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人应该如何觉察自我)
什么是意识?如何定义和理解意识,真要严肃客观地讲,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答案,尽管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于意识的研究,以及分析和解释已经非常之多,但意识至今依然是科学和哲学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那么意识究竟是什么呢,人又应该如何去认识意识,并通过了解人的意识,进而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哲学、科学、宗教。如果要细分,或者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可能就会更加复杂。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问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对于意识,也是如此,你是先意识到自己存在,还是先存在,然后再意识到自己,问题就在这里。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就是说,可以从我思考这一点上,推论出我的存在。类似的例子,就是庄周梦蝶的典故,这里涉及到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意识是怎么样被觉察的。笛卡尔是著名的唯心主义代表,属于形而上学,若是对唯物主义来讲这又是另一种解释和分析。
科学对于意识的解释,是基于人的生命体征来分析的,从出生开始,人就具有意识,内在的表现就是人的神经反应,外在体现在人的不同感官,对于周遭环境的体察,从而反馈至身体,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是因对外界的体察,产生对行为控制的表现,这也是绝大部分人对意识的认识和了解。宗教对于意识的定义和阐述,相比科学和哲学的解释,就更加的具有特色,而且不同的宗教,对于意识的阐述是不一样的,比如印度宗教和中国道教、佛教,尽管是同一个事物,但是在解释和描述上也是不一样,还有其他宗教的解释,加上地域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举个例子,《道德经》当中开篇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还讲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金刚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现在这样看,是不是就很复杂了,就更加糊涂了。从宗教的方向来了解意识,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也需要坚持和毅力,但是当你明白了,也就是说悟道了,那就不一样了。
前面介绍了很多,人对意识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体现,这种综合体现,不仅仅限于哲学、科学、宗教的一个方面,甚至还有其他前面没提到的地方,是这些综合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特征,这种特征尤其是在人成年后,会逐渐明显,随着人的成熟,人对自我的觉察也就更加清楚。知道了这些,那么人应该如何觉察自我,并且对自我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呢,下面介绍一个方法,因人而异,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但可以参考。
第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自己做了什么,这是最简单的想法。可以设置时间周期,一星期、一个月、一年,或者几年,当然也可以是一天当中的几个小时或者多少分钟,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时间的长短体现的是个人整体的变化,如果想了解自己间隔一段时间的变化,那可以把时间拉长一些,如果想了解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情况,那就把时间区间缩小,时间区间越小,越能体现当下的状态,这是时间区间的选择。
在选择了合适的区间之后,拿出一张纸,开始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情,都要记录,这时候你需要先在左边列出让你感到开心幸福的事情,在中间列出你认为这个时间段重要的事情,在右边列出让你伤心难过的事情。在你写完之后,开始从中间向左右开始连线,那些重要的事情产生的结果让你开心,那些重要的事情产生的结果让你伤心难过,那些重要的事情产生的结果让你难过,但也让你开心,可能会产生重合,不要在意,在你完成之后,把其中重合度最高的前三件事单独写下李,写在纸的最下面,然后花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去认真回想这些事情,去再一次感受当时的心理状态,并把这些记录在纸的背面。
现在已经把一个时间段的所有事情都整理到一张纸上了,你可以去对照自己当下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去寻找和发现与之前的差异在哪里,试着去反问自己,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现在又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同样一件事。寻找和发现差异,就是在寻找和发现自我,这部分差异就是自我觉察很关键的部分,人的认知是在随着时间提升的,经历也在不断丰富,在差异的这部分,就可以找到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说哪里需要自己重点关注,自我觉察带来的就是成长,成长在时间的尺度表现出来的就是差异,所以发现差异,应该是好事,你在成长,但也有可能和之前相比情况更糟糕,那可能就是退步了,就要更加注意了。
人的意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认识自己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之后才能更好的觉察自我,真正的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在自我觉察中,不断提升自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我觉察相关的方法有很多,关于人的意识,还有很多内容,请大家多多关注,后续陆续带给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