要,人们只要在夜间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这种特有的风韵,就会让人进入诗的意境。

原标题:“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池何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