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坏事做尽还活了109岁的是谁(历经三朝活了218岁的老人是谁)

从古到今,传奇人物不少,但活了200多岁,跨越三个朝代,开创了不少宗派的人物,还真是少之又少,少到只有他一人尔,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历史坏事做尽还活了109岁的是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历史坏事做尽还活了109岁的是谁(历经三朝活了218岁的老人是谁)

历史坏事做尽还活了109岁的是谁

从古到今,传奇人物不少,但活了200多岁,跨越三个朝代,开创了不少宗派的人物,还真是少之又少,少到只有他一人尔。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太极拳,太极剑创始人张三丰是也,也是道教第五代传人。

《中国武学史》和《明史.列传》记载: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生于南宋末年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4月9日,出生地在辽东懿州(今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塔子营乡)卒于公元1464年享年218岁。

她14岁考取文武状元,18岁担任博陵县令,1280年辞官出家修道,他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是武当派始祖、内家拳始祖、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

张三丰先生姓张,名通,字君实。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自称为张天师后裔,父亲贤公,学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气将从北起,于是携了家眷到辽阳懿州安家。先生父亲名居仁,字子安,号白山,元太宗收召人才,分三科取士,子安赴试策论科入选。然而其父性格素来恬淡,无意官场,最后还是辞官。定宗时丁末夏,先生母亲林太夫人梦见元鹤自海天飞来,而诞先生,正是四月初九日子时,先生生下时,神态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晴,五岁时眼睛染了病,时间久了,眼睛渐渐看不清楚了,这时有个方外异人叫张云庵,住持碧落宫,自号白云禅老。见到先生之后,惊奇的说道: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眼睛遭到魔障,必须拜为贫道的弟子,了脱尘翳,眼睛自会好,到时我再送还,太夫人答应了,于是投在云庵为徒,静居半年后,眼晴渐渐好了,师傅教他的道经他过目不忘,有闲暇时间就读儒、释两家的书,随手看完,就会通晓它的大意。

就这样过了七年,太夫人非常想念先生,云庵就没做挽留,于是辞了师傅回到家中,专门研究儒业。

中统元年(1260年)中文武状元,到甲子秋,游燕京时,定居在燕,文学武功样样精通,朝庭奏补他为中山博陵县令,于是做了官,几年后辞官,回到辽阳,日日诵经。

忽有一日,有个叫邱道人的(邱处机),扣门相访,和先生谈一些玄理,满坐风清,三丰受其影响,告诉邱道人说他有方外之想。道人走了之后,三丰就装束好出游,田产都嘱托给族人,并叮嘱代他扫墓,然后带了两个行童相随,一路去过北燕赵,东齐鲁,南韩魏,往来各名山古刹,吟咏闲观,且行且住,就这样过了三十几年,均没有什么奇遇,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他在明霞渡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后便开始西行和南游继续寻师。到了秦地去过陇西,深入太华山,感叹太白的奇,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于是就住下了,住的地方有三坐尖山,三峯挺秀,苍润可喜,于是给自己取名叫三丰居士。

三丰无论寒暑,只一纳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日不食,事能前知,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定居下来时,此处尚是个少有人知、不起眼的小道观。他在这里练功种地,修行传道,招徒讲经,广布善事,扩大了金台观影响。于是金台观因为张三丰在此修道而声名远播,并成为张三丰的第一道场,张三丰也因此成为金台观的正神。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至少有五六十年时间,所以,张三丰在《归秦》一诗中说:“西秦久住似秦人》。

延祐元年(1314年),六十七岁时在全真道祖庭所在地陕西终南山,遇到火龙真人(火龙先生贾得升),拜其为师并得传以大道。更名玄素,一名玄化,自号玄玄子,别号昆阳,

在山上修道四年,火龙真人将修道之密诀传给张三丰,“所谓口口相传,心心相授”,四年后火龙真人传他丹砂点化之法,命出山修炼,在此期间,他精研勤修内丹养生之学及武学技击之法,并能将此两门绝学融会贯通,自成体系,从而使其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出神入化的超高境界,于是辞别恩师,泰定甲子春,来到南方武当山,在武当面壁九年,开创了丹武合一的崭新的道教派别,为中国道教史和武学史写下了光耀千古的篇章。

透着一身仙风道骨,已经成为一代宗师的张三丰,与1334年第二次来到崂山,他先后在太清宫前的驱虎庵、玄武峰下的明霞洞等处修行多年,在这段时间中,他的道学修为更加超俗,甚至可以达到“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的境界。而这时,张三丰也开始留心著述,今天我们看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中不少论著都是在崂山的庵、洞中完成的。以《玄机直讲》《道言浅近说》《玄要篇》《无根树词》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道学著作对后来的道教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至正初,张三丰返故里扫墓,复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过世。西山得遇道人相叙道,乃知邱为早年相遇之高士,别后复至秦蜀,又游荊楚之吴越,侨寓金陵,传道沈万三,后仍入秦,居金台观。至正十九年,张三丰离别金陵时,预知沈万三发配边疆之祸,遂叮嘱曰:“东南王气正盛,今后我们会在西南相会”。

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弟子杨轨山以为羽化,置棺收敛,临窆之际,听到声音如雷般洪亮,打开一看,又活了,适阳神回归,三丰念轨山朴实善良,遂携其隐去海上仙崂山,去后二年元朝灭亡,明朝又开启。张三丰又结庵于武当山,居武当搜奇揽胜,见遍山宫观皆毁于兵火,乃言,“此山异日必大兴”,遂率领道众将各处宫观废墟一一清理,草创庙观以延香火,时授高足有邱元清、卢秋云、张振洋、叶阳、张景涛、孙碧云等。张守清也与三丰结交,成为道友。

洪武十七年甲子,朱元璋诏请张三丰入京,皆避而不见。十八年又命沈万三敦请,亦不赴。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胜真者,绝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二十五年乃遁入云南。这时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发配到云南,恰巧与张三丰相遇,正应“日后当于西南会面”。张三丰遂沈万三天元服食丹药,夫妻得服,遂白日飞升。

永乐初,朱棣又命侍读学士胡广诏访三丰,岂料胡广在武当与三丰遇而不识。

永乐二年(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来到崂山,初时住在山民苏现家中,后入深山埋名隐居,这一时期,张三丰通过移栽花木,对崂山道教宫的园林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移植了“耐冬”山茶。据明代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编撰的《崂山志》记载:“永乐年间,张三丰者尝自青州云门来源于崂山下居之,邑中初无奈冬花,三丰自海岛携出一本,植于庭前,随隆冬严雪,叶色愈翠。正月即花,蕃艳可爱,树龄近二百年,柯干大小如初”。这珠植于太清宫三官殿的耐冬山茶,至今犹存。他高近七米,合围近1.8米,专家估算树龄约600余年。国内植物学界的学者对这种山茶树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山茶之乡云南,像这样的树龄和长势也是非常罕见的,更不要说在冬季冰封千里的北方了。可以想见,内丹养生功深的张三丰真人,当年植下这敖寒长生的“耐冬”山茶,很大程度上正是象征了道教哲学及修炼中所主张的“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以及“道在养生”“仙道贵生”的深刻思想。而此山花怒放之时又是落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的雪,其美景又给文人墨客以灵感。

永乐十年,永乐帝命胡广去寻张三丰,如招寻不到,则要处死胡广。

永乐14年,朱棣怒斥胡广寻三丰不力,胡广再访武当,与武当祈祷,望三丰先生能念其诚苦应诏回京,终见三丰。传说张三丰当时应太上老君邀请参加群仙会,正驾云头前往,过武当遂感胡广之祈祷,于是按落云头降落胡广面前,对其言:“你且回京见骂,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虑,胡广便策马回京。跨年还得京师,乃知三丰先生早于前在金殿与永乐会得一面。此即为“金殿飞升”之说。

张三丰著述丰富,诸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

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

内家拳练法分练步和练手。

练步以马步为主,反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有精简为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拋、托、擦、撒、吞、吐18字,每次有四句口诀解释起寓意,如“夺”字诀云“度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张家拳的打法本有一套长长的歌诀,然非习武者难于领会其意,正如内家拳所自诩的那样“铁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张家妙术工”。

张三丰所创内家全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实践证明,习练这一套拳法可以收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 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张三丰祖师是道内丹修的集大成者,在修炼过程中,人静坐久了就需要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这就是动功和静功。而内家拳正是发源于与内家拳息息相关的导引、吐纳之术。

张三丰精贯道家经书,史称他“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急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的“三宝”相吻合。

太极拳古时在道门内称“太极全”。因太极包含着天地阴阳世间万物之变化,是一门综合学科,故与近代太极拳所指狭义范围是有区别的。道门太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包括道家哲学,医学,内丹养生学,经络学,易学,内功学,力学,技击学,数术等学科,并将易学、五行、阴阳刚柔、虚实之变化融于一身而演为太极拳。太极拳作为道家人道筑基之法门,是到家以武卫道和以武演道的模式。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运转即太极,万物不外一太极”。故太极即道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