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导 语:清华大校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百年前『举中国之力(庚子赔款)』创办的世界级名校,他们可曾做到了吗?……

【坤】上古语读tèi,意为指教;告诉;通知。整句“地理形势指教,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理形势不同,土壤分布不同,土质谷物不同,中国辖境广大,君子要厚颜相问,以德服人,先搞清楚出“是地风物、人口、出产、部族”等等,然后再决定因地制宜,口碑载道。君子不耻下问,而后才能举重若轻!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这一切,只因为古今汉语变迁。白话文推广之前,“土”与“地”大相径庭,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一词不像今天,触目所见都视为土地。因此上,才能理解,汉朝、唐朝国土庞大,然不过几千万人口,只因土地兼并,竟民不聊生,何以会如此?

有图有真相,关于【土】【地】二字,文史密匙精选,汉夷契普四语参照,从甲骨文、金文、大小篆、简牍、帛书、汉隶和传抄古文全解码——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2)

汉典网地字源流演变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3)

▲【归藏文字告白,『长着庄稼,粮食支持,甩开饿死,抛弃困苦,“查听野兽”没人再去』曰地。】简而言之,【产出无虞】才叫地!随手一指那叫“土”,因此上历代中央王朝看不上四夷所居“产出单一,得不偿失”之地!才国土防御以守护为主,边疆羁糜土司即可。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

▲【归藏文字告白,『土地分界』曰土,『分家地粮』曰土。】《礼记 · 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尧)祀以为社。 ”《淮南子.天文》曰:“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

▲【归藏文字告白,『分界粮家』曰土,『产出无虞』曰地。】夏商西周井田制,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一种贵族平民共同拥有土地制度,《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春秋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井田制/天子诸侯公有制就开始不合时宜了!战国变法,佃庸制上位普及,一直持续到2400年后的红区土改。因此上,“土地及管理制度是不可再生资源。”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就罕难回到过去。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6)

土地庙中土地公土地婆

▲古代的【土地】观念,用今天话讲,就是【已分界的、可耕种的、能养活的生产力本底水平的田地及税赋制度。】与之对应的,城市中有城隍管理,乡里有土地管理,山林有山君管理,江河有水神管理,海上有龙王管理,……天上有玉皇统管三界!后土娘娘根本不是后世的广修龛庙乡村土地神。

#比殷墟甲骨文还早的古文字##国学##历史真相##文明探源##语文干货分享#

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7)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破译太烧脑,企盼您的关注,感谢分享评点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